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赋到沧桑句便工──略谈鲜卑族大诗人元好问的诗歌创作杨子才元好问(公元1190年-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金代大诗人,属拓拔氏(鲜卑族的一支)。传世的《无遗山诗集》,有诗1300多首;今人编《全金元词》,收入他的词有103首;另有散曲若干首。他以...  相似文献   

2.
蒙古文《格斯尔》有木刻本和多种手抄本传世。由于背景信息的缺乏和传播形态的复杂性,《格斯尔》各版本的文本性质,形成、演变过程及其相互的关系都是颇具争议的论题。本文通过对蒙古文《格斯尔》中《格斯尔镇压黑纹虎之部》的三种异文进行文本比较,探讨了它们的文本性质,以及它们从口头文本演变为书面化与经典化文本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在他苦短一生所创作的七百多首词中,边塞词多达八十余首,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值得一提.纳兰性德笔下的边塞景物元不流露出浓浓的羁旅愁思和兴亡之感,同时,他在边塞词苍茫壮阔的境界中注入清新婉约的情思,在历代边塞词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4.
六盘山     
六盘山是宁夏境内的一座名山。六盘山的出名,是因为一首词,毛泽东同志的《清平乐·六盘山》。一首伟大的诗词可以使一座楼千年不朽,也可以使一座山天下闻名。毛泽东同志的这首词的确好,与他的另一词作《沁园春·雪》,堪称双璧。《沁园春·雪》写于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刚刚投降。  相似文献   

5.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集》。在词的创作中,周美成常以"清圆"二字点缀词篇,而这二字又与其词以富艳精工、广采集美为总格调的艺术特点有密切联系。本文从三首具有代表性的周词——《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苏幕遮·燎沉香》和《花木兰》入手,试探究"清圆"在其词的艺术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戈 《民族研究》2002,(5):69-76
“当”组合为词。宋元时代契约中少见“承当” ,但有“成当” ,《会编》4 2 9《元至治二年 (1 3 2 2 )祁门县谢子英卖山地红契》载 :“其山未卖之先 ,即无家外人交易。如有家外占拦 ,并是出产人自行成 (承 )当 ,不干买主之事。”这个括号里的“承”也是注释者补的 ,其实 ,“承当”以及由“承”组合的“承值”、“承担”、“承管”等词多见于明清时代的契约中。在责任用字与句子结构方面 ,宋元契约与 9— 1 0世纪敦煌契约中的“知”套语的关系一脉相承 ,这一点自不待说 ,与敦煌出土的契约比较 ,宋元契约“知”套语中的条件从句的内容进一步增…  相似文献   

7.
今河西之黑河在史料中呈现了藏缅语、汉语、阿尔泰语等语属的地名记录格局。《禹贡》雍州之弱水、黑水同指今黑河,弱为音译(■),黑为意译。卢水胡之卢水兼顾了藏缅语的音与义,指向藏缅语的“黑”。西夏语■((口移)则那)的藏文对应词是■(黑水江)。蒙古语的ejen-e(亦集乃、额济纳)继承自西夏语。合黎水为阿尔泰语的qar-a(黑)。黑河诸语属地名的音义考辩验证了以下认识:藏缅语(西夏语、藏语)的文献记录尽管出现较晚,但从汉语、阿尔泰语的异文材料和音译、意译地名的不稳定性判断,大量地名继承自古藏缅语。古藏缅语地名在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地名记录中具有底层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今秋,“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将在素有“深山明球”美誉的重庆市黔江区隆重举办。黔江大众广场是黔江土家、苗、汉各族人民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气势恢宏,热闹非凡,别有一番景象。感动之余,捉笔步毛泽东《沁园春·雪》原韵填《沁园春·黔江大众广场揽胜》词一首以记之。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书证滞后现象比较普遍,以《南齐书》为例,对《汉语大词典》中首例过晚之词条进行了补充。补充的词要包括平存、应须等共21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诗经.生民》记叙周族始祖后稷感生神话的某些词句作了考释,并认为《史记.周本纪》中的后稷感生神话不同于《诗经.生民》中的后稷感生神话,是另一异文。  相似文献   

