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楚国是一个神奇的国度,楚人创造了具有浓郁悲剧性的楚文化.与中原文化相对照,它是居于从属地位的边缘文化,偏僻的地域造成了楚人的自卑心理,柔弱是楚人的哲学要义、悲剧人生的起点,楚人从困境中奋起,与中原抗衡,形成了独特的悲剧性格.与华夏文化重理性的主流观念不同,楚文化是重意气、好冲动的酒神型文化,在歌乐和神话的激荡之下,楚人舍生忘死,用行动展示出自己的人格力量,显得尤为悲壮、感人.与北方已经世俗化的社会相比较,楚文化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神秘文化,神灵是楚人崇拜的偶像,祝融的神火曾给楚人带来无穷的力量,随着楚国的强大,信仰的不合理性暴露出来,楚人愈顽强,楚国的崩溃愈迅速,楚文化的衰落更具悲剧性.  相似文献   

2.
先秦时期的楚国地处南方江汉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习,形成了楚人具有个性特色的饮食文化。楚人饭稻羹鱼、五味调和、桂酒琼浆,既显出有别于中原的饮食习尚,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3.
巫术是道教的思想源头之一.道教的完整体系几乎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间巫术的方方面面.荆楚文化是有着巫术文化传统的地域文化:楚人好鬼,楚国国力的衰落,某些统治者成了亡国之君,也与"务鬼神,信巫祝之道"有关;楚人风行巫祭活动,祭祀的名目繁多,祭祀的对象广泛;楚国巫术祭祀之风成就了楚国的巫学传统,<九歌>被视为楚巫之歌,楚人"信巫不信医"在并世各族中尤为突出,巫舞禹步也被楚人用于治病.从"武当"之名、武当道教的斋醮科仪、朝山进香、武当道乐等方面看,荆楚巫术文化是武当道教的一大源头,也是道教的主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4.
简说三峡宜昌地域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楚国自然村落的分布,楚国各阶层墓地的布置,楚国城市及都城的设置以及楚文物遗层中凸现出鲜明的文化光彩,反映了楚人在沿袭周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新的突破,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史上楚人缔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楚文化,楚人创造历史经历了其发展的特殊道路,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下,自强自立,不屈不挠,独立创建了楚国,因而形成了优良的爱国传统。最为突出和集中体现楚人爱国传统的楚文学作品,当属楚辞。楚辞是屈原爱国主义思想的文化载体,其具体内容主要是屈原的"美政"理想,楚人的爱国传统和楚辞的爱国精神,至今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神话与历史传说相互参验,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著名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通过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最主要的文化圈有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和百越文化圈。相比之下,楚文化是融合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和蛮夷文化的津液而形成的一种高势能文化,从而更具有变革、开创、兼容、适应的特质。因此,虽然中国南方都市中的大多数在其早期曾隶属于百越文化圈,但高势能的楚文化则随着楚疆的拓展和楚人的播迁而被这些都市所吸收;至于久处楚国腹心地带和由楚人所始置的都市,其胚胎之中已饱孕着生生不已的楚文化因子。这也正是秦汉以降中国南方都市能始终保持其经济与文化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文献记载、考古发现、神话与历史传说相互参验,对楚国历史文化与中国南方著名都市上海、南京、广州、武汉、长沙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考察。通过考察,我们不难发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南方最主要的文化圈有楚文化圈、巴蜀文化圈和百越文化圈。相比之下,楚文化是融合了华夏文化的精髓和蛮夷文化的津液而形成的一种高势能文化,从而更具有变革、开创、兼容、适应的特质。因此,虽然中国南方都市中的大多数在其早期曾隶属于百越文化圈,但高势能的楚文化则随着楚疆的拓展和楚人的播迁而被这些都市所吸收;至于久处楚国腹心地带和由楚人所始置的都市,其胚胎之中已饱孕着生生不已的楚文化因子。这也正是秦汉以降中国南方都市能始终保持其经济与文化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量不同级别、头向不同的楚国墓葬的发现,对探讨楚人文化的来源及楚民族的迁徙及其所反映出的楚文化与宗周文化的关系,尤其是在礼制的继承关系方面均有很大的帮助。楚国墓葬大中型墓以东首葬为主和小型墓的头向的复杂性,昭示了楚文化形成过程中的以宗周文化为主流,同时又融入南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而形成的多源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庄子哲学思想产生于楚国独特的历史土壤。楚国历史悠久的天文学,为庄子的朴素唯物的天道观提供了科学基础;楚人是《易经》与阴阳家的鼻祖,其辩证的思维方式,为庄子哲学提供了“切玉刀”;楚国在长期而独特的历史道路中成长的民族精神,为庄子哲学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10.
这一片商於之地是楚人扩大了的黔中的重要部分。它使楚国控制了江水和涪水,是楚国西境的生命线:在经济上“私商於以为富”得到重要的补给;在军事上基本上排除了巴、蜀从江上给楚国的威胁。同时又为庄跻南下奠定了前进基地。楚怀王十三年(公元前三一六年),秦人以灭蜀余威,击夺楚国的巴、黔中郡,掐断楚军咽喉孔道,致使庄(足乔)欲归不得,还而王滇,商於入秦,西上楚人沦于异国。秦据长江上游,压江关,惊捍关,直接威胁着楚国。为此,楚怀王一心要“吾复吾商於之地”。他见欺于张仪,大败于丹阳。《楚辞·九歌》内容情节,正是和这种形势相应的。  相似文献   

