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齐鲁地域文化与《水浒传》的创作关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一方面,齐鲁地域文化影响着小说的创作,另一方面,小说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成为人们对齐鲁地域文化的集体记忆,进而影响和引导着该地域的文化走向.建构《水浒传》作为地域文化驿站的传承功能,使得齐鲁地域文化不断增值,将有助于今人荡涤心灵、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生命形态,也孕育了不同的乡土意识和状貌各异的地域文学。通过对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源流的梳理可以确立作家创作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的乡土理念的分析可以确认不同作家的创作选择和创作风格,通过作家笔下不同类型的乡村人物和社会群体的研究可以透视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命基调。在"地域文化—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理论框架中,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四个作家群体——浙东作家群、湘楚作家群、巴蜀作家群、关东作家群及其创作文本,均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乡土小说的生命主题进行了历史性观照,发掘出了乡土文学的地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铜陵博物馆的设计力图表达地域文化的建筑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地域文化与建筑创新在博物馆建筑中的意义,结合铜陵博物馆在地域文化创新中的表达,从地域文化建筑创新审美的原真性、文脉的现代性、环境的共融性、技术的相宜性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实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承地域文化,了解两者的基本定义是基础。从地域文化与环境艺术的概念出发,就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表现与缺失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通过探析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现实意义,对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与传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方高校学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是一种文化知识的积淀与提纯,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生成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中,通过编辑的组织和策划才能产生。地域文化特色栏目的产生是编辑对自身知识资源、地方文化资源、学报学术资源的认知。地域文化特色栏目建构要充分体现编辑的主体意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通过诗社交流,形成了诗主性情、汉唐兼学的共同主张。南园五先生相继入京后,一方面与各地域诗派进行广泛交流,另一方面极力维持内部往来酬唱,并且不断强调其核心诗论,从而使岭南诗派在全国崛起的同时,保留了地域特色。嗣后,明清两代的岭南后学,对南园五先生的结社传统、诗学路径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代际传承,从而建构了岭南地域诗学传统。岭南地域诗学传统的构建,彰显了一条地域领袖诗人提倡—地域文人集群响应—地域外传播与特色强化—地域后学代际传承的地域诗学构建路线。  相似文献   

7.
两汉时期存在着若干跨地域的信仰圈。这些信仰圈以与本地域有关系的历史人物为崇祭对象。本地域的民众通过对该神的献祭、歌舞等仪式活动,实现了相互间的文化认同。汉代人神信仰在促进地域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淮海文汇》2013,(4):28-32
本文以汉魏为时代背景,吴地为空间范围,以地域豪族为切入点。豪族在地域社会中产生,以乡里为根基,不同地域豪族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性。本文通过研究吴地豪族的来源、发展及地域性表现,更深层次认识吴地豪族在汉魏豪族群体发展的独特性,理解吴地在汉魏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9.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域文化的缺失导致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实施效果呈现雷同的趋势,通过提出规划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范畴和意义,强调了体现地域文化在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借助三个实际的规划设计案例从宏观角度提出规划概念应与地域自然特点、人文特点等要素有机结合,从而从微观角度提出设计可采用保留、抽取、融合、再现等手法来体现地域文化。此外,在规划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应该注意契合性、创新性、烂漫性及可实施性等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锦州地域性满族民间美术造型的理念传承为主要探讨对象,通过日常平居有代表性的满族剪纸和满族刺绣为主要切入点,初步提出了自己对锦州地域性满族民间美术造型理念传承的认识。文章有意识将认识的内容诉求和外在形态思辨性的联系在一起,同时阐释出锦州地域性民间美术造型在当代地域文化发展中的生存现状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口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具有区内流动率高于跨区流动、跨区流动性别比高于区内流动、经济性流动已占据主体地位等特点,形成了少数民族人口向非传统聚居区、汉族人口向少数民族地区的"双向流动"格局.对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原因的分析发现,区内经济和资源压力大是基本原因,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区域落差大是直接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是诱导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人口流动规模的扩大,不仅对地区人口分布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有利于加强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特色,代表着活力和竞争力。特色理论为区域发展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新的智慧、理论基础与方法。以特色的视阈探寻区域发展之道,尝试建构区域特色发展理论,深化认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特色,探寻有效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发展的路径,以期促进福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与国家战略意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根据当前中国建筑地域性普遍消失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地域文化消失和建筑技术全球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结合相关实例,分别从空间组合、构造方式和地方材料三个方面介绍了对传统建筑技术更新的认识。针对中国当代地域性建筑设计中过度关注形式与符号而忽略建筑技术的情况,指出了以传统技术更新的手段来塑造建筑地域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概述区域科学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外区域科学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过分强调数学模型的作用、忽视人的行为、与客观实际相脱节等,透过区域经济发展的最新特征提出了区域科学今后进一步完善的基本途径,即加强人的行为研究和紧密结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收敛的非线性分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玉鸣 《南都学坛》2004,24(5):103-10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收敛分析可利用非线性分形理论及其主要方法R S法的原理及模型 ,对中国 1 978~ 1 998年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收敛的时间序列变量指标进行了多维R S实证分析 ,得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演变的赫斯特指数H值和分维D值。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演化满足赫斯特 (Hurst)律 ,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在其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规律 ,即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没有呈现出收敛 (趋同 )而呈现发散 (趋异 )态势 ,该结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态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传统区域文化对旅游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区域文化的特性和旅游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区域文化可能或可以在旅游者作出旅游决策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将丰厚的资源文化内涵向(旅游)产品文化外显转换、突出区域旅游的特色和魅力,从而吸引旅游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区域品牌是以区域作为一个品牌的特定名称,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声誉、质量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与产品品牌相比,两者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着特性。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区域品牌的这些特殊属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的建设,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吸引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湖南省14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构建了湖南省区域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因子分析的方法获得了湖南省区域创新环境的综合指标,以此对湖南省14个地市的创新环境进行了评价与分析,最终揭示了湖南省区域创新环境的差异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区域产业耦合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内外学者对区域产业耦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与产业特性,借鉴系统耦合理论,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区域内产业耦合、区域间产业耦合及区域社会总体的耦合作用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2004—2008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和哈尔滨、大庆煤化及石化体系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对区域内产业体系耦合和区域间产业体系耦合度量化,进而提出在区域政府、产业关联、市场与产业融合等方面促进区域产业耦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的特征及其演化机理。分析认为,区域物流系统既有自然地理属性,又有社会经济属性,是一个综合社会、经济和自然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开放性、非平衡性、非线性、涨落性的典型耗散结构特征;构建了Logistic生长曲线的区域物流系统演化模型,并将区域物流系统发展进行了阶段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