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串的,人在水稻下面美美地乘凉——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相似文献   

2.
我时常在梦中见到爸爸。梦中的他仍然一如昨天那样挺着胸,迈着坚实、宽大的步子走着,走着,在他的身边始终是那永远奔腾的大海在伴着他……大海呵,我看到了你,就想起了爸爸。“青年人,不应想到舒服”  相似文献   

3.
评《孙武本传》1994年,国家教委在我校(北师大)举办了“海内外先秦历史与文化最新进展高级研讨班”。周兴同志作为青年学者参加了这个班的研讨活动,得知他对中国古代军事史有浓厚的兴趣,又看到他潜心向学,我很高兴。后来看到他的新作《孙武本传》出版,读后想就...  相似文献   

4.
<正>“胖胖熊,你想看我变魔术吗?”看到胖胖熊走进教室,小猴子迎上来问道。“你会变魔术?那你给我再变一个胖胖熊呗!我让他值日打扫卫生,写作业,替我上课……”胖胖熊陶醉在幻想中。“别做梦,快醒醒,那个魔术我变不了,我只会点儿简单的小戏法,是跟学校值班室牛爷爷学的。”小猴子笑着说。“哦,那就没什么意思了。”胖胖熊有点儿失望。  相似文献   

5.
妈妈的微笑     
妈妈的微笑像那徐徐绽放的曼陀罗花,令我痴迷陶醉,像那灿烂的红晕和露珠般光泽,深深地吸引了我。在一回回的伤痛后,在一次次的迷茫后,在一段段的叹息后,总有一个支柱在永远的为我打气,那就是母亲的微笑,她的微笑可以让我有勇气挑战每一天,她的微笑胜似我吃下许多甜甜的糖果,我留恋妈妈的微笑。时光就像高明的化妆师,瞬间就把一颗羞涩的青梅演化成了一只熟透的水蜜桃,妈妈虽老了,但她的微笑依旧红日破晓般美丽,楚楚地打动我的心灵,飒飒的笑带走了一切的忧伤。为了妈妈那樱花般亮丽的笑容,我努力地做着任何一件事,我总是笑着对妈妈,因为我希望…  相似文献   

6.
唉!我在国庆期间参加省国际象棋比赛没得名次的事,穆老师(我的教练)到现在还耿耿于怀,他憋了一肚子的气,时不时地就把我拖出教室,谈论那盘害得我名落孙山、让我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棋。而我呢,也天天提心吊胆,远远地看到穆老师的影子就脚底抹油——开溜。哪敢和他照面,生怕不小心被他抓住,再次受到他那霹雳般的“狂轰滥炸”。唉!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厄运”终于来了。这天,阳光明媚,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我在窗口悠闲地晒着太阳,心情也如这阳光一般的灿烂开朗。正在这时,突然听到同学们一片惊叫,我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时,就被…  相似文献   

7.
上帝的眼泪     
下雨,下雨,下雨,下雨……雨在不停地下,泪在不停地流。曾经有人说过:“雨是上帝的泪水”,我甚是赞同。话说上帝是因某些人类的罪恶行为而伤心落泪,他试图通过雨水来洗涤人们心灵上的污垢,当“泪”从天而降时,那些人真的就因自己的所作所为而忏悔了吗?我曾深深地为这“上帝的眼泪”而感伤。心,悲郁忧伤,犹如千斤铅头压在胸口,让人喘息不过来。而今,我却能坦然,潇洒地在这“泪”底下悄然来往,那感觉就像是在接受上帝的恩赐,来洗去自己灵魂的污秽。雨,仍在飘飘洒洒,飞飞扬扬,我则在这里在那里在上帝的眼皮底下,悄悄地微笑,与“泪”共舞。我的心…  相似文献   

8.
圆圆的面庞,短短的头发,一副小小的时尚眼镜架在本就不大的眼睛前,有些滑稽;敦实的身材和憨厚的微笑,让人一见就马上联想到和他结缘的——土豆。他就是本文的主人公——一位声称要让“土豆出洋相”,并被快餐界称为“土豆先生”的邹智勇。  相似文献   

9.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0.
微笑     
一年级时,教我语文的是陈红燕老师。每次上课她总是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每当我看到她那亲切的、桃花盛开般的微笑,就会想起花园里的鲜花:鲜艳、美丽。花朵总是会凋谢的,但陈老师的微笑永远不会  相似文献   

11.
一“历”“史”引来“任务”人类社会的历史告诉我们,任何历史性的事情都会产生历史的效应。昨天上午,我正在主持召开社科院党组会议,突然,社科院办公室的同志说:“常德有人找!”其时,也恰好一个问题刚研究完,我示意“休息”一下,就出来接待客人。客人自我介绍:“我是常德市党史委的应国斌。”凭着曾有一面之交的历史记忆,我随口笑着说:“你就是研究杜老的那位常德市党史委应国斌主任?”国斌同志有着历史工作者那固有的深沉,对我的微笑接待并没有微笑以报,只是紧接着严肃地说:“我写了一本《杜修经访谈录》,请你写个序言。”这下,我也跟着严…  相似文献   