11.
在回回一词的语源问题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把回回看成是回纥(回鹘)一词的音转。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即回,兀即鹘也。其曰回回者,亦回纥之转声也”。可见,回回为回纥之音转说早在明末清初便已经有了。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屠寄的《蒙兀儿史记》,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等著作,无不采用此说。 例如,洪钧在《元史译文证补》中指出:“唐书称回纥之先本匈奴,则似与今蒙古相  相似文献   

12.
回回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文献上,是北宋时期沈括的《梦溪笔谈》。该书卷五《乐律》中有《边兵凯歌》五首,其四云: 旗队浑如锦绣堆,银装背嵬打回回。 先教净扫安西路,待向河源饮马来。 这是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回回”的最早记载,因此,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处出现的“回回”一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王日蔚先生认为:“宋神宗时(公元1068年),对维吾尔  相似文献   

13.
北宋毛滂之词情韵特胜,潇然明润,其词集《东堂词》艺术成就颇高。本文以《东堂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析毛滂以典抒怀、炼字锻句、意境清远的词学观念,探讨毛滂典雅潇洒的词风对于北宋及后世词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事词》是清代词评家叶申芗所著的词话著作,辑录了唐宋金元词人有关词作逸事204则,是少有的专门辑录词本事的佳作,对研究唐至元的词有"知人论世"的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叶申芗偏重以个人标准辑录处理本事,因此《本事词》带有作者浓郁的个性色彩,这也为研究作者的文学审美思想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叶申芗及其《本事词》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迄今为止尚无系统研究叶申芗的专著,关于《本事词》的研究文章亦很寥寥,且多是从单一层面展开的研究,无法全面宏观地透视《本事词》,对于研究叶申芗乃至闽派词学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在缺少可靠的研究资料的情况下,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深入细致地挖掘,应该是研究《本事词》的最基本方法。在《本事词》的"自序"中,叶申芗就词本事的取材、词本事分类、剪裁处理办法、词学主张等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因此"自序"可算作系统研究《本事词》的一个总纲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射日”是中国古代著名神话,在众多少数民族中也有广泛的流传。学者张勤在《中国少数民族射日神话类型与分布》一文中提到,目前已发现包括满、蒙古、壮、瑶、彝、苗等25个民族的67篇射日“异文”。与汉族的“羿射九日”神话相比,在少数民族的射日神话“异文”中,太阳的数字有所变化,射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从易学的视野来看,“射日”神话并未脱离中国文化”天人同易”的传统,少数民族的一些射日“异文”,也可以从易学的角度给出合乎逻辑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素来热心国家政治,在很多文章里都谈到了蒙古和西藏问题,将其与国家统一联系在一起。辛亥革命前后,他对沙俄策动外蒙古独立、英国谋夺西藏,表示强烈的愤慨,先后写了多首诗抒发自己忧愤之情,并撰《蒙藏哀词》长篇策论,分析蒙藏问题现状,献陈外交应对方案,批评政府失误。面对国家危亡,康有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主张国内团结、民族合一、先敉平内乱、统一边疆、合力对外,等国家统一稳定之后再追求文明、平等,建立共和政体。  相似文献   

17.
<正> 在中国古代汉文典籍中有“賨”、“賨布”等词。“賨”见于文献,最早的是杨雄《蜀都赋》:“东有巴賨,绵亘百濮”;“賨布”首见于南朝宋人范晔的《后汉书·南蛮传》,云:“始置黔中郡。汉兴,改为武陵。岁令大人输布一匹,小口两丈,是谓賨布”。最早对賨作出解释的是南北朝时北齐魏收的《魏书·李雄传》,云:“賨李雄,盖廪君之苗裔也。……薄赋其民,口出钱三  相似文献   

