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中国2003—2019年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基于投资组合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意愿受到投资组合影响,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不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相反,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企业,非国有和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以投资组合为研究起点,探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非对称影响,为证监会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治理、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股价崩盘会严重危害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文章选取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会计稳健性和股价崩盘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企业会计政策越稳健,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越低;企业的会计稳健性能够降低由机构投资者持股引发的股市崩盘风险。文章的实证研究结论对降低股价崩盘风险和认识运用稳健会计政策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200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共同机构所有权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该结论在使用Heckman两阶段、PSM-DID等方法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主要通过缓解代理问题和降低信息不对称两条路径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公司内部治理水平越低,作为外部治理机制的共同机构所有权在降低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方面作用越显著,这表明共同机构所有权与内部治理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存在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4.
共有股东一方面能够发挥信息规模效应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利用网络优势合谋隐藏坏消息,因此共有股东究竟如何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值得研究。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选取2009—2019年我国深沪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共有股东对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共有股东通过改善公司内部治理、加强信息透明度而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共有股东联结同行业公司越多,股价崩盘风险越低,越有利于稳定资本市场。进一步研究表明,稳定的机构投资者、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能够强化共有股东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正面影响;当共有股东为公募类基金投资者时,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质押新规”发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限制质押规模和规范资金用途能否抑制股权质押风险。短期而言,质押新规带来了积极的市场反应,质押风险较高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累计超额收益。长期而言,质押新规降低了股权质押比例较高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也抑制了其与同行公司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分析表明,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主要来自股价信息效率的提升和公司治理的改善。在实现政策目标的同时,“一刀切”式的严格监管也导致股权质押比例较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和投资价值降低,但这一影响并非源自上市公司财务表现的恶化,而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风险补偿提高所致。最后,本文还结合控股股东的质押动机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在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动机较强的的样本中,质押新规的正面政策效果更明显,股价崩盘风险下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地方的财政状况不单是影响政府运行的重要因素,也能够在经济实践中对微观企业主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07-2018年数据集,实证分析地方不平衡对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财政不平衡程度越大,则企业所面临的股价崩盘风险水平越高,上述状况随着时间推移有着逐步放大和叠加的效应。特别地,企业内部不同属性、外部不同地区差异特征下,财政不平衡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呈现出了较强的异质性。从机制检验来看,地方财政越不平衡,从宏观机制来看,容易缩小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降低财政科技支出强度;从微观机制来看,容易提升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企业的融资约束程度,这些都会导致企业股价崩盘风险水平的提升。本文从财政激励的视角,拓展了有关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文献,为政府部门的财政制度优化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选取2017—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从外部来看,投资者情绪与股价崩盘风险呈正相关关系,投资者情绪加剧了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的影响。考虑公司内部,盈利稳定性不足增加了大股东减持对股价崩盘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股价的崩盘严重干扰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也损害着投资者利益和公司价值.因此,探寻防范股价崩盘风险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2007-2013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观测样本,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金股利分配倾向与分配水平均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以会计稳健性水平作为信息披露质量的替代变量进一步研究后发现,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显著增强了现金股利分配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敏感性.经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是公司治理改善的结果,从而支持了股利的“结果”模型,而非“替代”模型;同时也为现金股利政策与股市风险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增量的理论成果和经验证据,研究结论对于完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和防范股市风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流动性究竟能够稳定市场还是给市场带来危机?文章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探讨了股票流动性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促进了股价崩盘风险,因而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随后,从“治理理论”和“短期行为理论”两个角度对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二职合一、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短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时,股票流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既丰富了股票流动性及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文献,也给管理层及上市公司从微观视角认识股价崩盘风险提供新思路及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2011—2018年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海归”董事会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归”董事会能够有效地抑制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即相较于非“海归”董事会创业板上市公司,“海归”董事会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更低,而且“海归”比例越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也更低,这一结论在控制了内生性因素后同样成立。通过进一步在不同情境下的拓展性检验发现,信息披露、制度环境、审计监督在“海归”董事会与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之间产生了调节效应,即信息披露程度越好、制度环境越好、审计监督程度越高,则“海归”董事会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区块链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焦点,其在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热点。