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梅尧臣的“平淡论”,学界一直存在争议。梅尧臣所指的平淡之诗,是抒发闲适、隐逸情怀之诗,但不仅限于隐逸诗人所作之诗或隐选诗。平淡是梅诗的主导风格,这并非从一开始便是共识,此观念是后人以陶渊明、韦应物之诗为参照而建立起来的。梅诗平淡风格的诗学内涵,与梅尧臣本人的“平淡论”是不同层面上的论题,区分两者的不同,有助于更透彻地理解梅尧臣的诗风。  相似文献   

2.
论梅尧臣的诗风艾思同宋诗在北宋中期始显出独具的面目,而为肇端者当推梅尧臣。故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以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对这样一位影响后世的重要作家,众多文学史著作都认为其诗风是“平淡”。朱东润先生在其《梅尧臣集编年校注》里则持否定意见,而同...  相似文献   

3.
北宋西昆体后期诗人胡宿有独树一帜的诗学观,他提出“状物无遁形,舒情有至乐”的创作纲领,赞赏“天质自然美”的“平淡”诗风,更推崇胸纳云梦笔走风雷的诗人诗作。他的诗在对西昆体的继承中开拓创新。其边塞题材之篇情调昂扬豪放,音韵铿锵,确是盛唐遗响;山水诗与田园诗意境清逸旷朗,诗情画意浓郁。颇为历代诗论家称赏。  相似文献   

4.
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论及欧阳修和梅尧臣的诗歌:“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从整个宋诗发展的角度,高屋建瓴地评价了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历史功绩。欧阳修和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以丰富的创作实践,纠正了西昆体的流弊,使“风雅之气脉复续”,从而开启了一代诗风。元祐以后,才有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突出地体现宋诗风格的创  相似文献   

5.
夏竦生活时期的诗坛,新旧诗风交替过渡。夏竦的文学思想与诗歌创作具有两面性:既有对西昆体的继承与发挥,也呈现出诗文革新派的风格;既有“唐音”的余绪,也有“宋调”的先声。在中国古代诗歌由“唐音”到“宋调”的转变过程中,夏竦的诗歌创作带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即宋代诗风形成中的过程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宋初杰出诗人梅尧臣的作品以"平淡"著称,他自己也曾提出"平淡"的主张,并以这一艺术追求进行创作,写出了大量的风格平淡的现实主义诗作,为扭转宋初浮靡诗风做出了贡献,也是欧阳修"宋诗革新"运动的先导.  相似文献   

7.
宋初晚唐体诗人大部分是隐逸之士,他们的诗歌虽然学习的是中唐诗人贾岛,但在贾岛奇僻清冷诗风的基础上又向平淡闲远发展,在平淡的艺术追求上实开宋诗的先河.而且,晚唐体隐逸诗人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甚至成了宋代乃至后来人们心目中品质高洁的象征.因此研究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对于我们认识晚唐体诗歌乃至宋代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末元初的诗论家方回在《孙后近诗跋》中说:“近世之诗,莫盛于庆历、元祐。”而比较起来,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庆历诗坛,其诗歌创作兴盛的局面和所达到的成就,远不如以苏轼、黄庭坚为首的元祜诗坛。那么,元祜诗坛何以兴盛呢?本文试作探讨,以求教于宋诗研究的同行。元祜之前的宋诗发展,我们认为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真宗景德、咸平之际,西昆体为代表,二是仁宗庆历前后,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三是仁宗嘉祜前后,王安石为代表。描述这三个时期的宋诗发展,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宋诗如何从五代芜杂萎靡的诗风中振起,又如何逐渐摆脱唐诗而形成宋诗的个性,这些,都为元祜诗坛的兴盛准备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西昆体”与宋初朝廷提倡文治的文化学术风气之间的渊源,可以吴淑《事类赋》及丁谓《青衿集》为个案证实。与之相应,“西昆体”的绝大多数作品只是“白体”的精致形态,难以企及“义山体”的艺术及思想高度。西昆体步武“义山体”后尘却终告失败的结局,表明宋代诗歌处于一种与中古政治文化、学术氛围都有本质不同的新局面,已经不能再遵循唐暨唐前诗歌独特兴象境界的路径延续发展。这个转折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唐音、宋调之分野。  相似文献   