12.
魏世平 《社区》2013,(20):31-31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树上的叶子又开始长出了嫩芽,相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了”。但每到这个时候,有一件事让人想起,总是不爽,许多树坑底下都像一个垃圾站或是痰盂.又脏又乱还伴随着苍蝇飞舞……前不久。去美国我看到的情景让我颇有感慨。  相似文献   

13.
[题目]后生从家里到一座禅院去,在路上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他想以此考考禅院里的老禅者。来到禅院,他与老禅者一边品茗,一边闲扯,冷不防地问了一句:“什么是团团转?”“皆因绳未断。”老禅者随口答道。后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你怎么知道的呢?”后生说,“我在来的路上,看到一头牛被绳子穿了鼻子,拴在树上,这头牛想离开这棵树,到草地上去吃草,谁知它转过来转过去都不得脱身。我以为师父既然没看见,肯定答不出来,哪知师父出口就答对了。”老禅者微笑着说:“你问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问的是牛被绳缚而不得脱,我答的是心被俗物纠缠而不得超脱,…  相似文献   

14.
诗意栖居于世界上,是很多人的一个梦,沈从文也不例外。他为了找寻诗意的家园,生活在“美”与“爱”的土壤上,从湘西那僻壤之地来到全然陌生的都市,想要翻阅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然而在城市中感受到的却是冷嘲热讽,看到的是灯红酒绿的虚伪生活,湘西成了他魂牵梦引的地方。梦回湘西去寻找诗意之所,却发现家乡业已不是梦中...  相似文献   

15.
刚刚参加工作,我不免有些紧张,最怕看那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这时,有一位30岁左右的女同事很快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是这里第一个向我微笑的人。看到她那张清秀的挂着微笑的脸,这一天我的心情就格外的  相似文献   

16.
《倒数第二个女朋友》是王文华继2001年的《61×57》後推出的,这部据说费时三年完成的长篇爱情小说本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本在内地一直“体验居家生活”的王文华在京与媒体见面。相约第二天采访,结果联系时才知他定的时间是中午,我约的是晚上,而当晚他就要启程去上海。於是,只好邮件采访。火速把采访提纲传给他,第二天才得到他用英文传来的邮件,说他住的酒店根本不能上网,只好再换一家给我发,而照片只能在周末回台北後再传。一切都透着不安定因素,我颇有些担心这一期是否会交白卷。结果,周五,发着39度高烧上网一“赌”,居然看到了他的回答,洋洋洒洒的有五千字!第二天,再次上网,又看到了那王文华式的经典笑容。  相似文献   

17.
快乐与烦恼     
生活中有多少的快乐呀,就像空气一样。因为只要你是一个爱生活的人,快乐就在你的身边。可是随着我的长大,烦恼也渐渐多了。而妈妈却教育我说,那是你成熟了。就说说我看课外书的事吧!前几年我迷上了课外书。课外书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还让我在班上得了一个“小博士”的光荣称号呢!记得有一次,我坐在座位上,张丽丽跑过来问我问题。我一听,乐了。因为她说的那道题目我在书上看到过。我便语重心长地向她解答道:“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当军师的。他帮刘备以极少的兵力对抗曹操十万大军……”她听完我的解答,笑眯眯地说:“季宣扬,你真聪明!”…  相似文献   

18.
《新少年》2007,(5)
七岁那年,我读小学一年级。忽然有一天,我看到爸爸那浓密的黑发中有了几根白发,我提出帮爸爸拔白发。他就给我规定:每拔一根白头发加1分,错拔黑头发减2分。积满10分,他就给我买一本连环画。  相似文献   

19.
原创选段     
一日浸融在《红豆》里一天天过去。六月。高考。梦总是要在现实面前低头的,承诺过的誓言,原来也有凋落的那一天,就像那句: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我苦涩的对自己微笑,然后在手心看到这一行字:我在记忆里搜寻我们的笑容,却看见了一个人的荒原。  相似文献   

20.
周树人之会成为鲁迅,是发端于他在仙台医专的教室里看到了一幕惊心动魄的“示众”:那幻灯上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体格是如此强健壮实,而精神又是多么麻木愚钝,这给了他以莫大的刺激,而这莫大的刺激又给他带来了年青时候的“好梦”:“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这种为救国救民而抉择道路的崇高愿望,终于使本应成为医学博士的周树人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这个促使他奋袂而起,弃医习文的场景是如此深烙在鲁迅的心灵之上,以致他的作品中“示众”也成为反复出现的生活画面。在小说《药》和《阿 Q 正传》中写过“示众”;在杂文《铲共大观》中也写过“示众”,但这几个“示众”场面都是刑场斩决。被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