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丽梅 《理论界》2010,(11):150-152
修辞活动是修辞主体为了实现一定意图而运用语言文字的言语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修辞主体主导作用的发挥,对修辞效果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而影响修辞主体主导作用的是修辞主体意识的强弱及其能动性的发挥。本文试着从修辞行为的界定及修辞活动的始终出发,探讨修辞主体意识的重要意义。并试图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对修辞研究起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书墨 《理论界》2006,(1):80-81
本文从修辞的定义与功能入手,提出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并从西方古典修辞理论和中国传统修辞理论的角度对修辞的逻辑论证功能进行考据。西方古典修辞理论的代表亚里士多德著名的《工具论》以演讲术为研究对象,并提出了修辞式推论的证明方法;先秦各家的思想言论和政治主张中也体现出他们鲜明的修辞理论。这两方面都证明了修辞具有逻辑论证功能。  相似文献   

3.
论修辞哲学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批判传统修辞学专注于表达形式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对修辞的本体性质作出新的阐释,并从修辞的表达内容、修辞的认识特点和修辞的建构行为三个层次构想了修辞哲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赖勤芳 《兰州学刊》2006,(10):88-90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才显示出文本自身的力量,因而修辞不是对主体的压制,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呈现。保罗.德曼的修辞批评理论具有某种片面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从西方修辞学的角度来透视言语行为理论,发现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包含了许多修辞因素,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说话就是做事"与西方修辞学对修辞的定义不谋而合;言语行为的重要特征"意向性"体现了语言的修辞性;言语行为成功实施的三个恰当条件体现了修辞情境对修辞者的要求和修辞劝说策略;语言行为的三分法再现了修辞运作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言语行为理论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修辞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汉语修辞史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关系,即研究汉语修辞演变与中国文化发展如何相互推动。文章首先将修辞现象的演变放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尤其是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其次,探讨文化发展对修辞演变的全方位影响;再次,探讨了修辞变化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借助保罗·德曼理论的文本分析,进而对他的修辞批评理论做出评述.保罗·德曼通过对"语法的修辞化"与"修辞的语法化"两个过程的分析,指出正是修辞与语法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张力才显示出文本自身的力量,因而修辞不是对主体的压制,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呈现.保罗·德曼的修辞批评理论具有某种片面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两大分野里,属于稠极修辞的范畴。修辞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不同的语体要使用不同的达意传情方式。从整体上说,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模糊修辞同文艺语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方面简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学界对陈望道“消极修辞”之“消极”一词颇有异议,文章通过对消极修辞概念的分析、部分学者对消极修辞的误解以及陈望道关于消极修辞的表述的考察,可以发现我们对陈望道“消极”一词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偏误,“消极修辞”之“消极”有其合理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修辞原则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在著作或专文中对之进行阐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陈望道、张弓先生的影响,修辞原则的研究至今还不够深入,修辞的原则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意见还很不一致。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对修辞的原则的内涵把握不一,没有把它与一些相关的现象区分开来,一个是不够修辞原则的东西谈的人越来越多,该确立的修辞原则却没有确立,而这两个问题的存在,都与人们对“修辞”内涵的把握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辞学界对修辞原则的探讨都是在《修辞学发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语境中的休闲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时代、休闲时代。以全球化为视野观照休闲,休闲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或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一个颇具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化现象,一个更具本体性的美学范畴,一个与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直接相关的人类学、生态学命题。从中西文化精神比照看,中西休闲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民族风貌和文化品性,并且表现出边界的消解性与文化的异质性的二元悖立;从休闲的本体意义角度来看,休闲是一种存在,既能够满足人类的身体和生理需要、审美和精神愉悦,同时又成为一种文化塑造和文化存在;而从“生态学”意义上审视休闲,又衍生出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精神生态等“生态式休闲”诸样式。  相似文献   

12.
梁华 《齐鲁学刊》2007,(4):102-104
德莱塞的小说要么以外省人为主人公,要么以外省人的眼光观察社会上的人与事,显示出很强的外省意识。形成德莱塞小说创作外省意识的原因既有家庭背景方面的,也有个人方面的。外省意识使德莱塞解构了旧的文学传统,建构了新的文风,也使他能够站在局外人的高度来审视社会与人生。  相似文献   

13.
知识资产概念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资产作为生产力增长的内生变量,是知识经济形态下价值形成的基本要素和市场价值增值的根本动因。对知识资产披露的缺失使企业价值被严重低估。知识资产成为知识经济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供应创新及创新垄断,而核心竞争力是知识资产会计要素的充分必要前提。企业资产是一种契约关系,知识资产是关于知识要素使用权的制度安排结果。知识资产的契约关系性质,为知识资产的确认与计量确立了科学、合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胡世文  徐朝红 《云梦学刊》2007,28(2):144-148
上古汉语“介”有名词和量词两种用法。《史记》“一介之使”是“一个普通的使臣”的意思,“介”为量词,有“微小”的内涵。作“宾方传话人”、“副使”解的名词“介”是与古代聘问制度相关的语词,其内涵随着这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量词“介”可能来源于名词“介”。  相似文献   

15.
《尚书》对一系列政治理念、伦理道德、法律、诗歌等方面的思想以及人们生存应该拥有的品行进行了形象、深刻的揭示。它涉及政治家形象范式的历史定位;展示了丰富、系统的政治思想体系;建设了具体、清晰的伦理道德规定。《尚书》是在叙述历史,又像是在叙述一种社会理想,真实的历史被仔细地梳理之后所凝结的核心价值,包容了先贤所思考的种种社会现实问题以及种种社会生活应该具有的样式,于是,它也就能够高于现实,超越时空,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典范和一座政治思想的高峰横亘在人们的生活世界之中。它所蕴涵的积极因素无疑应该引发当代的高度重视,如强烈的忧患意识,德才兼备的用人观,重视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勤政勿逸的为政追求,刚柔相济的人格培育,乐以载道的文艺思想,以刑去刑的法制认识等,一系列有价值有意义的阐述至今仍活跃于现代生活中,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现代社会的运行提供着有益的资助。  相似文献   

16.
邓淑兰 《学术探索》2012,(1):124-127
以书、画、诗、文闻名于世的赵孟頫,因以宋室王孙的身份出仕元朝而备受争议,关于仕元也一直是其研究的焦点。本文结合赵孟頫《松雪斋集》及其经历,对学界有关这一问题的某些看法提出异议:赵孟頫是贰臣抑或逆子?赵孟頫是主动出仕还是被动出仕?赵孟頫力求外任是甘于淡泊还是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亚石油地缘政治与新疆建设能源安全大通道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被称为“21世纪的战略能源基地”,中亚围绕着石油为主的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拓展能源进口渠道,加快能源资源开发建设、建立我国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成为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新疆的地缘与资源优势决定了新疆是中国21世纪建立陆上能源安全大通道的重要战略区域,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接替区。  相似文献   

18.
简析哥特式电影的黑暗性及其审美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式电影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成为当代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哥特式电影自始至终都充满着"黑暗",这不仅成为它的基本场景,也是它最常见的情感基调,同时也反映着人性中的基本要素,如欲望、恐惧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经济手段已开始尝试运用于环境资源保护,但如何从法律上明确界定生态补偿的含义,界定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设定生态补偿的监管体制,以及与现有的环境法律制度的衔接,尚有待进一步探讨。基于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有其现实必要性和实施的可行性。当前,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征收环境资源税,扩展补偿资金来源;明确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文化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并对心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被研究设计排除的背景变量,再到作为一种实体,处于研究的边缘,最后到作为一种研究的视角。作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必要对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加以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