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从二十年代初期到四十年代中叶,他创作了大量风格独异的小说、散文。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对沈从文的研究有起有落,而真正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方法对他的全部创作进行严肃认真的研  相似文献   

2.
余华作为先锋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自然受到人们特别的关注。本文将以1990年为界,分别讨论他前期以短篇为主的创作以及90年代以长篇为主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创作特点,从而展示他早期的先锋创作到90年代创作回归现实的转变,并探讨他转变后的创作所呈现出来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张恨水40年代迁入重庆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重庆特殊的地理风貌、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现实赋予了张恨水崭新的生命体验,导致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0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0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0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0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5.
包玉堂同志是仫佬族的第一位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是50年代中国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新星。无疑他是有艺术才能的;对他的创作成就和作品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但纵观他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和作品,我们又不能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就他的才能,他的创作成就应该比既得的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40年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与张恨水40年代迁入重庆生活有密切的联系.重庆特殊的地理风貌、自然气候以及社会现实赋予了张恨水崭新的生命体验,导致了他思想的巨大变化,对他的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何其芳文学创作的高峰时期。1930年代无疑是何其芳在艺术上最为雕琢、用心的时期;而1940年代进入延安之后,何其芳的创作心态和诗歌风貌都产生了明显的改变,同《预言》集相比,他的《夜歌》集的确显得有几分拙朴。许多人把这种转变归咎于时代,并认为何其芳从1940年代开始逐渐背弃了艺术上的追求,在艺术上开始退步。而实际上,何其芳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都体现了他对诗艺的探索和追求,他始终自觉地遵从诗歌的关学要求,坚持诗歌的艺术品格,在这个前提之下来进行创作,而没有把诗歌降格为政治宣传的工具。这种“艺术自觉”的意识是贯穿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甚至是整个创作生涯当中的。  相似文献   

8.
叶紫这位有才华的作家,虽然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象慧星一样一闪即逝,然而他的明亮的光辉却给我们以深刻的印象。他的作品照亮了三十年代无产阶级文坛,他的创作道路给后人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以创造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群像,开始他的创作生涯,展露了他的创作才华,锤炼了他那如椽的巨笔。但在卅年代初,他却以创造旧中国形形色色的破产者典型而蜚声文坛,标志着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的成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并使他以一位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的身份,跻身于世界文坛,闪射出他的创作所独具的奇光异彩。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以来,对沈从文的研究大都集中于他的小说创作上,对于其散文创作,研究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其3O年代的《湘行散记》等作品,相对忽略了他4O年代的创作。仔细研读沈从文4O年代的散文,发现这些抽象散文与他当时的心态息息相关,可以看作是他在外界痛苦、寂寞、压抑中对于自我灵魂的坚守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由此,以《七色魇》文集为例,讨论沈从文在4O年代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梁晓声30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的长篇小说创作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小说到90年代的社会问题小说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情感小说,创作题材与主题随时代而新变,在这不断变化的背后是他始终不变的创作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学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李存葆以军旅小说创作享誉中国当代文坛。1990年代中期以来,他将主要精力用于散文创作。他的散文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和人性生态,且在艺术上融激情、知识、意境为一体.既情理交融而又铿锵有力,是当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3.
何其芳的散文创作代表了 2 0世纪 30年代的最高水平。他的创作受到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个方面是 :生活经历的变化与时代精神的感召 ;2 0年代散文理论和实践的成果 ;与鲁迅先生在创作上的师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代散文作家中,吴伯箫的散文创作是别具特色的.早在二十年代中期,吴伯箫就开始发表散文作品.其后几十年中,他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作,十分勤奋.三十年代发表的散文集《羽书》及《潞安风物》,就开始显露了他的创作特色;“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出版的散文集《黑红点》,标志着他的创作走上了新路;而一  相似文献   

15.
洪峰作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其创作从80年代后期开始有了转变,到了90年代有明显的转变,即由之前的技术狂热,转向对现实性的回归。本文重点阐述了他由技术狂热向现实复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作家,他从二十年代中登上文坛到四十年代末辍笔,在前后二十年的创作生涯里,出版过五十余种小说集。他的小说创作不仅在数量上为评论界所瞩目,而且由于他勇于追求,“不断变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用不同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初,王蒙的基本文学主张是强调创作题材的现实性、重大性和思想情绪的积极、乐观,但他这一时期发表的“意识流”系列短篇小说所隐含的主题却是对现实的深刻质疑与困惑。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面对走向“失重”的文学,王蒙率先提出要“重建理想”,而他自己的小说却充满了残谑嘲弄和语言的狂欢。王蒙的这种批评与创作之间的错位与矛盾,对于思考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关系有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冯雪峰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为人们所熟知,但他也是一个优秀的革命诗人。他的新诗创作活动集中在20世纪20年代初和40年代初两个时期。他的诗反映了他从追求民主自由的青年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演进,也表现了的转变。他的新诗创作坚持个性化的原则,坚持真实的品性,追求思想和艺术的统一,给当今诗歌创作留下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茅盾是以文艺理论的创作步入文学领域的。象他那样既是文学理论家和创作家的人在现代文坛上并不多见。有人称茅盾是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别林斯基,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作为文艺理论家和作家的茅盾,特别是他二十年代的文学观对文艺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 2 0世纪 2 0年代的文坛上 ,成仿吾以文学批评著称。然而他所创作的 4篇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 ,不仅反映出成仿吾在小说创作上的探索历程 ,而且初步显示出中国现代小说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