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畲族与澳门     
澳门从明初一个偏僻的渔村到后来崛起为一座著名的城市,是中国人民血汗注入的结果,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的贡献……清代畲族徙入澳门从事采石业。光绪《香山县乡土志》卷五载:“畲蛮,本闽潮人之逃叛者,就地垦荒,以刀耕火种为名,随处有之。自乾隆五十四年间,始有私至十字门附近之过路环,凿山取石。道光间,屯集至数千人。盖生计所营,室家所托焉。”为了解这段史料,有必要对引文中的地名相关历史作一简介。澳门原隶属香山县,她是香山县境向南伸入大海的一个半岛,还包括近海的路环、凼仔二岛。撰于乾隆十年前后的《澳门纪略》卷上载…  相似文献   

2.
利用史料论述澳门客家的形成过程,并简要分析澳门客家认同的特点.澳门客家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来源,首先是一批客家人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因土客大械斗及同时的苦力贸易流落到澳门;其次是国难时期,大量华南人避难澳门,其中不乏客家人士;再次是20世纪60、70年代,因为东南亚国家的排华浪潮,一批海外客家人迁居澳门;与此同时,就是改革开放后的内地客家人移居澳门.由于澳门客家构成的多元性,由此决定了他们认同的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夕阳映照可可西里草原,一列青藏铁路工程试验车缓缓爬上清水河特大桥,只见成群结队的藏羚羊在大桥两边或埋头吃草,或抬头凝望,或悠闲地从桥孔中穿过……这是一位记者在通车前在可可西里五道梁采访时见到的情景。穿越可可西里的列车并没有给栖息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带来惊扰,从今年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的中国,迎来两件大事:一是澳门回归,二是西部开发。其实,这两大事件也有着 必不可分的相互关联之处──西部大开发为回归祖国的澳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 澳门也能够成为“西部开放之门”。中国西部开发的范围广阔,但西部相对澳门而言,并不如人们想像得那样遥远。其中的广西 ,是与广东山水相连的近邻,大部地区使用粤语方言,同广东有密切的地缘、人缘、文缘联 系。澳门至广西的直线距离,仅有二三百公里,比澳门到广东省内的汕头、湛江还近。澳门 不仅和西部的广西是近邻,而且有西江天然通道与西部腹地省区直接相…  相似文献   

5.
西乌努格其大桥,在施工过程中不易成孔,又遇见旧桥坍落物,采取了一些特殊处理方法,效果较好。1水泥砂墙隔水法处理坍孔西乌努格其大桥1995年4月1日开始筑岛,筑岛顶面高出施工水位2.5米。按常规应有一定的自然沉降时间,并应充分压实,方宜上钻机进行钻孔作业。但大桥工期紧迫,施工单位5月正日正式开始钻孔,当时尚有10米左右冻土层,开钻后频频出现坍孔,原因在于筑岛不密实,原地表冻层熔化呈流塑状,泥浆池与井孔渗水,钻孔施工水位无法控制,导致坍孔。对此采取了“水泥砂墙隔水法”处理,收到明显效果,解决了坍孔问题,其具体做…  相似文献   

6.
我国明代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在澳门的居留,给中西合璧、多姿多彩的澳门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作为一位最早接触西方文化的中国文人,汤显祖能接受反传统的左派王学,但对于天主教却始终没有接受.汤显祖居留澳门时留下的四首关于澳门的诗歌,不仅在澳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成为直接反映明万历年间澳门历史及社会生活的生动史料.汤氏名剧<牡丹亭>中的一出戏<谒遇>,以明代澳门之事为背景写成,戏中所反映的内容应有许多历史的真实,也为我们研究明代澳门史提供了不少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是基于澳门多元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希望发挥艺术的创造力,通过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的力量,为澳门的空间规划注入澳门特有的历史文化及地区个性。本文通过研究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模式构想,创造多样化的艺术表达,为澳门城市空间寻找恰当的文化艺术载体,以艺术的整体性策划与多元化表达方式改善当下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方式,提升参与度,增加社区认同感。同时,可以通过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建立具有澳门个性与特色的社区文化空间,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带动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分散澳门旅游仅集中在少数热门景点的人群承载压力。本文第一部分对论题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诠释及定义;第二部介绍澳门目前公共艺术和社区文化发展现状,提出目前公共艺术在社区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澳门社区文化建设进行SWOT分析;第三部分提出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发展的必要性;第四、五部分提出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建设的发展策略及具体模式探究。  相似文献   

