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著作《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堪称域外中国文论研究经典。该著对我国诗话的研究尤为突出,特别是他的《六一诗话》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以"他者"的视野对此进行了创造性解说与文本批评,即:在文类辨异中凸显其诗话的特征;在文本细读中品味其美学意蕴;在范畴阐释中挖掘其理论精髓。这种研究对于中国文论走向世界,展开对话与交流,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与中西文论融通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新时期以来古典美学“丽”范畴研究,在对“丽”范畴的通识性、断代性理论探讨,对不同历史时期美学家、文论家尚“丽”思想的考察及对作家作品中所内蕴的作家“丽”关意识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相对于其它古典美学、文论范畴的研究,“丽”范畴研究仍显得相对薄弱,研究格局甚不平衡,留有许多空白点。21世纪关学视野中的“丽”范畴研究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3.
“虚实”是中国古典文论中一个核心的元范畴,历经千年发展和演变,含义极其丰富,艺术价值深远。近30年来古代文论界主要是从虚实的哲学渊源、发展演变、美学特质、形成原因、表现层面、中西对比等方面进行的,在虚实发展与比兴、妙悟、意境等范畴的关系,虚实范畴的文学转向及研究方法上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相似文献   

4.
"丽"是中国文论中一个孳生性很强的文论范畴,它备经时代文化与文人心志的淘洗,在毁誉兼有的历程中打造一幅道德话语制约之于形式美学的演变图景,声色愈丽,情性则愈隐.道德救赎话语在丽、礼、理的文化层面上走钢丝.由字句的雕饰推至文质统一,尚丽观念展现中国文论范畴的细致化趋向.围绕"丽"范畴而展开的种种驳议.不仅牵涉着文质关系的问题,还关合着儒家道德旨趣的演变,文人之于"丽"范畴的坚守或排斥立场映照出文学规律变迁的内在脉络.  相似文献   