基于201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区块链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块链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公司披露区块链信息显著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支持了区块链信息披露的概念炒作假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公司或管理层出于资源获取和个人私利等动机操纵区块链信息披露,降低了信息质量,从而提高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涉足区块链产生的股价崩盘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公司和非高科技公司;加强外部监督、提高内部治理效率会有效抑制公司涉足区块链所导致的股价崩盘风险。因此,应该警惕区块链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通过优化内外部治理机制保障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知识产权自愿性信息披露颇受重视。而知识产权自愿性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影响的研究对于企业明确知识产权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重要性、维持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大数据文本挖掘思想测度上市公司的知识产权自愿性文本信息披露水平,并基于此实证检验知识产权自愿性信息披露对股票市场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而这种关系在非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在知识产权自愿性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优势信息和风险信息的披露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具有显著作用,而知识产权内容信息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并不显著,再次对知识产权优势信息和风险信息的机制检验发现,分析师预测分歧度依旧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Poisson回归从静态、动态及异质性视角分析机构投资者在个股异常收益风险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从持股静态水平上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上升并不会起到稳定公司未来股价的作用,反而会加剧个股在未来的异常收益风险,且这一风险叠加效应具有非对称特征,即持股比重上升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较为明显;从持股动态变化上看,机构“净增持”并不会助推当期股价暴涨,但“净减持”却会加剧当期股价暴跌;从风险叠加效应的异质性上看,[JP2]公司规模越大(机构进出越便利)、机构股权集中度越高时,对异常收益风险的正冲击越强。此次研究对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收益异常波动中究竟是扮演了“稳定器”角色还是“助推器”角色进行了识别,为优化机构投资者监管、防范股价异常波动风险提供了参考依据。[JP]  相似文献   

14.
以股票崩盘风险作为衡量中国资本市场稳定性的关键指标,选取200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企业海外扩张与股票崩盘风险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海外扩张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的股票崩盘风险;企业海外扩张能够通过有效提高审计质量的外部渠道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的内部渠道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海外扩张对股票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制造业、房地产业和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以及大市值、信息不对称程度低和外部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9年A股非金融企业数据,检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并进一步地关注所有权性质和公司治理水平的调节作用。实证研究发现,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能够降低企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环境信息披露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公司治理质量较高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显著,表明环境信息披露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存在一定的作用条件。实证结果支持了环境信息披露对经济后果的积极影响,以及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2015—2020年中国八大高碳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碳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会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体现出印象管理的“伪装利器”作用,并且政治关联水平会削弱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主要通过表述性操纵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此外,监管压力不同的企业在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非交叉持股企业碳信息披露印象管理和股价崩盘风险负相关,但在双重监管下的交叉持股企业中这一关系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数据,实证检验企业社会责任(CSR)与企业未来特定的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CSR能够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此外,在公司治理效率不高和机构持股比例低的企业中,CSR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强,这也表明CSR在公司治理水平不高的企业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企业年报的非财务信息披露呈现持续复杂化的趋势,而非财务信息披露特征对投资者决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机器学习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进行了文本分析,并利用2009—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年报非财务信息的文本披露语言特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层非财务信息披露的可读性越差,企业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且这一关系在管理层业绩压力较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差时更加显著;管理层在可读性披露基础上配合性地进行非财务信息的语调管理,非财务信息语调披露越积极,股价崩盘风险的上升效应会进一步加强。进一步地,年报非财务信息的文本披露语言特征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透明度来实现。以上经验证据表明,管理层控制非财务信息披露的语言特征存在“掩人耳目”的嫌疑,而不仅仅是对数字信息的“二次解释”。因此,监管部门应着力完善年报非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敦促企业发布简明易懂的财务报告,以增强我国股票市场韧性与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董事网络是影响公司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其对董事治理效果的影响备受关注.以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对象为公司董事,从董事网络与董事类型双重视角出发,考察了不同类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公司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这种现象在非独立董事组显著,而独立董事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组中,公司非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高市场化程度组的则不显著.综合研究结论,董事网络是影响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随董事类型差异和公司所处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20.
高管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主体,其薪酬激励方式的选择与调整是决定公司风险防控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管激励调整、高管激励方式由现金调整为股票期权、高管激励调整次数上升均能够显著降低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且会计信息质量在高管激励调整对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管激励调整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缓解效应仅显著存在于处于成长期或成熟期(而非衰退期)以及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企业中。因此,企业应建立相对灵活的薪酬激励长效机制,根据不同生命周期设计合理的奖惩制度,并适度调整契约条款,进而防范公司股价崩盘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