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开征物业税有利于完善我国现行的财产税制、抑制房价高涨、规范地主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但在开征物业税前要转变土地出让制度,建立科学的房地产评估体系,完善房地产产权制度,合理确实税负,避免旧房的重复征税等.在完成这些工作以后,我国才具备开征物业税的条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建议把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合并为物业税,在房产的保有环节征收.  相似文献   

2.
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代表国家以土地所有权人的身份,以收取土地出让金的形式来分配国家的稀有资源———土地。而物业税是国家对房地产拥有者的财产通过征税来再分配。用分期征收的物业税取代一次性收取的土地出让金既缺乏理论依据,也缺乏实践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世界各国普遍的做法,我国应开征物业税。目前开征物业税涉及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调整相关部门利益格局、产权不明晰、房产评估体系以及新旧房产的区别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约束。要使物业税能够顺利开征,应该推行土地年租制、改革部分现行税制、清理房地产收费、健全财产登记制度、完善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合理确定税负水平、区别对待新旧房。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物业税问题的争论中,关于房地产开发环节的土地出让金是否应该纳入物业税的范畴,引起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本文认为,土地出让金与物业税属于两个范畴的概念.主张在物业税改革过程中将土地出让金纳入物业税,实行租税合并是不妥当的.本文通过对高房价形成原因的分析,反驳了主张开征物业税以及租税合并可以平抑高房价的错误观点,并指出物业税的开征和土地出让金制度的改革不应该过分扩大其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物业税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开征物业税、实行土地年租金制以及进行房地产税收的配套改革,此项改革的宗旨并非调节房价,但住宅价格会受到房产需求类型变化和税负转嫁效应的间接影响,表现为有效需求的下降,税负更多地向前转嫁给弹性较小的供给方,这有利于住宅价格趋向合理和稳定。  相似文献   

6.
物业税能否替代土地出让金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物业税与土地出让金在性质、征收依据、归属主体、支付主体、计量标准、运行机制、存在环节、资金渠道和流向、财政分配效应、作用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物业税不能替代土地出让金。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出让金中已经包含部分物业税因素,此外由于地方政府提高公共产品及服务水平后增加的地租水平,政府应该以物业税的方式获得,因此,征收物业税可以起到降低土地出让金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造两人社会模型,研究土地出让金与经济增长之关系发现:土地出让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低于预算内支出或预算外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运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证实了上述结论。因此,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内支出管理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土地出让金规模巨大,划归预算内管理后,为进行有效宏观调控,中央财政势必要求同地方财政共享此项公共资金——替代土地出让金的物业税;地方财力的削减将迫使地方寻找新财源,以实现其财政收支平衡。长此以往,整个社会的税费负担将持续增加。因此,寻求一种税费退出机制,将宏观税负水平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上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物业税制度经过了多次调整和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物业税制,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暴露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统一开征物业税无疑是当前讨论的重点。从调整的内容来看,当前较为理想的做法是将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税费合并,转化为保有环节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但这并不是简单的税种合并。物业税课税对象应是我国大陆境内的土地、各种房屋及有关增加房屋使用价值的建筑物,税基是物业评估价值或评估价值扣除余值。要从法律法规、价格评估、监督检查等方面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以保证物业税改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今后几年内陆续进行的诸项税收改革中,最令老百姓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应该属物业税的开征及其有关问题.它之所以令人感兴趣,是因为物业税这个税种对房地产开发与住房消费具有重大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针对当今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问题,开征物业税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物业税开征与否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到目前为止仍未形成统一的声音。从经济学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征收物业税的理论依据,即可以弥补所得税征收环节的缺憾;发挥量能课税的原则,促进社会所得公平分配;符合税收能力支付原则;符合税收受益原则。从长远角度看,征收物业税在地方财政、房地产价格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正面效应,我国应当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1.
自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日益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这种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财政"现象必须改变。我国台湾地区是世界上房地产税制度比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其房地产税在保有环节主要体现为房屋税和地价税。借鉴其房地产税模式的相关经验,应从征税范围与纳税人、计税依据与税率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来完善我们的房地产税制度。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物业税的实施对房地产供需情况产生的实际影响,在供给方面从土地出让、开发商的资金链、房地产行业竞争、二手房的交易等方面论述了物业税的实施是长远行为.从抑制投机行为、居民投资需求两个方面的需求原则,阐述了物业税对房地产价格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提出开征物业税势在必行,房地产的价格将在短时期内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13.
物业税的开征有利于国家税收体制的完善,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我国目前开征物业税面临着基础条件不完善,物业税抑制房价难有成效,地方财政困难,以及得不到各阶层的认可等问题。对策是建立科学严谨的物业税收体系并使其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建立完善的房地产评估体系,做好地方政府的工作,并控制房价和平衡贫富差异等。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房地产的投资商品属性和一般商品属性,分剐从授资的预期效应最大化原理和市场均衡原理,分析物业税对房地产调控的作用机制,得出的结论是:从投资商品角度看,征收物业税降低了预期收益,但如果不能改交预期收益边界条件,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投机;从一般均衡分析的角度看,物业税的征牧会把大部分税收成本转嫁到购房者身上,进一步推高房价;要通过物业税抑制投机,关键在于改变投资者的收益预期。  相似文献   

15.
香港地区和大陆地区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与土地批租制度,其房地产税制度是世界上比较完备的地区之一,它的房地产税在保有环节主要体现为物业税和差饷税。借鉴香港地区房地产税模式的相关经验,从征税范围与纳税人、计税依据与税率以及税收减免等方面来完善大陆地区的房地产税制度,以此来解决大陆地区的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土地财政"现象。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开征物业税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业税是许多国家调节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可以借鉴别国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建立统一规范的物业税.总的来说,开征物业税是利大于弊的,我国应适时开征物业税.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税收改革:基于财产课税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开征物业税为主要内容的房地产税收改革是对我国目前财产税收空缺的弥补。支持财产课税的理论主要包括地方财产税受益论、财政分权和收入论、税制完善论、资源合理配置以及社会财富再分配理论等,根据这些理论的思想,从长远来看,我国房地产税收改革应当对界定地方财政收支、完善现代税制、合理配置有限的房地资源以及缩小贫富差距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物业税是以不动产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开征.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物业税的开征已经被提上议程.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物业税征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开征物业税提出若干建议以及应该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土地出让金作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具有马克思地租理论阐释的地租性质,但从制度经济学和公共产品的税收价格观出发它也具有税收性质,土地出让金兼具租税的属性及其现有征管使用模式的弊端导致“土地财政”风险使其去租改税成为必然,其去租改税需要与现行房地产税改革合并进行,并在结构性减税框架下科学设计新的房地产税收体系,必将产生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完善地方税种、调节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协调省辖区内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促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关系分析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我国房地产价格基本走势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出让收入与地方商品房售价关系模型的构建与结果检验,指出了土地财政是推动地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力量。从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财权,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开征物业税,完善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积极防范政府土地融资风险四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