8.
澳门土生葡人的形成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即 :16世纪初期葡萄牙人与印度果阿人和马来西亚满剌加 (即马六甲 )人的通婚混血为滥觞阶段 ,16世纪中期到 18世纪为土生葡人在澳门多元混血形成的阶段 ,19世纪初至 2 0世纪中期为土生葡人在澳门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2 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土生葡人在澳门稳定发展的阶段。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澳门土生葡人是一个在体质风貌、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心理上有鲜明特征的特殊族群。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族群 ,我们不应该回避他们的族属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土生葡人的族属问题 ,确立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 ,他们的利益才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尊重和保护 ,澳门才能稳定、发展和繁荣 ,澳门的特色才能保持、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9.
澳门华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澳门华人人口主要随澳门经济、政治地位的变化而变化 ,其构成呈现出静态土著起源和动态国内外华人移民相结合的社会特征。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华文化根植于澳门华人社会生活的各个基本领域 ,成为整合当地华人社会和维系其族群认同的重要力量。澳门华人在数千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国内其他族群一起创造、保存、延续和发展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0.
胡超文 《民族学刊》2023,(10):120-129+160
族群概念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界就对其进行了持续的理论探讨,并积极开展中国族群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其中,族群关系对建筑文化生成与变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澳门城市发展史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碰撞融合的色彩,是研究族群互动的经典场域。本文通过族群互动理论的视角,在简要回顾澳门历史发展过程、梳理明清澳门族群构成与互动形式的基础上,分四个时期深入剖析了1557年至1849年澳门建筑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历史进程,指出族群之间或和谐或矛盾的关系都会在建筑文化上体现出来,建筑文化表达的是族群互动的结果;建筑发展过程与族群生存、生产及精神等需求紧密相关;建筑是物质财富的重要体现,澳门建筑发展既与中葡两类族群的职业属性及整体经济地位有关,也与各自族群的营造传统相连;建筑文化决不仅是温文尔雅、自然和谐地形成的,更多的是在矛盾、磨合、对抗中形成的;政权稳定及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是族群互动的基石与依靠,明清澳门建筑发展过程更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包容性。  相似文献   

11.
象白练似的阿克苏河从天山的南坡滚滚地流向塔里木,我们的汽车穿过这个河上的大桥后就进入一个奇异的天地了。这时,在车窗的两边出现了浩瀚无际的大戈壁,七月的流火,把袒裸在黄沌沌的天空下的整个戈壁,烙得象一块赤红的铁板似的,发出炙人的酷热,给人一种“碎石如斗”、  相似文献   

12.
我与一场当地人盼了好久的大雨一起来到了黄岛。 走高速公路,从青岛到黄岛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在这两个地方,现在人们到处都在谈论关于跨海大桥的话题。据说,大桥建成后,5分钟就可以从青岛到黄岛,或者从黄岛到青岛,这的确是一个相当令人振奋的话题。 黄岛,地理座标为东经120°02'至120°18',北纬35°52'至36°02'据《胶澳志》载,黄岛亦名“齐伯山”、“齐伯山岛”。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为齐国一位侯爵的封地。另据《增修胶志》载,“黄岛在黄庵北,有岛之名,实为平冈。潮来  相似文献   

13.
高慧 《民族论坛》2012,(15):43-45
<正>七月的一个清晨,武陵山腹地中的德夯大峡谷,与矮寨特大悬索桥和游客们一同早早地醒来了。当笔者来到大桥茶峒岸采访时,只见如潮的游人,纷纷拍照留影,将美丽与大桥定格在峡谷里。最忙碌的,要算在这里做照相兼苗族服饰出租生意的苗家阿婆、阿妹们。一位姓吴的苗家阿妹告诉笔者,在大桥茶峒岸桥头的山上照相的,有14家,在原来的矮寨公路边照相的,则有21家,他们都是矮寨当地的农民。记者看到,每家每户都各自撑着或红或绿的遮阳棚,都有一台手提电脑、彩色打印  相似文献   

