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受家庭的熏陶和19世纪美国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艾米莉·狄金森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女性色彩,因而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文章在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家庭和生平介绍的基础上,对她的三类诗歌进行分析,剖析出艾米莉·狄金森这个怀有浓厚女性情感的诗人的作品在当时社会下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2.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魅力在于文笔的简洁,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更耐人寻味。从艾米莉.狄金森的思想世界入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从她儿时的宗教氛围和宗教启蒙开始追溯,到她对宗教的思考、依赖和反抗,可以看出,无论在哪个阶段,不管上帝的形象在她心中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诗人对上帝是皈依还是反叛,都对艾米莉.狄金森的宗教意识的形成进行了铺垫和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被推崇为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先驱。在其遗留下来的1 700余首诗稿中,有大约近600首诗歌是以死亡为题材的,是其一生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诗人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描写死亡,向世人展现了其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在艾米莉·狄金森的笔下,死亡主题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蕴。艾米莉·狄金森通过对死亡的描述,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她对死亡价值的判断体现了探讨生命真谛、扩展生命张力、让精神永恒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五个汉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括了国内对艾米莉·狄金森的研究,并评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五个汉译本,指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即江译本简约,蒲译本流畅,孙译本抒情优美,吴译本通俗干净,王译本通俗夹雅.  相似文献   

6.
从研究方法和内容上看,20世纪的艾米莉·狄金森研究具有三大特征,即传记式研究、文化历史语境研究和文本研究。文章论述了艾米莉·狄金森的生活与诗歌的关系、与文化历史传统的关系,以及诗歌文本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7.
江枫和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诗歌翻译家江枫1981年在《诗刊》杂志上发表的5首艾米莉·狄金森译诗是中国大陆最早的狄金森汉译文,他1984年出版的《狄金森诗选》是中国第一本狄金森诗歌汉译选本。江枫的译本忠实可靠,与其它译者翻译的狄金森诗歌汉译本相比,再版次数最多,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对在中国普及狄金森诗歌的贡献也最大。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惠特曼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开创者和先驱者之一.笔者仅从狄金森的生平与"超验主义"精神对其诗歌思想的影响作了简要的分析,以期对狄金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被誉为意象派诗人的前驱的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位独特、超前的美国女诗人。她一直被认为是一位神秘的诗人,她与世隔绝的生活和极具个人特征的诗歌引起评论界最异乎寻常、稀奇古怪和含糊不清的解释,她的读者也因诗歌的晦涩难懂而陷入迷惑与误解中,而理解狄金森诗歌的困难主要是她的隐晦艺术造成的。对此,我们应从艾米莉·狄金森关于隐晦艺术的诗学理论着手,分析诗歌技巧上的隐晦:洗练的意象、不规则的语法和韵律、含糊的射影、特殊的修辞风格,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的隐晦艺术。  相似文献   

10.
利用自建小型狄金森诗歌语料库,采用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对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进行批量分析和个案细读,探寻其诗歌创作的生命力所在,揭示她诗歌中生命、爱情与死亡等主题所存在的内在联系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析英语中短句和长句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句子的长度是变化多样的 ,短句和长句是其中常见的两种 ,它们皆有各自的特点。句子的长短不同 ,它们出现的场合和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文章通过分析短句和长句在不同场合使用的不同效果 ,着重探讨了英语中短句和长句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Flick为验证Taylor的假设,作了错误类型分析的实验,但对实验结果,却未能作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本文拟从语言水平与错误类型的关系,以及错误类型在口试与笔试中的不同表现出发,对Flick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将其应用于外语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大学生个性塑造与创造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包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 ,影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个性因素是最核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动力 ,个性心理特征影响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特点和效果 ,高创造力者与低创造力者具有显著的个性差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从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个性入手  相似文献   

14.
论人性尊严的宪法主体——兼论我国传统的宪法主体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性尊严的宪法主体不同于其他的宪法主体理论,具有强烈的价值定向,并具有极大的开放性、灵活性。人性尊严宪法主体外延因其确定标准各异而不同,既有的标准之间张力甚巨且难以适应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挑战,人格推定理论可能是一个较好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GaAs材料为例,分别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和平面波展开法对平面二维光子晶体的TE模禁带进行了计算,通过计算结果的对比,发现了两者计算出的光子禁带存在差别,分析了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同时发现两种算法结果存在禁带公共区域,证明将平面波展开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相结合进行光子晶体设计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西施和潘金莲在男权操纵模式下都有着情欲撕裂、人格异化的悲剧命运 ,但这一操纵模式对她们又有着不同的运作机制 ,从而造成一者幽怨、一者欣受的心理品格及一者自戕、一者侵他的行为品格。这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按照会计类和非会计类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不同特点,构建了五层次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明确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用户;明确用户的不同目标;可理解性、收益大于成本、重要性等三个约束条件;回应性、可比性、相关性、可靠性等四个首要质量特征;针对性、全面性、反映真实性、中立性、可鉴证性、同一企业不同年度信息的可比性、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信息的可比性、及时性、数量性、预测价值、反馈价值等11个次要信息质量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的中国与日本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中 ,其家族的内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 ,对两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这种迥然异趣的心理模式 ,又对中日两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是个以白人移民为主体 ,又有土著人 ,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国家。在宗教方面 ,本土的土著宗教和外来的移民宗教和平共处 ,自由存在。澳大利亚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不同的宗教、教派拥有不同的信众 ,但任何一种宗教、教派都没有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不大。因此 ,澳大利亚虽宗教、教派众多 ,但没有国教  相似文献   

20.
《苏珊娜传》和《窦娥冤》情节结构相似,而且都包含了神判母题,针对同一母题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方式及由此造成的不同的美学风格的分析,进一步探索这一母题在不同文化中的原型意义;同时,对人类不同民族的共同心理的思考贯穿全文:神判思想在各民族文化的普遍存在表现了人类时自身能力局限性的认识,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对公正和谐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