5.
德国著名汉学家、文学理论家、美学家卜松山先生的新著《中国的美学和文学理论》一书,从外部视角对中国古代美学、文论进行了独特的审视:在思想史大背景下叙述美学、文论史;跨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阐释学的考察理路。该观察方式表现出了一些与中国学者书写的中国美学、文论著作不同的、有新鲜感并极富启发性的要素,能够帮助照亮中国在此类研究中的某些盲点,并以这种方式推动中国学者与西方同仁富有成效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元范畴之一,它既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和哲学方法论,同时又是一种美学原则。以和为美,主张和谐美不仅是中国文化和美学追求的目标,而且对当今世界生态环境的建构及和谐社会的创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马列文论的基本范畴经受严峻挑战的时刻,是把它当作一个固定的美学常数封闭窒息呢,还是适应日益演进的社会生活和文学运动,不断拓展、深化其理论层次和系列,使之产生新的思想魅力?本文结合一个美学范畴的具体分析,论证了马列文论开放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诚"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伦理、哲学和审美范畴,它是天道与人道沟通的纽带,是天人合一的本然状态和心灵交融的最高境界。中国古典美学以诚为美的实质就是以至诚为美,就是追求自由之源、自然之真、本然之善和中和之美。揭橥至诚的审美理路,厘清其文论流变规律,研究至诚之美的丰富文化内涵,不失为当下文论建设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论是一个庞杂的文学客体,对古代文论的微观研究已经相当深入。本文尝试运用系统论和思维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创作主体、对象主体、审美标准、美学风格与文艺功用,进行宏观的综合考察,从而发现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3,(5):44-47
西方文论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主要障碍,这种障碍表现在:西方文论预设了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西方文论置换了中国文论的概念范畴,西方文论限制了中国文论的表达方式。在文论领域"西强我弱"的背景下,要建构中国当代文论,必须破除西方文论的障碍,摆脱西方文论在思维方式、概念范畴和表达方式上的制约与钳制,必须看到中西方文论的异质性,坚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规则,在与西方文论的交流对话中,"以我为主"地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11.
《乐记》里提出的“物感”说探讨并分析了艺术创作的发生论 ,体现了中国古代美学追求心物交融统一的特点 ,并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直接影响了后代的文论和诗论 ;影响了“兴”从修辞学概念向美学范畴的生成 ;影响了中国“意境”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宋明时期的美学思潮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段。其中的美学范畴、范畴群及其内在关系,美学命题及其判断与推理也在中国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后来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内容极其丰富的美学范畴的形成、建构与发展都受到宋明理学的重大影响,因此,探究宋明时期美学范畴与理学范畴之间的深层次关联,理清其中的逻辑脉络,对于深化宋明理学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30年“虚实”范畴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实"是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论中的核心元范畴,它辐射到世界、作家、文本和读者四大层面,涵盖了文学、绘画、书法等不同艺术门类,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极强的生命力.近30年来,不同学人从哲学、美学、文学、艺术、个案及中西比较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研究眼光短缺,盲目重复撞车;缺乏对虚实范畴与文学创作实践的关系研究;对两种指向之间关系缺乏科学认识;中西比较时,忽视了各种范畴术语背后的文化的差异;等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意境”研究的基本取向,愈益倾向于将意境视为中国古代文论乃至美学的核心范畴,在涵盖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一般特征的意义上来阐释它。这种趋向肇始于王国维对“意境”概念的曲解。实则古人使用的“意境”只是立意取境之义,是个不含有价值色彩的中性概念。从纪昀到近代梁启超乃至民国初年的诗话都是这么用的。王国维在西方艺术理论的启发下,取当时流行的“意境”概念来发挥他的文学观,对民国以来的诗歌理论产生深远影响,在当代学者的不断阐释、开拓下,意境遂成为一个与传统用法割裂的现代诗学范畴。不从概念史的角度理清这一过程,就会导致“意境”作为涵摄中国古代美学精神的现代范畴和作为历史名词的诗学概念的差互错出,带来理论阐释中不必要的方法论悖谬和理解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论与批评实践’高端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2014年理事会"围绕着锻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提高当代文学批评质量等主题,深入讨论了中西方哲学、美学与文论的基本观念、内容及其流变、影响等问题,研究了面向当代文学实践,在综合中创新中国文论的途径与方法。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6.
“丽”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审美范畴,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丽”已纳入社会文化审美视野,被广泛地用来品评人物、景物(包括山、服饰、建筑等),表现出多重审美内涵。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乃至整个六朝文学中,文章“丽”化,一以沿之。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文论家纷纷自觉地运用“丽”来“品文论艺”,“丽”最终被理性地抽象出来,建构出一个独立自足的“丽”范畴审美体系,真正升格为一个能够多维度的综合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古典美学“风格”范畴。  相似文献   

17.
气、象、味是中国古代文论最基本的三个元范畴:气范畴表征了文学本源、本体和创作主体的性质特征;象范畴表征了文学的对象与创作客体的性质特征;味范畴表征了欣赏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创作客体的美感特性。三个元范畴的交融衍生,生发出众多子范畴和范畴群,共同建构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梯级范畴网络格局,体现了古代文论家对文学特征、规律与本质联系的系统而全面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道,既是中国文论的基本范畴,又是中国哲学的基本范畴.因此,要讲清楚中国文论的道,必须以中国哲学的道论作为思想基础.中国哲学的道可以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以此为基础,中国文论的道也相应地可以区分为非常道与常道.中国文论与中国哲学讲的道都主要是不可以言说、不可以名言相求的本体意义的常道.道与情、意还有深层的体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傅雷翻译“神似”论的美学因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雷翻译神似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取诸于中国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是中国当代影响最为深远的译论之一,其核心是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本文将神似论纳入中国古典美学范畴,回顾其在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演进过程,并探讨神似论在中国传统译论体系中的奠基作用及其对翻译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非常丰富的汉语美学资源。这些思想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文学欣赏和文学研究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学理论的本土化追求,以及对汉语文学的文学性研究,都必须重视以《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汉语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