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关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论述 ,科学地解答了新世纪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新和发展。深化对“两个基础”的认识 ,一是要正确认识工人阶级队伍的新变化 ,深刻领会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重要性 ;二是要正确认识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 ,深刻领会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紧迫性 ;三是要正确认识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关系 ,全面把握党的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2.
随着当今社会的迅速发展,整个社会的阶级与阶级结构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在社会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同时,阶级与阶级结构分析的问题,在理论与实践上也越发复杂而尖锐,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与阶级分析理论;新中间阶层及其特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及性质。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新社会阶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社会理论中有两种典型的阶级阶层理论和方法——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韦伯的阶级阶层理论。新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将成为我国社会结构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唯物史观视角,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方法,通过与西方中产阶级的比较,来分析我国新社会阶层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新社会阶层理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根据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来划分阶级阶层的标准,阐明了新社会阶层产生的客观历史性,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是观察社会政治现象的基本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论断.本文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角度,论证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并且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人为核心的社会发展观、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吸收新社会阶层优秀分子入党等几个方面,论证了"七一"讲话本身就是科学理论与时俱进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后的当代中国,由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引起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显著变动,阶级阶层分化和群体化、社会流动加快、各阶级阶层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不断加深的趋势日益凸显。这种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基本面,又对党的执政基础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党在执政基础问题上面临新的挑战。为此,必须协调阶级阶层分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增强党的社会基础;创新社会利益整合机制,促进阶级阶层的有序流动;构建有利于党的执政基础的现代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共产党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是 :既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增强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党的建设和事业才能顺利前进。当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党只有既坚定不移地依靠工人阶级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又不断吸收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 ,扩大群众基础 ,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地位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王艳 《南都学坛》2004,24(4):107-109
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问题。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新的阶层,从而提高了现阶级的素质,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思想魄力 ,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开创了“从思想上建党”的独特道路 ,提出了把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群众性相统一的要求。江泽民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新变化的实际 ,总结我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和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在长期执政后又纷纷失去执政地位的现实经验教训 ,从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这一时代要求出发 ,作出了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的战略决策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论断 ,从而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建党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都必须通过组织条件才能达到理论原则与实际上的一致。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那么,党的阶级基础(工人)和党的群众基础(私营业主等新社会阶层)都会被虚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具体作用表现在:密切党与不同方面工人阶级的关系,巩固和强化党的阶级基础;融洽、和谐党与新社会阶层的关系,扩大和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全面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权利,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强固执政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阐述邓小平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初步构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基本框架,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同时进一步提升“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将发展确立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进一步拓展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内涵,为我们正确认识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并在党建方式上走出了一条制度立党,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我们必须坚持深入的理论思考,坚持从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阶层分析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运动、阶层的阶级属性与社会作用、阶层分析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科学地把握我国的新阶层关系。这对促进新阶层关系的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的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动,以往的“两个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和“一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的分析方法不足以解释当前的变化。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阶层分析,依据客观实际,从整合社会力量、注重社会和谐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阶级阶层新现象,对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30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成就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理论创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探索和长期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一系列新理念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才能更好地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大陆学者从六个方面研究了唯物史观在科技革命条件下的创新.一、历史主体理论:突破了历史主体的原有范围;历史主体的地位凸显;历史主体的结构改变;历史主体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二、实践理论:提出了"知识实践"的概念;实践的方式和形式改变;实践的新领域得到开辟.三、生产力理论:提出了生产力的新定义;总结了生产力的新特点;生产力的结构改变.四、生产关系理论: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提出了新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五、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指出了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出了"互补"动力论.六、社会形态理论:提出新的社会形态划分标准和"技术社会形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探讨了东方社会走向"世界历史"进程的一系列的问题,所探讨的东方社会的发展问题、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问题的分析方法、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三个方面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因此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和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来看,由于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使他选择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职业,大众的立场决定了马克思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大众意识"。因此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由于大众立场与意识的缺失,导致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精英化倾向,从而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不在于我们所具有的理论"生产与再生产"水平,而是我们能否重新建立与大众血肉联系,亦即能否重新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的"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18.
早在160年前,马克思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并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目的和任务等。而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毛泽东结合中国的国情,就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领导、动力、前途,区分了敌、我、友,树立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来解决中国现实社会实践问题的光辉典范。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分析比较马克思、毛泽东关于阶级学说的思想,无疑对我们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处理当今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