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交际需要打破民族语言内部交际的局限,进行不同民族语言之间的交际;由于时代的变迁,语言的发展,同一民族内部也需要沟通古今,这就产生了翻译。适应翻译这种特定的交际需要,便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言语体式——翻译语体。一般来说,翻译是双向的交际活动,既有译入,也有译出,本文只探讨现代汉语的译入方面。我们把从外族语言译入的现代汉语言语作品体式叫做汉译语体,把从古代汉语文言文译入的现代汉语言语作品体式叫做今译语体。现代汉语翻译语体指的就是以现代汉语翻译外族语言的言语作品或古代汉语文言文的言语的作品所形成的言语特点的综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1 1月 2日至 4日 ,第一届印尼华文教育与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隆重举行。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国庆、国务院侨办办公室文宣司副司长雷振刚 ,以及刘登瀚、杨匡汉等著名专家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领导与专家热情赞扬了印尼华文教育与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中国修辞学,是受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而建立的、以语言本位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语言学分支学科。汉语修辞学创立于30年代,60年代呈现了第一次繁荣,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张弓的《现代汉语修辞学》,成为我国现代修辞学史的两座里程碑。八十年代以来,人文学科领域“文化热”的兴起,西方当代语言理论的引进,当代各种学术思潮的“西学东渐”及交汇推动,使修辞学者开始重新审视学科的性质和意义,对修辞学的对象、范围、修辞的本质特征等问题提出质疑,并尝试从人文学科的多维观照中探寻泛科学的诠释,从而建构新的修…  相似文献   
4.
部编中学语文教材几经修订,重收或新选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范文,使教材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教材的选文里仍然存在着不少明显  相似文献   
5.
;组织理念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近年来国内很多社会组织在组织理念的建设方面做了努力,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从国内外公关实务与组织文化建设的实践出发,对组织理念的内涵、分类及概括方略进行分析,可以对公关实务和组织文化建设实践提供比较系统的理论和范例.  相似文献   
6.
对2004年出现在我国的辞书冠名大辩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并从逻辑语义、预设、语用意图和效果、法律适用等方面证明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命名的不恰当性和违法性,指出它不但不具备以"规范"命名的合适条件,而且的确对同类产品有贬低作用,对消费者会造成误导。  相似文献   
7.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修辞原则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在著作或专文中对之进行阐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是,由于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陈望道、张弓先生的影响,修辞原则的研究至今还不够深入,修辞的原则包括哪些具体内容,意见还很不一致。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对修辞的原则的内涵把握不一,没有把它与一些相关的现象区分开来,一个是不够修辞原则的东西谈的人越来越多,该确立的修辞原则却没有确立,而这两个问题的存在,都与人们对“修辞”内涵的把握有着密切的关系。修辞学界对修辞原则的探讨都是在《修辞学发  相似文献   
8.
借名造词法是指借用一个表示甲事物的具体名词来指称乙事物,从而造成一个与甲词语音、书写形式相同的新的具体名词的造词方法。本文详细分析了借名造词法的理据、借名或新词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及其与非借名(新)词的不同,指出了借名造词法的优点及其在汉语造词法中的地位,并对77个借名或新词作了扼要汇释。  相似文献   
9.
广告对抗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对抗性广告”和“广告对抗”的概念,并从语用学角度着重分析了广告对抗中的指称和评价问题。广告对抗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和应战性,既要满足广告主突显自身优点、揭示对手缺点之目的,又要受广告法规和其他社会规约的制约,所以对抗中语用策略特别重要。对于对抗性广告,在立法上应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10.
对于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有人主张叫“词素”,有人主张叫“语素”,各有各的理由;其中持后一种主张者有日渐增多之趋势。其实,这不仅仅是个术语选择的问题,而是同时交织着人们对汉语最小音义结合体本身范围、功能认识之分歧。本文对“语素”说、“词素”说诸理由详加评论,并提出了在清楚区分不同功能、种类的音义结合体概念的基础上分别选用不同术语之主张,即:语素=构词语素(词素)+构形语素(形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