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这些年,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被广泛引入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中,尤其是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指出了艺术史传统研究在方向和方法上的不足,探讨田野工作方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的优势,并就如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具体应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吴泽霖教授在西南联大任教期间,多次深入到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研究.他对么些人(今纳西族人)的研究十分深入.通过田野调查研究和筹建丽江地区边胞服务站并指导该站工作,他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边政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田野调查、实地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数量、分布、特征、价值、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研究认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征突出,开发潜力较大,而生存状态欠佳,需要在产业形态、空间结构、保护形式与发展模式上进行创新利用开发.  相似文献   

4.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论述了田野调查在土家族研究各阶段中的运用及其特点 ,从中也可以看出田野调查在中国民族学研究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吴泽霖教授在贵阳大夏大学任教期间,对贵州少数民族开展了深入的田野调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正>一、成书缘由与意义1929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设立民族学组,蔡元培亲任组长,并主持国内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民族学组的工作之一即为"标本采集"。自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民族学组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展开了大范围的田野调查与民族标本收集工作,当时的调查规模空前,参与人数甚众。而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田野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采集工作则是由林惠祥独自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为探索我国南方山区少数民族现代化的途径,掌握少数民族的社会文化形貌,我们“百色地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考察组”一行8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师生及右江民族博物馆研究人员各4人),从1991年7月10日起至30日止,在西林县境内进行了为期20天的文化人类学田野调查,较详细地调查了该县足别瑶族苗族乡的团结寨、普合苗族乡的新民寨、文雅村等解放前后的社会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8.
朱杰 《西藏研究》2007,(2):107-112
文章以实证方法为突破口,设计问卷,在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甘南藏族地区的大众传播现状进行分析。在田野调查中,以随机抽样和小组访谈作为调查方法,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科才乡为研究样本,对于该地受众状况、媒介接触、媒介内容选择、媒介与生活、信息传播场景等作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田阡 《民族论坛》2013,(4X):28-31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方法,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预科教育为个案,从日常生活方面展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公民行为(实践行动、公民参与)及其实践方式(社团活动、新媒介使用),并试图从公民行为实践中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的过程与趋势,认为公民身份和公民意识的获得将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与现代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田野调查方法,以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的少数民族预科生的预科教育为个案,从日常生活方面展现少数民族学生的公民行为(实践行动、公民参与)及其实践方式(社团活动、新媒介使用),并试图从公民行为实践中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的过程与趋势,认为公民身份和公民意识的获得将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少数民族与现代社会融合等方面的思考和行动。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的历史与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最具特色的研究方法。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现在使用的田野调查方法 ,主要是西方人类学的传统方法。在 2 1世纪 ,如何提高田野调查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使田野调查更加科学化 ,是当前人类学民族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一 )人类学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 ,始于美国的摩尔根而成型于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摩尔根是 1 9世纪与所研究的对象直接接触过的少数人类学家之一。他曾多次访问北美印第安人居留地 ,并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不过 ,1 9世纪的人类学家和民族学家 ,大多都不从事田…  相似文献   

12.
乔健先生50年的人类学学术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研究台湾的高山族,第二个阶段研究美国的印第安人、香港的民间风俗和中国大陆的少数民族,第三个阶段是研究汉族社会至今.乔先生十分重视田野调查,认为做田野是人类学工作者的基本功和成年礼.同时,他也强调理论学习和本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就作者多年参加田野调查的体会,联系中国语言的实际和语言研究的任务,谈谈田野调查中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全文分三部分:田野调查是获得语料的一个主要途径;田野调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田野调查是语言研究的永恒任务.  相似文献   

14.
田野调查贯穿了民俗学学科始终,而"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则是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史上重要的一次调查。本文通过概述"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及其实施,从田野调查的角度总结"计划"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六巷花蓝瑶社区为田野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来探究作为大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家权力,在乡土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调查发现,国家权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上始终是最重要的政治性、经济性动力,地方族群文化在被纳入全国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国家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外省许多著名的民族学家相继迁居四川,对当地的少数民族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田野调查,不但使四川的民族学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而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抗战时期民族学在西南地区的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田野调查贯穿了民俗学学科始终,而"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则是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史上重要的一次调查.本文通过概述"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及其实施,从田野调查的角度总结"计划"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7月中旬到8月上旬,著名人类学家周大鸣教授及其同事余成普副教授带领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田野调查组,在湘桂黔交界三省坡下的通道侗族自治县独坡乡上岩村坪寨村做村落志田野考察,本社社长龙晔生邀请湖南省社科院杨盛海研究员、贵州师范大学江明生教授等一行5人,与中大调查组一起,用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参照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及《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考评办法》(2012)等文件,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进行观察、访谈和考证,全面了解三省坡周边侗族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与生活状况。这次考察,既是对民族地区特色村寨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更是一次民族工作者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民族学研究历史不长,未过百年,然而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成果层出叠见。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民族平等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民族访问、民族调查、民族识别、民族研究等方面更是硕果累累,有目共睹。我自1943年即开始了少数民族田野调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亲身参与了中央民族访问团和全国人大民委主持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本文就解放前后我亲身经历的民族调查以及对民族史研究近40年的一些认识思考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龙脊景区瑶族、壮族少数民族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妇女口述史访谈的方法,分析了旅游业发展背景下妇女的角色与需求,通过田野调查的材料,揭示少数民族妇女如何调整自己的角色和需求来适应民族旅游业的发展,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民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妇女平等参与旅游业的考虑,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