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选取2012年122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发现国有控股公司与民营控股公司在高管薪酬与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上没有明显区别,说明在市场化和薪酬改革较前沿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与民营控股公司已经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实际控制人的控股比例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绩效的情况下与高管薪酬负相关,在实际控制人控股比例低的情况下,内部人控制现象存在.同时,文章验证了高管薪酬与公司规模和公司绩效正相关,但与公司绩效的正向关系并不稳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高管薪酬如何受到盈余管理后的盈余影响,发现公司普遍通过投资收益进行盈余管理,投资收益显著提高高管薪酬水平。进一步研究了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行为和薪酬业绩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和高管薪酬业绩敏感度低于非国有控股、股权分散的公司。说明国有控股、股权集中的公司可以有效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但是对薪酬业绩敏感度没有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2006—200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股利政策角度研究国有控股及法人持股的治理效应,以及国有控股和法人持股在股利政策中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非国有控股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水平显著低于国有控股公司;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法人持股对公司的股利政策有正的影响,但在国有控股公司样本中并没有影响,法人股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更多的表现为从属。  相似文献   

4.
以家族控股型及国有控股型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治理机制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间接检验了家族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代理成本上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治理机制的影响下,家族控股公司的绩效要好于国有控股的公司;治理机制对家族控股及国有控股公司的绩效均有正向作用;治理机制对国有控股公司绩效的正向作用显著大于家族控股的公司。基于这些发现,得出家族企业的代理问题不如国有企业严重。  相似文献   

5.
刘辉 《南都学坛》2013,33(1):133-136
高管薪酬一直都是理论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社会上"天价薪酬"的频频出现以及高管薪酬的快速增长,使得人们对企业高管薪酬的合理性问题更加关注。合理的高管薪酬激励可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股东价值。不同的研究者立足点不一样,研究角度也不一样。总的来说,一方面,在以往的文献中,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探讨对高管薪酬的文献比较多,但从控股股东的角度深入研究的很少,主要集中在控股股东产权性质与高管薪酬关系的研究上,且大部分是以国有控股公司为研究对象,较少涉及私有产权控股公司,更少涉及将不同的产权性质联系起来相比较,且没有考虑产权特征以外的其他控股股东特点。未来的研究需要加强公司控股股东对高管薪酬合理性影响的研究。另一方面,以往的文献较多从薪酬和业绩的相关性等方面着手研究高管薪酬,较少从公平的角度着手研究,以后可以从企业内部的薪酬差距、高管薪酬的内、外部公平性、薪酬管理如何实现机会公平、程序公平、参与公平等方面加强研究,以更好地为实现社会财富分配公平提供理论、现实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新加坡、德国国有控股公司的运作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意大利、新加坡、德国国有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运作特点,对我国组建和发展国有控股公司提出了如下建议:组建和发展国有控股公司可采用多种形式;要正确处理政府、国有控股公司和所属子公司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利益关系;建立和完善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发挥国有控股公司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双重代理理论为基础,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高管薪酬管制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探讨在不同产权性质公司中多元治理主体对薪酬管制的调节效应及其差异.结果表明:薪酬管制利弊并存,表现为对高管在职消费的抑制作用与对大股东防御效应的促进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董事会行为对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机构投资者治理对高管薪酬与大股东防御效应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在民营控股公司中,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因此,理性权衡薪酬管制利弊并有效利用治理主体的制衡作用才是提高薪酬合理性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一项重要途径。本文重点论述了国有控股公司的功能、作用、性质和职能 ;提出了国有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国有控股公司的两种管理体制及国有控股公司对于国有企业实施的五项控制  相似文献   

9.
认为应将国有控股公司纳入反垄断法的规制框架 ,规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市场过度集中和行政权的侵入 ,在此基础上 ,可以把国有控股公司区分为行业性国有控股公司和综合性国有控股公司 ,并提出了具体的反垄断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国有控股公司的由来和发展 计划经济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主要表现是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多头管理,责任不清。建立国有控股公司是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化大生产、市场竞争必然导致控股公司的产生。天津市国有控股公司产生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有关部门成立了若干家投资公司。1992年,一商局内组建了益商资产经营公司,行使对四大商场的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在三大商场相继股份制改造后,益商资产经营公司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国有股权收益上收、调剂、使用。之后,一商局改制为益商集团公司,在经营上,实行联购分销,发挥了规模优  相似文献   

