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由传统观光旅游向现代休闲旅游的转型发展实践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投资优先"发展路径更有利于实现将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休闲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竞争战略,更能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发展,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已基本具备发展路径转变所需的人力资本积累。据此,提出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挖潜创新、全面激发中小企业和少数民族居民的创新活力、以旅游业转型发展为契机推动社会综合改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考察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推动社区居民参与和支持旅游发展,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步骤.本文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新村为例,在分析村民对农业旅游发展现状评价基础上,从经济、社会、环境及旅游支持条件方面研究了农业旅游对居民的影响感知.研究表明,处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中的"参与期"与"发展期"阶段的红岩新村,其村民对旅游发展的影响持肯定态度,但不同类型村民对旅游发展态度存在差异.据此总结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有效模式及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具有地域性差异、观赏性别具一格、可参与性强、资源的非替代性等特点,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汇增收的重要渠道以及当地居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民俗旅游的开发可以保护民族文化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与资源。同时,民族地区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应注意处理好相关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精神消费的优质旅游时代,贵州地区原始而完整的民族文化旅游已经发展成为贵州旅游产业的重要方面。但是,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民族传统文化旅游中存在着民族节日文化的时间错位情况,民族传统节日风情的时间认定问题成为今天民族文化岁时节日旅游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本文将对这一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两个角度对民族地区文化发展、旅游开发的客观规律进行系统分析,真实记录皇都侗族文化村居民的经济生活条件是否因旅游而逐渐得以改善。同时本文结合民族学相关理念,分析当地发展旅游的可行性因素,针对文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特点及问题,提出最适宜当地发展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协调发展路径,通过对民族地区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进行分类保护、恰当利用的方式,试图化解皇都侗族文化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共同推进皇都侗族文化村的现代化发展,最终达到提高皇都侗族文化村各阶层居民生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梳理龙脊古壮寨社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地区贫困村寨的参与式发展问题,认为整体贫困制约着龙脊村民自主参与古壮寨旅游开发,社区主体居民参与程度不够,非物态的当地社区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展示较少,龙脊古壮寨旅游开发中社区参与的可能路径是延伸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消化农闲时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村社区自主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的良性互动,现代生产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全球文化协商与地方性传统生态知识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7.
发展民族村寨旅游是民族地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是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本文以云南出冬瓜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出冬瓜村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大硬件与软件建设力度,建设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政府积极主导,居民主动参与,鼓励社会投资;挖掘民族文化,培育节日品牌;创新旅游发展思路,开展体验式旅游;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独特旅游产品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的实施,新疆经济不断地发展,来新疆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处在祖国最西部,占有独特的地位.从面积、距离、民族、地貌、气候等方面对其他地区的居民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新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3个主要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本文以疆内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民族成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机制的阐述,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从保护民族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出促进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9.
随着西部大开发策略的实施,新疆经济不断地发展,来新疆旅游的游客日益增多。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份,处在祖国最西部,占有独特的地位。从面积、距离、民族、地貌、气候等方面对其他地区的居民都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新疆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等13个主要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本文以疆内少数民族文化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民族成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机制的阐述,分析了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从保护民族文化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提出促进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策略,以期对新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见解。  相似文献   

10.
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再认识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随着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对东道社区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 ,旅游会导致民族传统文化的商品化 ,破坏民族传统文化的真实性 ,使其失去原生含义 ,从而影响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本文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作者指出 :如果换一视角重新审视旅游的商品化和旅游的真实性问题 ,将有助于解除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的诸多困惑 ,既大力发展民族旅游业 ,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文章还探讨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旅游企业上市问题综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经济的蓬勃兴起,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也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地都把推进旅游产业升级,促进旅游新型业态建设作为当地旅游经济更快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来抓的关键时刻,对于经济落后、缺乏大量旅游发展基金、存在五大隐忧的民族地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加快旅游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12.
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探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民族关系的正负面影响。认为少数民族旅游业的发展,从正面影响来看,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交流与融合;从负面影响来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活面临变迁;旅游地少数民族成员与汉族游客之间因文化差异和资源利益分配产生纠纷。对于少数民族旅游地来说,保持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才能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和谐的民族关系使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本人文条件。  相似文献   

13.
旅游业的发展增强了当地政府对居住习俗等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同时也面临着满足居民改造民居的需求和保护旅游社区原始风貌二者之间的矛盾;为满足居民的合理需求,在政策上应促进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旅游规划和管理,同时培养地方传统工匠进行景区内民居等建筑景观的设计和施工,以保持社区人文景观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渝东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老少边穷地区,但是其自然风景优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分布较多,土家苗族文化风情异彩纷呈,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加快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条件、优势、存在问题,进而提出渝东南民族贫困地区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旅游场域"进行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开发模式中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旅游场域"中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方式.指出"旅游场域"中的三种资本之间的良性循环,需要两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社区参与、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方案.这是保证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杨建春  朱桂芳 《民族学刊》2022,13(2):27-34, 136
推动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既是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客观要求,又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复兴民族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只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为进一步完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方向指导。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从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发展、产业开放发展和产业共享发展五个维度评估了包括旅游创新机制、城乡协调、产业资源共享等在内的15个指标层级和32个具体指标的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以初步掌握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利用质量及效果,及时反映出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情况,从而精准民族村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靶向。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对中国乡村文化尤其是对民族村寨中民间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使得民间艺术从隐形民俗生活状态走向旅游景观的场景中,在改变自身文化特质和外在形式的基础上,以旅游产品或旅游景观的样式得以存显。就湘西德夯苗族村寨而言,其拥有的民间艺术是基于苗族历史文化传统和村寨日常生活文化运行机制而生成和存显的,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知识特征。受制于乡村旅游的影响,苗族传统民间艺术强烈的地方性知识特征被视为建构奇异文化空间的有效资源,原本仅仅作为苗族村民节日仪式或者日常娱乐方式的民间艺术,现都被重塑成供人消费的旅游商品。舞台展演是这种商品消费的主要形式。这就使得苗族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存显处于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延续与蜕变等多重文化选择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审视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公关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探讨了公共关系自身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中所处的地位及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于民族民俗旅游真实性感知源于人们的时间观,因而民族民俗旅游的时间维度取决于民俗时间与旅游时间的冲突与消解,其可能路径是多方协商目的地社会传统节庆民俗的文化展演时间和内容,并预测和评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开发实践和大量游客的到来,会变动民族民俗的空间范围。民族民俗旅游空间的有效维系,需要在就地式的生态模式和变迁式的异地开发模式中抉择。总之,民族民俗旅游无法逾越自身的时空维度和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