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乾闼婆(梵语Gandharva)是佛教神话中保卫佛的八部像之一,他与紧那罗、天、龙、夜叉、阿修罗、迦楼罗、摩睺罗伽同属释迦牟尼佛的护卫佛。印度早期石窟造像壁画中出现的十分生动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阿閦佛(梵Akshobhya,藏mi-bskyod-pa或mi-vkhrugs-pa)以密教五方佛之东方佛而闻名,但也是大乘佛教早期出现的诸佛之一;阿閦佛国东方净土也称阿毗罗提净土(“妙喜净土”),是大乘佛教净土思想中的一部分.阿閦佛东方净土图像目前仅在藏传佛教遗存中得以准确辨识,本文在相关壁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其题材、图像特征、相关经典,并对其在藏区流传的背景及往生信仰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3.
魏文 《中国藏学》2023,(5):35-47+212-213
元明之际,十六罗汉信仰在西藏遽然兴起,然此中原委尚不明了,有待厘清。文章利用汉藏文史料,讨论西藏十六罗汉信仰在“三明六通”和护持佛法的功能基础上,逐步衍生出祝祷长寿、疗愈帝王、护佑社稷等丰富的功用内涵。进而列举西藏各地明代前期的石窟、殿堂和唐卡中以十六罗汉与药师七佛为主的各种神祇的组合,从图像配置角度阐明十六罗汉在上述内涵的底层逻辑上又分别呈现出救度超荐、祛病延寿、忏悔罪业等不同的功能面向。最后,通过译释元朝纳塘寺主色乌·扎巴尊珠的传记,发掘出其在元世祖和元成宗宫廷中广行药师七佛和十六罗汉仪轨的历史事迹,这不但呼应了上述十六罗汉的母题及其世俗功德的表述,亦可解释十六罗汉和药师佛的图像组合在元明之际颇为流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黄勇 《中国藏学》2003,(4):54-67
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勇 《中国藏学》2003,(3):71-86
阿尼仓空寺系拉萨著名的尼姑寺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文献对该寺的护法神、度母、药师佛、胜乐金刚上师、尊胜佛母、十六罗汉、大威德金刚、瑜伽母、东夏等仪轨的供品形制和意义 ,年朵及相关供品形制和意义、朵玛聂决及相关供物形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西藏历史上长期争议的“反佛灭佛运动”展开讨论,文章利用大量藏汉文史料,对“反佛灭佛运动”中倍受诟病的吐蕃赞普朗达玛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些不同于学术界普遍观点的意见,同时,较为全面地介绍和剖析了“反佛灭佛运动”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对客观评价“反佛灭佛运动”中的朗达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达赖活佛系统采用转世制度,始于第二世达赖根登嘉措,确立于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至十三世达赖土登嘉措,共转世十二代。公元1653年(顺治十年)清朝中央政府册封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并赐给刻有汉、满、藏三种文字的金印一方。此后,清朝一代,迄于民国  相似文献   

8.
佛传故事画是指描写释迦牟尼一生教化故事的图画。它采用相互关联的若干幅画面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涅木般的一生历史。在汉地石窟壁画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佛传故事画是敦煌莫高窟第 6 1号窟 (宋代初年 )的佛传故事壁画 ,它从燃灯佛为释迦授记 ,直到涅木般、分舍利建塔为止 ,完整地表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随着佛教艺术在西藏的传播 ,西藏各个时期的寺院壁画中也出现了这一宗教题材画。但是西藏佛教寺院壁画中的佛传故事在选材上与汉地佛教略有不同 ,一般采用所谓“十二相图” ,即选取佛一生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下生兜率、乘白象入胎、…  相似文献   

9.
达玛(或称达磨、朗达玛)是统一的吐蕃王国的最后一个赞普,其在位时间仅短短四年,后代史书中关于他的记载多与他在位时推行的“灭佛”政策有关。关于达玛禁佛一事,本文认为有两点问题有必要进行讨论:首先,达玛时期推行的是“禁佛”政策,而非大部分藏汉史籍中所载的“灭佛”政策;其次,对于达玛禁佛的评价应该尽量摒除佛教典籍中带有宗教情感的偏见对我们的影响,从当时吐蕃王国的历史背景及禁佛政策造成的历史影响给予达玛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民族出版社先后利用5年时间,以较大的资金投入、科学的编排方式和严谨的编校质量,出版的《藏传佛教神明大全》,是一部具有较高品位、填补空白的新著,面世后引起藏文出版界和读者的热烈反响,褒扬有加。全书50余万字,内容博大,图文并茂,2002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现将该书主要特点评介如下:一、佛像汇英本书所选的近1200幅佛像,基本上反映了藏族佛画的深厚底蕴和高远内涵。首先登场的是七佛,他们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拘留孙佛、迦那迦牟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他们是贤劫中经常出现的佛,我们在生活中不时接触到…  相似文献   

