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傅德元 《江汉论坛》2008,1(3):86-96
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国长老会传教士,1850年来中国传教,曾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等职,在华生活了近60年,历经清末民初两个历史时代,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本文在中外学术界对丁氏90余年研究概况评述的基础上,对推进丁氏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丁韪良,美国北长老会至中国的传教士,他在中国生活了62年。初识中国,他对中国的印象就是"闭关锁国"。然而半个世纪之后,他于1907年出版了《中国觉醒》(The Awakening of China)。该书标志着丁韪良"中国觉醒"观念的形成。丁韪良对中国认识的转变,有着深厚的社会实践基础,与他先后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时期的社会改革活动密切相关。他的"中国觉醒"观的形成,颇具代表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艰难变革的客观现实;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过程中,西方人对华观念的某种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3.
"地理大发现"不仅使人类对世界产生了崭新的认识,也使西方的地理科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代"西学东渐"以降,西方的地理科学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地理谱系、知识、价值和表述并置,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夹生现象",即中国的地理知识并没有融入到地理科学中,而我国的"地方表述"仍坚守着自己的传统.如何使地理科学与我国的地理知识、地理价值和地理表述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国地理学",需要学界进行反思、研究和重建工作.在这方面,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邮政史研究状况综述——以近年来硕士论文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有了长足发展,集中体现为众多以此为选题的硕博士论文的出现.本文从大陆与台湾地区一些硕士论文的写作时间、选题的角度、征引史料的情况等方面来看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状况,并还从中国近代邮政近代化与地区性邮政史两个研究角度对相关硕士论文进行具体分析与评述.虽然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亦有众多的不足之处.总之,硕士论文在中国近代邮政史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学术传真     
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  桑兵在《中国社会科学》2 0 0 5年第 1期上撰文指出 ,自梁启超倡导“新史学”以来 ,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逐渐加强 ,其中社会学人类学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而这方面引起的主要变动 ,便是民史概念的提出以及努力使民众成为历史表现的中心和主体。经过民国学人的探索 ,史学的“眼光向下”和社会学人类学的重心下移合流 ,民史的重建渐具雏形。但要避免历史研究的初民化 ,充分发挥社会学人类学影响史学的潜力 ,如何回到历史现场 ,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钱钟书与词学  …  相似文献   

6.
“概念史”是伴随“语言学转向”而在德国兴起的一种史学类型和跨学科研究领域.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将概念史手法引入中国近代史研究,在方法探讨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逐渐形成了东亚近代知识考古、数据库研究方法、历史文化语义学、中国近代新名词研究、近代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研究等不同的研究路径.但总体而言,概念史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身份未明、时代未定、平台未建的起步阶段,有志者当从系统译介德国概念史成果、组建概念史合作研究团队、出版概念史研究集刊和丛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历史研究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研究存在的方法上的局限性,即:受西方建筑历史研究影响的形式风格分类的研究方法,以及建筑风格变迁的线性设定.进而讨论了以"后殖民"理论的方法和"事件·人物"多样化的角度研究和解读中国近代建筑历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潘先林 《学术探索》2007,2(4):95-103
本文从中国近代史学对民族史的研究、中国民族史学对近代史的研究两方面总结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史研究的成绩与不足,认为近代史和民族史学科界线分明,较少交叉与对话,同时影响了两个学科的全面发展,从而提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民族史视角"观点,主张从我国多民族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9.
典籍分类与晚清知识系统之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图书分类法,始于古希腊时代,基本上是按照图书性质进行分类的.对此,近代目录学家王云五说:"外国图书按性质的分类,可说是发源于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主张把学问分为历史、哲学、文学三大类."①近代以后,随着知识分化及分工发达,学术分类更加细密,逐渐形成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图书分类.与希腊时代的学术分类相比,西方近代图书分类"其原则大概相同,不过分类的细目和方法各有不同罢了".这种图书分类法,与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和学术分类有很大差别.中国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虽似按"性质"的分类法,但细加研究,多少还是倾向于"形式的分类法",而不是近代意义上的以学科为分类标准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10.
丁韪良是近代美国来华著名传教士和从事中西文化交流的著名学者。他与京师同文馆学生汪凤藻合作翻译的《富国策》一书,最早将西方近代经济学理论系统介绍到中国。该书叙述到商品生产、消费、分配与交换等经济学理论,详细介绍了资本、地租、利息(利润)、价值、工价、钱币、邦国通商等经济学概念,以及创立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最重要著作,对近代中国人了解接受西方经济学理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