14.
下阿穆尔及萨哈林岛各民族的交通工具和其它民族一样,是其整个生活方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一年时间里,有半年时问要使用船只去捕鱼;有时还需乘船到海上作业场去狩猎,到原始森林中去采集果实、燃料、桦树皮。船是这里各村落之间办事的交通工具。 下阿穆尔和萨哈林岛的水路交通工具是多种多样的。正如前文指出,一年至少要有6个  相似文献   

15.
旨在进一步让澳门青少年认识中国各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感受纯朴的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特色,增强澳门青少年对中国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认识,共建民族团结大家庭。由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和澳门青年联合会等14家澳门青年社团共同主办的澳门青年庆祝五四青年节暨青年民族文化周活动5月3日至8日在澳门举行。  相似文献   

16.
澳门办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把本澳的人才留在澳门学习和工作。澳门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向应针对目前本澳高等教育的弊端而发,应以学术为主导,正确理解国际化和本地化的问题。本澳建立一个以澳门大学为重点大学的多元高等教育体制,符合澳门的长远战略目标,更是澳门未来发展成败的关键。提升澳大的教研水平和社会地位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澳大的改革应该分两步走,从十五个方面迈开步伐,使澳大具有国际学术水平,是真正的“大”学,力争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澳门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典范和中心。  相似文献   

17.
澳门咸鱼     
子龙 《民族论坛》2006,(1):45-46
说来惹人见笑,我两次赴澳门印象最深切的是咸鱼。听来未免显得有些贪嘴,可贪嘴一般都是贪馋好东西,而澳门并不缺少好东西,诸如木瓜翅、鲍鱼胆、龙虾粥、燕窝羹……我怎么会先想到咸鱼?这似乎太上不了台面了。去澳门没有不到葡京大酒店试试手气的,那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大鸟笼子,进去不博两把就甭想出来,要知道博彩业可是澳门的象征性产业。我第一次去澳门待的时间长些,到第三天自觉已经上了赌瘾,手痒难挨,心里没着没落,忽然间就觉得在澳门的其他活动安排都变得不再重要,两只脚不听使唤地要往赌台前凑。那种感觉很是奇特,是我从未经历过的…  相似文献   

18.
普济禅院,创建于明末天启年间,距今已有将近四百年的历史,曾修缮十余次,至今仍保其庄严外貌,是位于澳门特别行政区最大的古刹,也是当地最具规模的庙宇之一。与妈阁庙、莲峰庙并立为澳门三大禅院,世称"观音堂"。普济禅院位于澳门花地玛堂区,因院内供奉的观音菩萨而得名。普济禅院是中国古翚飞式的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保存着明清南方庙宇的诸多特色。相传始祖为石濂大汕(1633-1705),属于禅宗南禅曹洞宗。寺庙主体建筑分为三殿,大雄宝殿供奉丈八金身的三宝佛像;长寿佛殿供奉长寿佛圣尊;观音殿供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金身等。普济禅院殿堂内珍藏着历代高僧和名家的书法、画作及文物。1992年,普济禅院被列为澳门八景之一。"普济寻幽"指的就是这里。本文主要以观察法和文献法两种社会研究方法,以期发现澳门普济禅院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中独具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9.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澳门作为我国的一部分,与我们血脉相连,但由于被葡萄牙殖民统治了四百余年之久,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中,也有了属于自己特色的音乐文化。内地与澳门有着同宗的血液,我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同澳门回归后的文化交融中逐渐开始呈现蓬勃发展的势态,在如今的文化艺术环境大融合的情况下,我们着重提取出在澳门回归之后的时间节点,分析一下内地音乐资源对澳门当代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门塔韦人是尼亚斯岛以南门塔韦群岛的土著居民,1971年的人口为3.5万人。门塔韦群岛由4个小岛(西比路岛、锡波拉岛、南巴盖岛和北巴盖岛)及一些环形珊瑚岛组成,总面积达6000平方公里。东隔狭窄的门塔韦海峡与苏门答腊相望,西临印度洋水域。群岛位于潮湿的热带地区,空气湿度受季风左右。群岛中部自北向南有不高的山地或丘陵,连绵起伏,延伸到沿海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