11.
五方佛及其图像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清凡 《西藏研究》2007,18(2):31-36
五佛思想是密教金刚乘的根本宇宙观,五方佛体系的最终形成也标志佛教神系的完备和系统化。然而五佛体系的完善定型经历了复杂的演变,图像的变化也反映出密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五佛的演变进行简单梳理,并对五佛组合、五佛形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图像进行分析,指出五佛图像变化与密教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霍巍 《西藏研究》2000,(4):62-70
佛传故事画是指描写释迦牟尼一生教化故事的图画。它采用相互关联的若干幅画面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涅槃的一生历史。在汉地石窟壁画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佛传故事画是敦煌莫高窟第61号窟(宋代初年)的佛传故事壁画,它从燃灯佛为释迦授记,直到涅槃、分舍利建塔为止,完整地表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13.
广角镜     
我国最大的铜佛在西藏我国现存铜佛像中最大的一尊,并非是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大铜佛,而是西藏日喀则城西扎什伦布寺的大铜佛。人们进入大殿,迎面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镀金铜佛,它头戴会冠,身披袈裟,盘腿打坐在巨大的莲花座上,慈  相似文献   

14.
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雍和宫藏有一批特点鲜明的文物,清乾隆360佛版擦擦铜范和泥擦佛就是其中一支.学界对清乾隆360佛铜范、泥擦佛的研究始于钢和泰的著作,上世纪他曾在当时的北平买到过一批铜范和泥擦佛.近年罗文华老师结合故宫咸若馆收藏的大量360佛泥擦,探讨了这套乾隆360佛的起源、几次钦定修订,及参照360佛成书的《诸佛菩...  相似文献   

15.
《西藏研究》2007,(2):F0002-F0002,F0003
从左到右为弥勒佛、莲花生大师、金刚持佛、释迦牟尼佛及其两大弟子阿南和迦叶、十八罗汉、十一面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持菩萨、五种姓佛(大如来、不动如来、宝生如来、无量光如来和不空成就如来)等。  相似文献   

16.
吐火罗人的命名及其历史活动是中亚、西域文明史中争论最大的课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考察东西方各种文献中有关“吐火罗”一名的不同译写形式,说明历史上的吐火罗人曾在不同的时期活动于不同的地区,并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暗示出他们可能存在的大范围的频繁迁徙活动。这一点应是从总体上把握吐火罗人的历史活动及其文化遗存,全面认识吐火罗人在东西方民族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对待佛教与苯教的态度来看,史诗常常站在佛教的立场,对苯教加以反对和抨击。在史诗不少分部本中,明显地呈现出颂佛诽苯的宗教斗争思想。为了更好地探讨史诗中这种佛苯斗争的关系,本文拟对苯教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佛苯斗争的缘起这两个问题先作一些论述,然后重点对《格萨尔》与佛苯之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敦煌石窟为观察南北传密法互动的重要窗口,中唐榆林25窟正壁的主尊代表南传中印胎藏及佛顶尊胜系"毗卢遮那佛"的仪轨,而其榜题"清净法身卢舍那佛"及本窟四壁的造像则表现北传华严密法的主尊,两者在本窟的对应关系,开启了尔后南、北两系密法的互动。本窟正壁的"毗卢遮那八菩萨造像"源出盛唐善无畏所撰《尊胜佛顶修瑜珈法轨仪》,而由不空在《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中加以简化而成,成为敦煌石窟尔后"佛顶尊胜"一系造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9.
西藏壁画的容量相当宏大,它反映着宗教、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涉及面甚宽。它从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到山水风景、翎毛花卉、图案、装饰、几乎无所不包,表现内容极为丰富多彩。一、佛,菩萨,罗汉,护法等画象。西藏佛教中的偶象甚多,而每一个神祗又都变化多端,繁复纷杂,令人眼花瞭乱,这些偶象,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门类: 1、佛象。佛象是寺院殿堂供奉的主尊,也是壁画出现最多、占比例最大的形象。他们总是被描绘得神态安详、举止庄严、不露声色,连举手投足均有一定法度,俨然为一尊佛门世界里至高无上的主宰。西藏壁画里的佛象主要是释迦牟尼象。释迦牟尼在西藏又称为“觉卧”佛、“主巴”佛、今世佛。同内地一样,据不同教义,佛象内有燃灯  相似文献   

20.
舍利是佛教徒心中的崇高圣物。舍利产生于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但圣物崇拜产生于释迦牟尼佛在世之时。在佛陀时代,经常有远道而来的信奉者从佛陀那里请回佛陀亲用之物或头发、指甲等作为圣物供奉。释迦牟尼佛涅槃后,阿育王广建佛塔供养舍利,舍利崇拜的影响因此而远及西域诸国。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就是在这样的因缘传入我国的。佛指舍利是佛祖释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