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马迁撰写<史记>坚持"不隐恶""不虚美"的实录精神,不仅对后世史家著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诗人创作也有所启迪,比如杜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示例.杜诗之所以被誉为"诗史",不仅仅因为它善陈史事,还因为它能"书法不隐",直言批判唐代最高统治者,这固然与时代环境、杜甫忠君爱国之心以及对<诗经>现实主义风格的继承等有关,但更是杜甫在思想层面上自觉接受司马迁<史记>实录精神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虽然<文选>仅仅选录了张华诸多作品其中的八篇,但是张华的社会政治实践,个人生活理想乃至人格精神的矛盾分立,已经得到集中系统的表现和体认.在此基础之上审视<文选>选文标准问题,至少可以证明阮元提及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之说其实还是谨慎的,也符合于<文选>文本存在的现状.根据杨明先生的思路,我们得出的结论更倾向于"事"、"义",既是指文章之外的写作活动和创作动因,也是指文章之内的思想内容、感情意义等.  相似文献   

3.
<九歌>文体性质问题历来争议较大,学者各执一端,讫无定论.根据祭祀仪式"仪式诗歌"在文体上多表现为"混合性艺术"的一般规律,对<楚辞·九歌>文体进行新的界定,认为<九歌>为"大文体",其中包孕"小文体".而且将<九歌>认定为"混合性艺术",对深入探讨楚辞体的发展形成过程、屈原<离骚><九章>等作与<九歌>在文体上的渊源关系等重大学术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集中表现在"文"与"质"的关系问题上.作者崇尚"质",主张把真情、内容置于首位;同时也重视"文",主张对"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适当的文饰加工.在尚质重文的观念主导下,作者提出了"文情理通"、"出言副情"的修辞主张.因此,<淮南子>的修辞美学取向是在尚质前提下的文质统一.  相似文献   

5.
柳荣宗的<说文引经考异>是<说文>引经研究著作中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一部重要著作.柳氏的研究方法不是"据<说文>所引以考同异",也不是据今传本经书在流传中的用字变化来考辨与<说文>引经的同异,而是针对汉儒古今文的"师授不同,读有或异"来进行"考异",以揭示<说文>引经与今传本经书用字不同的原因.柳荣宗在文字的考释方面有着较为科学的语言文字观,所考释字之假借、通用或引中多为确论.然柳书对古文经和今文经版本的流传尚缺乏深入的探讨.有些考释的结论不够严密精准.  相似文献   

6.
<文选诗研究>是一部选学专著,此书对<文选>诗歌作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辨析诗体,考镜源流,剖析各类诗的主题、题材、结构、风格,以及中古诗人在此类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状态、抒情方式,由此探求出各类诗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轨迹,进而从选体的研究扩大与延伸到整个汉魏六朝诗歌的研究.反过来说,从中古诗歌如此有机整体性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中,亦可加深对<文选>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康熙在<御选古文渊鉴>中提出了"辞义精纯"、"归于古雅"的文章标准,但在实际选评中,更注重文章的经济实用性,注意吸收前人的意见,具有集大成的性质.乾隆时期的<钦定四书文>、<御选唐宋文醇>以及<皇清文颖>等集,集中体现了清廷"清真雅正"的文章思想,与<古文渊鉴>相比,在规范性的要求上大大加强,体现了清代文化统治的强化.  相似文献   

8.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9.
沈善宝《名媛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1.
《文选》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的一个重要艺术渊源。具体地说,《古风》组诗在主题、风格、创作技巧等多个方面受到《文选》《古诗十九首》、阮籍《咏怀十七首》、左思《咏史八首》及郭璞《游仙诗七首》等的影响。藉此不难发现,李白和杜甫一样“熟精《文选》理”。  相似文献   