18.
正86岁的宗振荣是一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曾任河北省临西县县长,退休后他一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去年他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了《党史之歌100首》,作为献给党的100岁生日礼物,同样也希望以此来让青少年铭记党史,并将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记者见到宗振荣老人时,他拿出这本《党史之歌100首》,诵读起来《。党史之歌100首》,描述了党和军队的创建,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品逻辑清晰,词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19.
牙含章先生是研究中国传统民歌花儿的先驱,是临夏籍知识分子中研究花儿的第一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中最早研究花儿的人。牙含章先生对花儿的研究著述是上世纪30年代初完成的。其中包括1篇花儿理论研究文章《花儿再序》,100多首搜集整理的花儿唱词,及1封《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其中《花儿再序》文章及100多首花儿唱词是他在民国二十一年到二十二年,即1932年到1933年写成的,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十月寄给当时编辑《甘肃民国日报》副刊的张亚雄先生。《花儿集》一文连载于当年十一月《甘肃民国日报》副刊,署名冀达斋主。《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是他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看到当年九月十八日《甘肃民国日报》登载的一首花儿的注释错误后写给张亚雄先生的,随后由张亚雄先生刊登在当年十一月七日的《甘肃民国日报》上。牙含章先生以上著述后经张亚雄先生修改,收入其编著的《花儿集》中,这本书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一月由重庆青年书店出版。《花儿集》的出版,使牙含章先生的花儿著述得以保存下来;同时也由于牙含章先生的花儿著述散漫于这本书中,使人难以了解其原貌。牙含章先生是一个终身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忠实的共产党员。他既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家,又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家,是我国著名的民族问题理论家、宗教学家和藏学家。花儿研究则是他早期的一项重要的学术活动。展现和了解牙含章先生的花儿著述,不仅对研究他的人生轨迹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大有裨益于人们了解花儿整理研究工作的早期历史。这是编校者竭力复原牙含章先生花儿著述的根本动机。编校者在翻阅相关资料、调查相关人士的基础上,根据张亚雄先生在初版《花儿集》89—90页、148页、150页、151页、178页上的内容提示,及牙含章先生在自己保存的初版《花儿集》扉页、第89页、90页、113页、120页、148页、151页、178页、181页、199页上的批注及标示,对牙含章先生的原著进行了校勘复原。对《花儿再序》一文,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有数处提示,牙含章先生也有明确批注;《关于花儿地名注释的信》,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原文录入,这两部分内容很清楚,校勘原稿时容易确定。关于牙含章先生寄给张亚雄先生的100多首花儿,按照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点明的:“冀达斋主所录花儿,略以杨家将、三国、清朝、十二月、五更、野花儿分别次第”的提示进行复原。其中杨家将、三国、清朝、十二月、五更5部分,有72首,加牙含章先生标示的“杏花二月天”10首,合计82首。这部分是清楚的。就是《野花儿》部分,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只是点了题目,没有指示具体内容。只能推测复原。根据牙含章先生“河州花儿多为男女对唱”的主张,以及《花儿集》下编花儿选中的“雄花和雌花”下“所录各首虽非对唱,但分写起来,可见风格”的括注,这部分男唱的14首、女唱的5首共19首,似为牙含章先生所搜集整理。另外,描写牙含章先生故乡和政太子山及河州一带的花儿18首疑为牙含章先生提供。这两部分合计37首。如此,明确的82首加上推测的37首。总数119首,约合张亚雄先生“冀达斋主白拉卜楞军次寄来河州花儿一百余首”之数。以上考证,详见拙文《牙含章对花儿的研究》一文(载于《甘肃民族研究2004年第4期》)。现将牙含章先生关于花儿整理研究方面的三部分著述的校勘稿发表于后。由于查阅有关史料的困难,复原稿一定存在误差。敬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20.
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汉语“民族”一词的起源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从日文中借引过来的。梁氏 1 899年所著之《东籍月旦》中 ,出现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民族竞争”等术语 ,这是汉语“民族”一词的最早来源。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 ,中国古代虽有“族类”、“邦族”、“国族”、“部族”、“种族”等词语 ,但汉语“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 1 882年王韬所著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 ,汉语“民族”一词的出现时间为 1 9世纪后半叶 ,而其普遍使用是 1 90 3年梁启超将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