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青海高原草地生态环境,不仅对当地而且对全国乃至亚州地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高原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一直处于衰退的趋势之中。本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的破坏活动,加剧了高原生态环境的衰退。为了全人类的整体环境和长远利益,目前必须通过制定长还发展战略和立法活动,加强对高原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年生高原植被独有的高原适应特性,及高原严寒多变、生态脆弱,种草恢复高原植被效果差、成本高、周期长的气候环境条件,通过对高原植被移养、再植季节与移植、养护方法的深入探索,在充分利用路基基底、土场、便道等原有草皮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快速恢复高原植被、及时防护加固路基边坡和代替圬工结构施作草皮水沟的植被移养再植技术。并提高了高原植被移养再植的利用率和成活率。有效地减轻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了路基边坡的长期稳定,同时减少了路基圬工结构的数量,节省了大量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3.
从天地生综合因素考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发展表明 ,天时地理决定着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决定着人类社会 ,三者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的综合系统。近年来 ,青藏高原草地荒漠化和沙漠化加剧 ,冰川湖泊退缩 ,河流量减少甚至断流 ,从而对当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 ,应该将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作为高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 ,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被命名为“神圣雪域”。藏族通过想象、语言、神话及象征符号将地理上的高原解释为“人类学的高原” ,使之成为神圣化的精神家园。因而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青藏高原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 ,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神圣生敬畏 ,敬畏生珍爱。对高原家乡神圣化的功能作用是珍爱保护它 ,是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美化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通过自然禁忌行为和规范加强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西藏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和西藏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认为西藏经济的发展与高原生态环境安全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要解决二者的冲突,必须采取整体规划、稳步推进的策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适度控制人口增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全新的政府政绩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藏族传统体育与农耕文化、高原环境生理机制的适应性、高原自然环境行为适应机制等方面作了探讨,认为藏族传统体育出现之初,便与藏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成为一种与外界自由地进行物质与信息交换的开放的文化系统,与人类的发展有着同步的节奏,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着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若愚 《老友》2011,(9):60-60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以来,雪域高原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透过经济、政治文明、文化事业、社会建设、人民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数字对比,雪域高原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晰可见。——经济发展实现飞跃。60年来,  相似文献   

8.
藏族世代生息在青藏高原上,他们选择适应高原生态环境的游牧作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青藏牧区牧民在长期的游牧实践中形成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朴素的生态观,世代保护着他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如今对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管理与保护,应该重视当地牧民在草地保护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并尊重当地民族的传统游牧文化,因地制宜,从而促进当地自然、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特殊的高原环境 ,青海自然生态条件特别脆弱 ,一旦遭到破坏 ,则很难恢复。因此 ,要发展青海地区的民族经济 ,必须要走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对开发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学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具有丰富而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它地处我国第一地理阶梯和第二地理阶梯的高原面上 ,地形奇伟 ,气候寒旱 ,众多民族交错聚居其间 ,形成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民族文化单元 ,且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空间分布大体吻合。由于处于西部生态环境的源头位置 ,它能够深刻影响到全国的生态安全和社会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新型人地关系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当代生态伦理学与藏族传统生态伦理都主张尊重自然界一切生物的生命权和生存权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存在。但是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当代生态伦理学是高度发展了的工业文明的产物 ,而藏族生态伦理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施的一种民族的生活方式。同时藏族生态伦理是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之上的。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尊重和挖掘藏族传统文化的价值 ,使其得到发扬光大 ,是保护当前高原生态环境的需要 ,也是创造新的生态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藏族作为生活于高原的民族,具有与高原环境相适宜的独特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但与此相应,藏族的心理特征及由此所决定的认知事物的方式是否也同样打下了与高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烙印呢?因以往的相关研究不多,人们所知甚少.为此,笔者采用认知风格测验量表,对西藏三个藏族村寨共135位年龄在18岁以上的藏族成年人进行了认知风格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被调查的藏族成年人的总体认知风格倾向于"场独立",并且女性的独立性强于男性;(2)认知风格与生产方式及个体生活的海拔高度均密切相关;(3)认知风格成为一个地域生态和文化之间的媒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青藏铁路所处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中提出的保证高路堤的稳定性与保护高原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加筋土挡土墙路基的工作机理出发,简要地阐明了采用加筋土挡土墙路基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和有效措施,并在总结其现场施工经验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加筋土挡土墙路基的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点及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已从“培训”转变到“学习”。教师工作和学习面临着“高原现象”和“花盆效应”等现实问题。“学习共同体”成为教师知识和学习发生的情境性、反思性、默会性和分布性本质的隐喻,构成了教师学习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封面照片摄于7月中旬的青海湖畔。黄色的油菜花、青色的湖水与白云蓝天融为一体,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高原湖山景色。大面积盛开的油菜花虽然开放时间极短,只有10天左右,但足以使青海湖风光增加了几分妩媚。然而,作为青海湖盆地生态环境变迁的目睹者,我宁愿抹去图片...  相似文献   

16.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青藏高原生态脆弱区的保护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属于我国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四大主体功能区的构想,高原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分布广泛,它们的主体功能都是提供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同时又是我国贫困人口的集中分布地区,面临着提供生态功能区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所以.该地区的保护和重建应采取包括广泛宣传青藏高原保护与重建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资源优势产业、建立健全财政支持体制和生态补偿机制、适度进行生态移民以及创设土地发展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从国外引进并在中国逐步实践的.西藏,有着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这也一直是西藏吸引中外游客的根本魅力所在.青藏铁路通车后,催生了西藏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由于西藏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旅游景区承载力较为有限.目前西藏又希望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基于这些原因,西藏只有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既可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促进旅游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与西方文化相并立的一座高原。黄河贯流古代中国,秦岭将古代中国分为南北,山西高原将古代中国分为东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历史的现实发展相结合,造就了山西文化小高原,使山西文化高原具有阳刚、桥梁和独立几个特点,在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所谓"中国五千年文化看山西"。从现代旅游的角度而言,山西文化高原本身就是一个人类文明的高合成性景点,山西高原曾经演绎过的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政治文化、心灵文化等厚重、博大、细腻、壮观,充满了神奇的文化魅力,看历史中国必看山西。  相似文献   

19.
近代陕北地区的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其中光绪初年的大旱灾、民国17—21年的大旱灾以及陕甘宁边区政府时期的灾荒尤为严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陕北地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人口的大量死亡和流离,使得劳动生产力锐减,农业生产凋敝;灾荒使陕北生态环境和气候进一步恶化;灾荒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冲突与失范;同时灾荒造成的社会动荡形势,为革命思想在陕北的广泛传播及革命力量的发展壮大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灾荒发生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的破坏:首先,陕北地区地处西北高原,气候干燥,雨水稀少;其次,水利工程的失修和不完善;以及过度的开荒、造田、毁林使生态环境和农业气候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频发生。近代陕北的灾荒给我们以诸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历代边塞诗人之所以怀有浓厚的青藏高原情结,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海这块古老而年轻的西陲边地,创作出了大量反映青海风貌的诗篇,就在于它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质和多样的高原生态环境。作为民族友好的见证地、物产丰富的宝地、兵家相争的要冲、神话传说的发祥地——青海,留给了诗人们太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并成为他们不竭的诗歌创作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