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北方神话特异性的研究将证明:中国神话的主体进程,是在经过比较和选择之后形成的.中国神话的历史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这种比较与选择的历史.中国北方神话曾为中国神话体提供了同中原神话不相同的一条途径,即:神界系统化、非伦理化和多元并呈性.中国神话甚至整个中国文化之所以没有面临象四大古文化中其他三大文化系统(埃及、巴比伦、印度)那样的灭顶之灾,其重要的一点,便是有了中国北方文化及其他周边文化提供的诸多选择比较,不断补充和激活其主体文化.而日益衰败、不得不面向世界的中国近代文化史,正是开端于中国北方文化及周边文化同中国主体文化的最后统一不再能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提供选择与比较之日.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是人走出来的.重建中国文化,就应在面向世界的同时,重振中国北方文化为中国主体文化的发展提供多种选择可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张碧波、董国尧主编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专题文化卷》的出版,是学术界一大盛事,也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座丰碑.张碧波先生主持的“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课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重点项目,课题组历经十年的艰苦奋斗,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987年和1989年,相继推出《北方文化研究》第一集和第二集,收入论文70余篇.1993年,出版了《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民族文化卷》,全书120余万字.此次又出版了《专题文化卷》,标志着课题的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3.
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的美术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系统,它不是一个或几个具体的北方民族创造的文化,而是多个民族在历史上的相互滋养、相互传承并与周边文化长期对话形成的独特的美术文化.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有着相近的发展历程、相近的宗教信仰与文化实践,也曾有过氏族的融合和政权的交叠.文化上的相互对话、相互渗透甚至承袭的关系,在客观上命定了这些曾以游牧、游猎为基本共同生存特征的北方狩猎游牧民族美术文化,既有发生学意义上各部族的个性化特点,又有其发展过程各民族共同孕育的共性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南宋定都临安,对杭州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北方中原文化的强烈渗透.随着宋室的南迁,成千上万的北方移民纷纷来到了这个新的都城.他们带来了北方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进一步促进了北方文明向南方、特别是杭州的渗透,从而使杭州的都市文明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二是都城效应.即集全国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中心于一体,使杭州从北宋一个国内的中等城市迅速跃升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市.  相似文献   

5.
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统一中国古代北方,建立辽政权.他们在继承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契丹文化.在创造本民族文字并将其使用于辽朝统治区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辽代真正意义上的史学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陈爱平  刘季富 《殷都学刊》2001,(2):46-48,95
宋以前,中国经济、文化、人口重心一直在北方,所以,军事优势也在北方.宋以后,经济、文化、人口重心南移.到明清时,南方表现出军事潜力.鸦片战争以后,军事重心移往中国南方.  相似文献   

7.
汉文化作为历史发展中的主流文化始终冲击着周边少数民族的边缘文化,触动其文学的发展.但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不一,因此在与汉文化的交流互动中,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景观.北方民族文学便是其中一个别具特色的系统.历史上,北方民族的情况极为复杂,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吸收汉文化,使得汉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学发展的融合互动呈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古代北方先民信仰的萨满教,其鼓声、歌声回响在西北的戈壁、蒙古苍茫的草原和东北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尽管随着氏族社会的瓦解,它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但作为北方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萨满教,在北方诸多民族的性格形成、观念习俗的养成以及文化结构的构成上都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把高大挺拔或古朴苍劲的树木视为神灵的居所、神灵的象征甚至是神灵的化身,在北方民族的生命崇拜意识中是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普遍意义的.神树的造型从远古以来就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萨满教的法事仪轨之中,出现在"敖包祭"中,后来逐渐成为东部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地区民俗祭祀活动之中的主要对泉.并演化为多神崇拜意识之一反映在日常的生活和诸多文化活动里.多元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使北方民族宗教文化的审美形态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神树造型则以不同的形态变化及物化形式形象地展现出北方宗教文化的审美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廿四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廿四史为研究中国古代北方区域历史与文化提供了纵向的文献线索,也为研究北方各游牧民族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料,同时又是对古代北方区域历史与文化进行专题研究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梁丽娜 《阴山学刊》2002,15(6):37-39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文化内容,反映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人类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2.
唐代士人的流迁与北方文化南传之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在唐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聚集了大批的北方士人,他们在当地发展生产、移风易俗,传播了儒家文化,改变了当地民风;他们在当地教书授徒、著书立说,传播了北方文化,影响了南方文风;他们与当地士人的交往,促进了北方文化的渗透,增进了南方人士对北方文化的认同;他们还通过入幕为佐的方式,加强了南北文化的交流,拓展了北方文化南传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由王叔磐、旭江主编的《北方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一书,新近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北方民族文学艺术与中华文化”课题组与内蒙古社会科学杂志社合作,于1989年出版《北方民族文学与中化文化》之后的又一部成果.本书共收入19篇研究论文,涉及我国先秦及南北朝、辽、金、元、清代北方民族文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这些文章主题一致,  相似文献   

14.
论隋至清北狄裔族的地位及其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晨 《阴山学刊》2001,14(1):61-66
隋至清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虽不时有对抗和征战,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与融合是历史主流.清政权已是以满、蒙、汉为主体而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多民族政权.北方民族在创造中华文明中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是在我国北方民族中诞生的原生性宗教,它对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惯以及风俗现象都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北方民族的文化基础和挖掘其历史底蕴需要从古老的萨满教着手,它是贯穿北方民族发展的一根长线。研究和发展萨满教对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以及北方民族的历史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朔方论丛》是一部研究北方民族和蒙古族历史的论文集,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呼和浩特市塞北文化研究会编撰,于2011年9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历史上,北方各民族或相继、或同时活动于这一地区,在各民族发展的同时,作为整体北方民族也在传承着其极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北方民族与中原长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交融异常频繁.  相似文献   

18.
考古学资料表明,中国北方草原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出现了金属冶炼技术,青铜器的出现也几乎与中原地区同期,但却有其自身发展的渊源.西周至春秋时期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已经达到草原地区青铜文化的繁盛阶段,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艺术风格.随着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西方国家的文化交往,青铜器与亚欧草原的艺术风格达到一致并有所创新,与中原地区的青铜器艺术相互影响,加强了双方的文化交流与交融,使草原地区的青铜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宋辽金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锡厚 《中州学刊》2005,46(5):164-167
宋辽金时期是北方民族以空前规模进入中原、并加速与汉民族融合的时期.迁徙杂居、经济文化交流以及语言风俗的相互仿效,都促进了中原地区的民族融合.金亡以后,北方地区已经形成了融合北方民族文化的、与以前历史时期明显不同的民族文化,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原各民族共同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北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民族主要指包括满—通古斯、蒙古、突厥三个语族在内的阿尔泰语系民族,在北方民族文化中,狩猎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曾长期并存。产生于北方文化土壤中的口承文学与作家文学,特别是其中的神话、英雄史诗和戏剧文学,对中华文化与文学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北方民族文化与文学的研究因而在21世纪全球文化对话及中华多元一体文化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