10.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梅尧臣诗歌风格多样,但总体尚可以“平淡”概括.从诗歌创作看,梅尧臣诗歌多写秽恶琐屑之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歌的美感.梅尧臣推崇杜诗,在诗歌内容上关注国事和民生,使用杜诗典故,注重诗句锤炼,也使用杜诗中常用的句法.他的诗歌总体上并不学杜,但明显受到了杜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唐末宋初盛行的唱和诗风为着眼点,解析唐末宋初诗歌中不断强化的交际功能以及愈加盛行的创作竞巧意识和娱乐风习,通过多方位的文化考察,探讨西昆体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在此基础上,以沙里淘金的眼光和态度对西昆体的佳作给予挖掘,力求对之作以全面、公正、审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宋代是士大夫参禅学佛活动全面展开的历史时期 ,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就与禅宗发生了密切关系 ,但是究其实 ,他的精神支柱还是儒家思想 ,禅宗的影响则主要在艺术方面。梅尧臣与禅宗的这种关系揭示了宋代文人的普遍心态 ,成为儒、释、道合流的宋明理学的前兆  相似文献   

14.
理性精神唐诗气韵浑雅,蕴藉空灵,情辞丰腴,以“吟咏情性”的个性抒写见长。宋代诗人则以唐诗为参照,在其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相对而言,宋诗温和内敛,深析透辟,平淡瘦劲,凭借“以意为主”的理性精神取胜。这是宋人对唐诗的深刻变革。宋初的梅尧臣则以其诗论和诗歌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5.
宋初复古士人如柳开、田锡、释智圆、王禹傅等人的诗学思想普遍体现出对现实的关注。他们赞赏豪健的诗风,这在他们对李白的推崇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他们也推崇杜甫,这显然与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有密切的关系,但杜诗在宋初的地位并不十分突出。作为宋初诗歌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之一,晚唐体特别受到复古士人的喜爱与接受,这与晚唐体诗人大多为方外之士、具有“古”气及“平淡”的精神气质有关。宋初复古士人的诗学思想不仅在当时独具特色,而且对北宋中后期诗学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梅尧臣诗是我国文学审丑之先声,是宋代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条件和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梅诗审丑对宋诗“力避陈熟”“以俗为雅”风格的创立起了奠基性质的作用,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苏轼与欧阳修、王安石等人不同,他没有明确反对过西昆体,甚至推崇、欣赏昆体诗人杨亿、钱惟演等人。苏轼还善于融汇昆体之长,吸收昆体有益成分,这主要集中体现在丽藻和典故两方面。语言风格方面,苏轼部分诗作呈现出清丽特色。这些无不是苏诗"阴效昆体"的体现。苏轼与西昆体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绚烂之极,乃造平淡"的美学命题,辩证地论述了"绚烂"和"平淡"的关系,可视为他对西昆体优秀成果创造性的接受和学习。  相似文献   

18.
林迪(967——1028),有《和靖诗集》四卷,《宋史》入隐逸传。他在文学史人是占有席位的诗人。 诗坛对他的传统评论是:隐逸诗人,诗风平淡,“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 与他同时代稍后的梅尧臣,在他的《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云:其顺物玩情之为诗,则平淡邃美,咏之令人忘百事也。其辞主平静正,不主乎刺讥,然后知其趣向博远,寄适于诗尔。 《四库提要》云:其诗澄澹高远,如其为人。 《辞海》亦云:其诗风格淡远,内容大都反映他的隐逸生活和闲适心情。  相似文献   

19.
梅尧臣的诗论──兼正梅尧臣“学唐人平淡处”之论[日]横山伊势雄,张寅彭译一、绪言明人胡应麟对于梅尧臣的诗有如下的评语:梅诗和平简远,淡而不枯,丽而有则,实为宋人之冠。学王右丞者梅圣俞。(《诗薮》)这段话作为梅诗的评论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是,又存在...  相似文献   

20.
南宋葛立方的《韵语阳秋》以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及独到的论诗方法等在古代诗话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与宋代其他诗话理论相比 ,它最富进步意义的创作思想是强调文学与现实的密切关系 ,反对陈腐用语 ,主张创新 ,提倡平淡自然的诗风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