12.
杜甫夔州诗创造心态窥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夔州诗数量大,质量高,被杜诗学界认为是其创作成熟期的代表。这与杜甫此间的心态有莫大的关系。他这一时期的心态大致有如下特征:以诗为一生的事业;以诗为一时的职业;左拾遗一职的得与失对诗人杜甫的心灵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话具有开辟和拓展文学经典化路径的重要功能。有宋一代,品评杜诗成为一种主流学术传统,文人士大夫以"诗话"为载体,论说老杜人品,漫谈读杜感悟,撷取杜诗精华,交流学杜心得,对于提高士人群体感知和欣赏杜诗的整体水平,加速杜诗经典化历史进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宋代诗学家通过多种努力,例如强调杜诗为唐诗"第一"的卓越成就,推崇杜甫为诗中圣人,对其艺术特色进行细致而精妙的评点,确立了杜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地位。  相似文献   

14.
杜诗好用典,而其中"原宪"典故频率较高。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杜甫用此典前期多咏其贫穷,渴求提掖;后期则多咏其超脱,适性自乐。杜诗此典显得笨拙,在于套用过多。原宪典来源依据出自《庄子》而非《论语》,这与唐代推崇道教有关。诗人在唐代道教文化浓厚的环境中,从交友到生活、创作难免受其影响,故而道教文化对其诗作有不少影响。然而诗人对于儒、道思想并没有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杜甫写雨诗的分析、对比,文章认为由于雨的特点、居住地的气候、中国古典诗歌中写雨诗的传统和自身的心理特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雨成为杜甫经常描写的对象;写雨诗则表现了杜甫丰富而敏锐的情感,显示了杜甫生命的境界.其特点为在描绘雨时,杜诗体物工妙;在用雨来营造意境时,杜诗造境浑融;在用雨来象征暗示时,杜诗比兴深微;而李商隐的写雨诗作为个案,则深刻地反映了杜甫写雨诗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韩愈崇杜、喜杜、论杜、学杜.韩诗在题材、类型、"穷苦之言"等思想内容上继承杜诗.韩诗在"三偷"、音律、用语、以文为诗等艺术手法上接受杜诗而有拓新.韩诗学杜不泥,学而知变,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中华诗国,诗人万千。伟哉杜甫,诗中圣贤。人品诗品,齐驱并驾。人品不俗,诗始高雅。诗史长河,众流所汇。诗圣杜甫,兼摄众美。一部杜诗,蕴含深广。社会百态,自然万象。一部杜诗,诗艺渊薮。流传千祀,脍炙万口。一部杜诗,爱国教程。弘扬诗教,广育精英。  相似文献   

18.
韦庄的《又玄集》是《唐人选唐诗》十种之一。它具有如下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选了杜甫的诗歌,而且将杜甫的诗歌录在首位;二是所选的杜诗,除《春望》外,其余诗作(《西郊》、《禹庙》、《山寺》、《遣兴》、《送韩十四东归觐省》和《南邻》等)均为杜甫寓居成都或在成都附近所作。韦庄的《又玄集》存在的这两个特点与韦庄对杜甫的推崇及韦庄以"清词丽句"为选诗的审美标准有关。  相似文献   

19.
作为明代后期重要的诗论家,胡应麟对杜甫诗歌评价甚高,其诗学观点主要体现在《诗薮》之中。放眼整个诗学史,胡应麟认为杜甫有"三难":一是继承之难,在杜甫以前,诗家能事已尽,杜甫兼备众家,集诗家之大成;二是开创之难,杜甫在排律近体诗方面创前人之未备,可为百世师;三是振衰之难,开元诗坛兴盛之后,唐诗有衰退之势,杜甫力挽狂澜,成为诗坛中流砥柱。"三难说"体现了胡应麟论杜的高远眼光和深刻见解。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追溯杜甫诗歌中的尧舜崇拜、祖先崇拜与杜氏家族意识根源,对探索杜甫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主义渊源,有较大的作用.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胸怀博大,爱民如子,其诗屡次出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为君为民苦拈须,屡歌"尧舜"非无因,他是远古时期杜国杰出的远裔,诗歌王国伟大的旗手.杜甫的家族情结颇浓,他在内心深处以远古帝"尧"为祖先.一帆风顺时,他歌唱尧舜,在窘困岁月,杜甫更是把"尧舜"作为精神上的太阳与支撑,与"尧舜"进行精神交流,他心中潜存的追念杜氏先祖尧、尧裔杜国及杜甫的家族观念,显示出中华民族传统姓氏文化的特质,从心理深层而言,这是杜甫爱国情操来源之一.多年来,这为学界所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