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的警告,而中国当下又面临一个来自理论界的"民主陷阱"的警告——许多发展中国家引入民主制度后,陷入经济停滞、社会动乱、政变频发的乱局而无法自拔,即所谓的"劣质民主陷阱"。为实现某个"社会目标",多数人通过"民主"自我赋权,就可以去剥夺少数人,这正是劣质民主最强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处于中高收入水平,已经接近高收入水平。目前国际上仍有部分人质疑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面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过中国具有经济结构合理、科技创新活跃、政治社会稳定、文化自信保障等条件,必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3.
朱连军 《经营管理者》2013,(13):150-150
<正>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一方面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即一国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增长率出现长期回落的现象。形成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内需  相似文献   

4.
打破利益格     
课题背景:今年年初。清华大学一份研究报告发出“中国正在陷入转型陷阱”的警告,而特殊利益集团已成为中国避免转型陷阱的心腹之患。改革能否继续深入关键在如何打破利益格局。1月17日下午。新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媒体见面会上强调,广东有决心突破这种利益格局。在中国改革大业山重水复之际。来自改革排头兵的声音让人们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拥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百年大党。面对新时代“赶考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领导干部应居安思危、安不忘危。在世情上,正确看待“修昔底德陷阱”;在国情上,准确把握“中等收入陷阱”;在党情上,着力规避“塔西佗陷阱”;在民情上,谨防“福利陷阱”;在政治上,防范来自西方的“民主陷阱”;在理论上,化解“历史虚无主义陷阱”;在交往上,识别“人情陷阱”;在自我革命上,记取长征路上的“死亡陷阱”。唯有如此,方能从容应对各种复杂风险考验。  相似文献   

6.
当前,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面对对现代化强国的追求和民族复兴愿景,我们党更应该优化执政思维,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提升执政艺术和执政智慧。要用战略思维看待“修昔底德陷阱”,用系统思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用法治思维规避“塔西陀陷阱”,用实践思维识别“高福利陷阱”,用辩证思维防范“民主陷阱”,用历史思维应对“历史虚无主义陷阱”,用底线思维谨防“人情陷阱”,用创新思维化解“存亡陷阱”,确保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在这一关键时期,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本质,总结了不同类型国家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借鉴,更好促进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张道刚  王运宝 《决策》2012,(9):40-42
淮南有煤,但我们决不躺在煤炭上睡大觉,资源开发具有周期性,黄金期一过就会面临产业衰败,陷入“资源陷阱”,所以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一直摆在淮南面前。  相似文献   

9.
陆百甫:三中全会背景下中国需避“五大陷阱”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陆百甫指出,前两个十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上属于框架型和完善型,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可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制度化、机制化、成熟化。中国在下一步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五大陷阱”:消除“修昔底德陷阱”猜忌;  相似文献   

10.
“黄金平衡点”: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准星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认为,李克强总理提出的“黄金平衡点”正是处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关系的一个最优路径。中国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应该力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民生缺失陷阱”、  相似文献   

11.
截止目前,已有400余家中国概念企业在全球“七大”资本市场、十三个不同层次板块的企业海外上市交易,累计募资总额超过300亿美元。企业只有在上市前充分了解可能导致不利因素的各种“陷阱”,做出合理的防范,才能最后成功。那么企业在上市前有哪些陷阱需规避呢?结合很多企业已经遇到的各种问题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外部陷阱与内部陷阱。  相似文献   

12.
黎冲森 《经理人》2010,(7):52-52
在借势生存过程中与大象共舞,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难免如履薄冰,而更为致命之处是,陷入诸多陷阱而不能自拔。因此,傍上“大款”后的中小企业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那他们到底容易陷入哪些误区,面临哪些风险呢?  相似文献   

13.
李朝曙 《经理人》2005,(11):28-31
从某种程度上说,商业世界是一个暗礁密布、陷阱多多的地方。如何正确地着装、行事,如何在专业技能和个人行为之间寻求平衡,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些挑战。也许你是企业高层,但你也会犯诸多的公司禁忌——就是指那些职业人士不够理解、没有正确遵循的“行规”。  相似文献   

14.
李伟安 《决策与信息》2005,(3):41-41,47
现代化是指落后国家或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过程。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中国的现代化。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国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为争夺客户资源,在促销方面“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不少企业陷入了现代促销的“陷阱”.本文对企业价格促销“陷阱”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对企业的营销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群体加速大分化的态势,对世界力量对比、南北关系和利益格局以及其自身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一、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出现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的称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国内外学术界最终认同,但在界定范围上至今存有争议。学界曾先后以“亚非拉民族主义国家”、“新兴独立国家”、“中间地带国家”、“第三世界”、“不发达国家”、“南方国家”等术语,来泛指除发达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  相似文献   

17.
所谓“陷阱”,原为捕捉野兽而设的坑。为捕捉猎物,坑之上浮着伪装的树枝、草叶之类,坑底埋着竹尖、利器。后来,“陷阱”演变了,功能增加了,由捕捉野兽进而捕捉人,陷阱的含义演变为阴谋、圈套,用以陷害他人。再后来,陷阱之前加了一个前置定语:“领导”,即专门针对领导干部而设、而挖,为逼迫领导干部就范而下的套、设的局,套上之后、陷进之后动弹不得,只能乖乖听任摆布。领导陷阱的主要特性是:危险性、隐蔽性、欺骗性和发散性。其危险性,不言自明,掉下阱之后,轻则头破血流;重则身败名裂;更严重的是走上不归之路。其隐蔽性,指的是以假象隐盖了设阱者的真正意图,不能一下子就识破;其欺骗性,指的是能给领导者温柔乡、甜蜜感;其发散性,指的是陷阱里的人物不仅自己身败名裂了,其恶劣影响还会弥漫扩散到社会上,容易引发老百姓的“仇官”心理,极大地伤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东方 《决策与信息》2009,(10):24-26
粮食安全不仅关乎各国民生大计,也事关全球发展与稳定。2007年-2009年,联合国一直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先后举办了数十次“全球粮食危机”特别会议。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办的“罗马粮食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说,粮食危机是一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输不起的战争”。据联合国官员介绍,截止2009年7月,全球约有10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或濒临饥饿边缘.平均每6秒钟就有一名儿童死于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9.
一场席卷全亚洲的通货膨胀正在终结美国人以为永远不会失去的“低价消费体系”。据美国《纽约时报》4月上旬报道,亚洲发展银行的地区经济一体化负责人表示,“通货膨胀是亚洲国家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不只是中国这个承受着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增加压力的发展中国家,还包括一些更贫穷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观点     
《经营管理者》2006,(1):2-3
从概念到具体行动;“热情”服务别过头;“与工资挂钩”当慎重;为何“怕表扬”;警惕“双倍退差”陷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