11.
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联姻是楚国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不仅反映了楚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化,也有助于了解东周时期复杂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楚国联姻与其国策密切相关,春秋早期为求发展多与周边小国如郧、邓等进行联姻,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争霸使其与其他大国如秦、晋等联姻频繁,战国中晚期楚国由盛而衰,联姻已失去其政治意义。由于文化差异及地理位置关系,楚国无固定的联姻国,与东周王室也无联姻关系。  相似文献   

12.
楚音之源为南音 ,产生于南楚独特的文化土壤之中 ,混融其它音乐文化要素 ,却不失其鲜明的地域文化特性。楚音以悲为美的审美特性 ,与楚地之巫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与楚人没有受到儒家实践理性的彻底洗礼 ,较少精神束缚有关 ,鲜明地透射出楚人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3.
楚国赋税制度综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的赋税制度,主要包括军赋、田税、地租、户口税和关市税等几种形式。楚国的军赋以加强国家军事实力为目的,田赋则以增强国家经济实力为旨归。楚国的地租制度一开始便与中原诸夏不尽相同,至战国中期已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向农民转嫁自己沉重赋税负荷的重要手段。楚国的户口税是以户为征税单位,以口为收税标准。楚国关市税的特点是向巨商大贾倾斜,这是楚国为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采取的让利政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是楚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就线条类型而言,有平面展开的线和立体构成的线。前者主要以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为代表;后者则体现在各种雕刻(青铜雕刻、木雕和角雕等)艺术样式上。形成楚艺术线性特征的文化基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尚巫好祀的风俗;楚人的民族性格;老、庄“道”学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线性造型是楚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体现,它确立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传统和主要艺术语言,并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与西方绘画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楚辞研究 ,在中国楚辞研究史上颇有影响。他有深厚的国学根底 ,又有开阔的视野 ,既能站在较高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层次上考察楚辞产生的原因 ,又注重对楚辞文本的研究 ,比较正确地评估其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 ,因此 ,他的许多观点以及研究楚辞的方法对后世的楚辞研究都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6.
楚人的雕刻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沃土中发育、生长起来的艺术样式,是楚人生命观念的外化。从造型和审美的角度分析,大致可以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其一,具象造型传达写实性审美特征;其二,复合造型表现虚幻性审美特征;其三,抽象造型体现装饰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楚辞》中既有对现实建筑的描写,也有对想象建筑的勾勒。由前者,可以窥探古楚建筑的形貌和风格,从而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壮丽、精致、柔美、与自然相合的审美理想,以及尚红、接受龙蛇意识、鸟崇拜的文化特征;从后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所寄寓的洁身自好的人格。渴望居于清明有道环境中与明君贤才遇合而一展宏图的情怀和志向。最后,从建筑与自然相融的视角,也可感受到楚民与自然亲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楚巫觋可以分为官方巫觋和民间巫觋两种。官方巫觋包括楚王、巫官和宫廷中的歌巫、神巫;民间巫觋包括邑巫、私巫和游巫。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巫觋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但楚国巫觋依然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9.
楚语,是楚辞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和楚声、楚地、楚物共同形成了"楚辞属楚"的这一鲜明的地方特色,因而,研究楚辞中的楚语,是楚辞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课题。但楚辞中的楚语研究是四者中最薄弱的环节。东汉王逸及宋代洪兴祖为后代的"楚语"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后,"楚语"研究长期停滞不前,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了第一部研究《楚辞》中之"楚语"的专著。姜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他深厚的学术根基两方面相结合,为20世纪楚语研究做出了超越前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