11.
选取157家深、沪A股民营上市公司,分别从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与股本扩展能力四个方面来分析高管现金报酬、高管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现金报酬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即能够表现出一定的激励作用;高管持股的激励作用不显著;民营上市公司的企业规模越大,公司高管的现金报酬越多等结论。最后,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4—2006年间发生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协议转让事件为样本,研究所有权性质、政治关联对股权转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权的协议转让溢价显著高于民营企业股权的转让溢价。这说明,由于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对国有股权监管力度较大,以及国有股权受关注较多,使得国有股权在协议转让过程中会出现较明显的溢价。研究还发现,无论国有股权还是民营企业股权,协议转让溢价与公司的政治关联均负相关,这表明政治关联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公司国有股权的运作,还可能影响民营股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风险管控是实施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保障之一。选取2000—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对不同分类特征下的混合和非混合所有制企业风险水平进行非平衡面板实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系统性风险(Beta系数)和财务风险(Z指数)确实低于非混合所有制企业,但资本市场的回归结果显示,其中混合所有制国有控股企业的风险水平表现相对较低,而混合所有制民营控股企业的风险水平则要高,这说明当企业从非混合向混合国有控股转变,或是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国有资本时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当企业从非混合向混合民营控股转变,或是在民营企业中引入国有资本时反而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但无论是从非混合向混合国有控股转变,还是向混合民营控股转变,企业的收益波动风险都会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经理人显性的货币薪酬具有一定的内在结构,不考虑权益性薪酬,经理人的年薪一般由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超额薪酬构成,不同的组成部分拥有不同的效用。基本薪酬是无风险薪酬,与经理人劳动成果无关,提供安全的功能;绩效薪酬是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属于风险薪酬;经理人的自利本能和委托人的有限监管能力形成了超额薪酬,是需要被限制的薪酬。在职消费是指经理人工作中的消费。文章区分经理人薪酬的内在结构,研究其与隐性薪酬在职消费的关系。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文章采用全样本和小样本两套数据进行检验。全样本数据利用断点回归的思想。假设略微盈利和亏损的公司经理人才能相同,略微盈利公司经理人获得绩效奖金,而略微亏损公司经理人只收获基本薪酬。文章选取ROA亏损和盈利2%以下的样本按照行业、年份和资产规模进行配对,略微亏损样本中高管薪酬低于与之相配对的盈利样本中高管薪酬的薪酬数据,作为高管基本薪酬的代理变量。同时使用高管的薪酬与企业业绩之间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指标,作为绩效薪酬的代理变量。薪酬前三高管的薪酬总额对相应公司特征进行回归后的残差,作为超额薪酬的代理变量。另外,根据《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办法》手工收集基本薪酬、绩效/基本薪酬比例以及超额薪酬三个薪酬结构数据,形成150个的小研究样本。通过两套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在职消费越高,经理人的基本薪酬越低,绩效薪酬比重也越小;在职消费越高,经理人的超额薪酬也越高。基本薪酬、绩效薪酬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国有企业中在职消费与超额薪酬的正相关关系要显著大于民营企业。经理人薪酬收益构成复杂,对经理人的投入产出效用也各不相同。当在职消费这种隐形薪酬与货币薪酬体现为安全和激励功能时,二者可以部分替代;当表现为代理性质时,二者重叠,存在互补关系,而且代理成本叠加现象在国企中更加严重。研究结论说明在委托人代理人薪酬博弈条件下,代理人行为具有一致性。对待自利的经理人,改变薪酬模式不能减少其侵占行为。文章从货币薪酬的结构入手,分析其与在职消费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公司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1年-2010年的年度数据,将我国上市银行分为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类,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建立面板模型,利用Eviews 6软件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对我国上市银行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薪酬与三类银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均呈负相关的关系,表明高管薪酬越高,银行风险越小;对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信用风险负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信用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表明股权集中度越高,银行风险越高;董事会规模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分析,也出现的相同的情况,对于股份制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负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小;对于国有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正相关,表明董事会规模越大,市场风险越大;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董事会规模与市场风险的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河南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主要与其公司的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反映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质量的指标相关,与企业规模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上市公司业绩指标的相关性存在规模效应,并受国有持股比例的影响。高管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持股0.05%以上的样本公司的盈利水平和盈利质量较好,其高管持股可发挥长期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国内和香港上市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为样本,分析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度,支持企业性质,政府干预的指标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参与度对经营绩效具有负相关影响,而国有企业性质有助于经营绩效的改善,政府干预对经营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上市公司经营者薪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200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薪酬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者的年薪与公司绩效及公司规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笔者建议采用股票期权机制来激励经营者,并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激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