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严重地影响了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同时也制约国有专业银行的商业化进程,成为银企共同关注的焦点。解决银行巨额不良贷款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为此探讨了银行不良贷款的解决方案、意义、可能性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导原因在于银行自身所不能控制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经济周期、所有制类型、银行服务区域的经济发达程度和银行业的垄断程度等。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增长率和服务区域内经济发达程度都呈负相关关系,不良贷款率与银行业的垄断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不良贷款率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据此,我国银监会在监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时,应根据经济周期状况,设定不良贷款率的促降幅度。  相似文献   

3.
王越 《理论界》2000,(6):25-26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脚步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深层次矛盾被暴露出来,特别是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日益严峻,已严重威胁着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已成为当务之急。一、银行不良贷款的划分与确认银行不良贷款的划分在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是按时间、质量为标准。按时间标准,贷款合同到期后三个月未能偿还的贷款,就被称为不良贷款。按质量标准,凡是贷款损失的可能性大于20%的贷款都被称为不良贷款;其中,包括可疑的贷款,即损失可能性超过5…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沉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逐步暴露,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成为困扰新时期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的一大突出问题。大量的信贷资金沉淀,不能得到有效的运转,直接影响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因此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防范和化解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不良贷款不仅受经济周期影响,还受银行自身不同经营特点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以2009—2013年沪深两市14家上市银行所组成的平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因素(GDP增长率、利率)是我国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水平的基本影响因素,除此之外,银行效率、多元化水平、资本充足率以及所有权结构等特征因素也能显著影响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处置不良贷款交易模型和现实约束 在我国,目前对银行处于风险状态的资产的提法就有10余种,如不良贷款、不良债权、不良债务、有问题贷款等.为讨论问题的方便,本文统一使用不良贷款这个概念.处置方式或交易结构是指不良贷款交易双方的成本收益关系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7.
大庆市不良贷款降和不良率同比双降,银行在清理不良贷款初显成效,但仍存在处置渠道有限、成本高、时间长、代偿难和客户信用观念差等因素,导致处置进程缓慢,建议银行、政府、社会力量多方联动共同解决不良贷款难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各商业银行加大力度清收各类不良贷款 ,“以资抵债”的现象迅速增加并成为困扰银行运作的突出问题。本文旨在分析“以资抵债”与银行权益产生的冲突及立法的欠缺 ,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二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一直伴随较低的经济福利转化,表现为社会发展支出占GDP 比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大量重复建设和银行巨额不良贷款。其根源在于产权不清以及过分注重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发展需要金融支持,金融业发展以房地产业发展为依托。房地产金融业务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完善强化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的服务管理,使二者协同运作,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1.
柯胜光 《理论界》2005,(10):195-196
目前,几乎所有银行都在搞压缩不良贷款的攻坚战,可以在说银行的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银行在市场份额的竞争与资产质量的竞争成为孰好孰坏的标准,虽然市场的份额竞争一直在进行但已经基本定型,信贷资产质量的竞争成了新的焦点;怎样做好信贷风险管理,降低不良贷款是关系到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最能够代表一个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素质高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日本银行业改革与资本结构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银行的大量不良贷款,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极有可能再次酿成30年代式的大萧条.因此,如何妥善处理不良贷款是目前日本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而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就成为日本银行改革的主要措施.而日本银行业改革的背景与措施对我国的金融改革无疑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发展,但同时伴随着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发展不平衡.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中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反之,中国金融系统的脆弱性也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本文的第一部分,笔者对中国金融改革的特点及其限制作了探讨;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中国金融系统目前最大的问题:银行的不良贷款;第三部分则讨论了国家发行国债的条件及其与中国外汇储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的研究成果中,有关利率如何作用于银行风险的文献并不多见。运用门槛回归技术,检验利率水平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所存在的结构性突变及具体效应。回归结果表明:长期利率对银行风险资产比的影响存在结构突变点,如GDP增长率高于10.4%时,长期利率对风险资产比的影响为正,且银行规模高于15.2时,提高长期利率会增加银行风险资产比;长期利率对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程度弱于风险资产比,当GDP增长率高于9.3%时,长期利率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为负,银行规模的门槛值为11.55,高于该值,长期利率对不良贷款率有正影响,低于该值,此影响为负;短期利率的门槛回归结果与长期利率相似。  相似文献   

15.
化解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解国有企业不良债务对策分析于天义国有企业负债大部分是对银行负债。据统计,我国银行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贷款中,形成的不良债权占银行贷款总规模的20%以上,若以19-92年我国四大专业银行的放款总额21887亿元计算,则不良贷款总额达4377亿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即将进入WTO,就银行业而言,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为国有商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的巨额不良贷款.借鉴国外处置不良贷款的经验教训,选择符合国情的方法,并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强外部监督等方面入手,有效处置银行的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贷款是一个很大的金融风险。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出路在于发挥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实现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有效剥离;银企防止“惜贷”和逃废债务倾向,同心合力闯出增效减债之路;加快银行商业化步伐,是增强银行安全内动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之源。  相似文献   

18.
<正> 房地产业作为我国新兴的、独特的产业近年来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格外引人瞩目.它的迅速崛起,除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引导以外,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和扶植.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金融业务存在的问题,联系我省的现状和实际,提出了建立房地产银行的必要性和构建房地产银行的设想.一、金融业在我国房地产业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探析□李寿明郭新德目前,金融系统正在大力开展“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年”活动,国务院副总理朱基和中央银行的领导明确提出,要争取在今后的几年里,使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每年降低2%。由此可见,大力清收“一逾两呆”贷款,提高银行的信贷资产...  相似文献   

20.
<正>住宅是一种高价商品,其开发建设所占用的资金数量大,运转周期长,这就需要房地产发展商具有筹措资金的能力。同时,住宅的高价也必然造成购买者的购房资金困难。如何解决住宅发展商迅速收回投资的愿望与购房者由于收入约束而无力一次性付款购房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各国房地产市场的中心问题。正因如此,发展房地产金融,以银行为主的资金融通机构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已成为房地产市场发育成熟的西方国家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