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中国古代哲理辨析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希腊古瓮颂>和<夜莺颂>之审美理念;探究济慈的名言"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哲学意蕴,阐释济慈审美追求的终极意趣.  相似文献   

2.
<庄子>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开端,其浪漫主义风格,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庄子>的浪漫主义技巧主要是想象大胆、奇特;运用虚构、比喻、拟人、夸张的手法,从而形成<庄子>独特的玄而奇的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3.
出于对现实世界的不满,诗人从未停止过对理想世界的渴求.在济慈的<夜莺颂>和爱伦*坡的<乌鸦>这两首咏鸟名篇中,诗人都想借助鸟儿的歌声,避开现世烦忧,到美的世界中寻找精神家园.但两位诗人对理想乐土的理解不同<夜莺颂>中,诗人诠释了一个充满和谐之美的世界;<乌鸦>中描绘了一个幽怨悲怆之境.两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也不尽相同济慈的<夜莺颂>有如天庭雅韵,婉转悠长;而爱伦*坡的<乌鸦>恰似鬼域悲音,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4.
<庄子>与屈骚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且在文学风格上都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因此,比较<庄子>与<楚辞>的创作动机与情感的再现方式、思想旨趣与价值取向的差异及各自的美学风格,来考察<庄子>与屈骚浪漫主义艺术在美学意蕴上的相似与相异之处,便有了前提和基础.庄骚浪漫主义美学意蕴之差异对后世文艺创作从精神模式的建构到艺术风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英国诗人笔下的伦敦——从布莱克到华兹华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和华兹华斯两人都以伦敦为题材创作了一首诗歌<伦敦>.在布莱克的笔下,伦敦是一个没有自由的人间地狱和扼杀生命的摇篮;在华兹华斯的笔下,伦敦则是一个精神枯竭,失去了往昔那古老神韵的死水潭.这两首同题诗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同中有异的审美图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对人性异化的角度,对20世纪90年代一部美国当代爱情小说<廊桥遗梦>加以介绍分析,揭示了飞速发展的科技工业与灰暗失落的人类温情之间的矛盾,从而探究小说中消极浪漫主义的深刻表现,揭示出更深刻的悲剧主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浪漫主义既是一种创作手法,也是一种文学思潮.英国的浪漫主义思潮呈现出某种多样性.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兼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批评二集>中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拜伦和雪莱.从中可以看出阿诺德的"诗歌是人生批评"的文学理论的具体运用,以及他为实现"文化、人性整体和谐、全面发展的完美"这一终极目标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8.
胡三省在为<通鉴>作<音注>中,通过<通鉴>行文的具体事例,揭示了<通鉴>书法.在拙著<评胡三省论<通鉴>书法>(载<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一文中,已就胡三省对<通鉴>史意、取材问题的论述作了评论,现再就其对<通鉴>史法的论述,续作评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关于自然万物的生命感受和对民众生存状态的揭示与咏叹两个方面,揭示了<呼兰河传>对生命主题的重视和对生命价值的寻求.  相似文献   

10.
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对故乡萨莱姆有着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乡土情结,这不仅能从他的旅行日记和<海关>一文中得到直接的印证,而且能从他众多的短篇小说中得到间接的反映;本文试图对<伊桑@布兰德>等小说进行解读,以揭示霍桑内心深处那种复杂而又浓郁的乡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美感意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旨在探讨中国古典山水诗和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中所体现出的美感意识上的差别及其成因。文中以王维和华兹华斯的诗为代表作比较并指出,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中采取的是一种"以物观物"的观照方式,作者不以主观的情绪或知性的逻辑介入去扰乱眼前景物内在生命的生长与变化的姿态,景物直现读者眼前;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则将美感的主位放在诗人的智心中,以智心的活动而不以山水景物自足的存在为依据。论文进一步探讨了两种审美方式的形成过程。中国诗歌创作因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和佛教"妙悟说"的影响,强调形象的直觉体验,接近了自然天然的美学理想。而英国浪漫主义作为当时理性思潮的反叛者的姿态出现,诗歌中时刻流露出对主客观之间的分裂竭力加以弥补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大自然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所有的浪漫主义诗人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两位杰出的代表诗人,华兹华斯和拜伦,在拥有某些共同的自然的同时,更多的时候是对自然表现出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本文试对两位诗人的自然观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3.
雪莱不仅是英国优秀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歌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不仅在西方文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影响了20世纪初中国新诗坛的许多诗人。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杰出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不但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并且在许多作品中都阐发了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与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而雪莱对其诗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却鲜有论及。文章对雪莱与徐志摩的诗学思想进行全面比较研究,探讨了徐志摩对雪莱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并力图揭示徐志摩全面接受雪莱诗学思想影响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4.
泛神论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赋予其观照自然的独特方式,故而诗作具有人与自然融溶合一的浪漫情怀。它在中国的传播,激活了中国诗学传统,促使在反传统以后处于近乎失语状态的“五四”人与传统诗学精神遇和,影响了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五四”人还对泰戈尔泛神论思想主动选择和改造,使之带上反传统、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山水篇章里,徐志摩占有重要地位.他吸取了盛唐山水诗人王维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精华,在静定中体道万物,抒写性灵,创造出清新可爱、空灵飞动的山水散文.  相似文献   

16.
当谈到诗歌的来源和本质的时候,普遍认为浪漫主义批评家们通常把重点置于诗人本身,并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事实上,浪漫主义诗人受到柏拉图主义关于模仿、灵感和想象方面理论的启发,进而形成了自己的宣言和理论。浪漫主义诗人立足的关键在于,他们把诗歌的重要意义看作是来自诗人的心灵、情感和想象,而不是以前的理论家所认为的仅仅是表现和模仿人类的生活以达到教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当之无愧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论文试图从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的以感情为诗本体、以自由诗为诗体的诗歌,分析中国初期诗人及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对诗歌形式、本体的言说方式下的历史功绩和艺术过失。  相似文献   

18.
简述生态运动和生态批评,指出自然观是维系浪漫主义与生态批评渊源关系的纽带。论述继启蒙运动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批评家不仅对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启蒙运动进行深刻揭示,而且对人们企图征服自然的行为发出严厉警告。这种浪漫主义自然观体现了尊重自然和现实关怀的生态思想。最后指出生态批评是浪漫主义的继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对我国古代诗歌作品风格作分析时 ,一向沿用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的标准。本文援引白氏诗论 ,对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重要作者及诗作进行分析 ,对传统界定的风格提出质疑 ,论证了“歌诗合为事而作”,“浪漫的也是现实的”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清初唐宋诗之争与“性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争是诗史上的一大论题,也是明清之际诗坛的一个焦点。与别人纠缠于唐宋优劣不同,黄宗羲、钱澄之等人引入"性情"理论来否定唐宋诗之争,希望诗歌的写作能跳出模拟的窠臼,在抒发个人性情的基础上书写世运。在清初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中,黄宗羲、钱澄之等人的思考与他们曾长期从事抗清复明运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