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空白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手法,更是一种美学意蕴.其讲究"虚空中传出动荡,神明里透出幽深",以留出空间给观者进行再创作."空白"在各个艺术领域里都有体现.系列电影<女神捕>中的空白把读者再创造的空间留得更大,其深刻的美学意蕴得到充分体现,给人以无尽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灰箱:诗的空白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山 《学术交流》2008,(1):151-154
诗的这个"灰箱",实质上是一个载负着审美模糊信息的诗的"空白结构".这个结构与绘画艺术中的"空白"、书法艺术中的"飞白"、舞蹈艺术中的"定格"、音乐艺术中的"休止"、戏剧艺术中的"静场"一样,具有其他结构所无法替代的独特艺术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云峰 《社科纵横》2002,17(6):51-52
从中国画发展历史 ,中国画与诗、书等关系以及中国画的艺术思想渊源等诸方面论证了“空白”体现着中国画的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4.
数字时代,技术为艺术构筑了一种全新的视像符号系统,该系统创造的数字视像艺术始终处于生成变易之中,表现出与中国传统象数符号系统及其意象思维相通的特质.时比分析两个系统发现.以"现象以定数,定数以立法"的象数符号系统表达模式,在数字媒介下发生倒置.因法而运数、运数以立像,立"像"以尽"意",是数字视像生成的原理.数字视像艺术的符号系统,实质上是"象数"观的逆向展现.象数符号与视像符号系统跨时代、跨地域、踌文化,在当代数字文化语境中实现了深度、有机的融合,体现出人类对艺术规律的本能追求.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人类创造历史"命题,吉登斯对启蒙运动以来的社会发展方式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他把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分为"前历史"、"历史"和"历史性"三个不同阶段,分别对应于部落社会、阶级分化社会和现代社会三种社会类型,并把"人类创造历史"的起点放在了启蒙运动.他认为,只有在启蒙运动以后,人类才真正谈得上对历史的"创造",此前的所有社会类型都只是在时间中"度过"的社会.以这种观点为基础,通过建立起著名的"结构化理论",吉登斯对人类创造历史的方式进行了细致的说明.从总体来看,吉登斯的诠释扭曲了马克思的本来含意,其理论内部也隐含着难以弥合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王菲 《青岛画报》2022,(1):72-73
12月8日,利群商业集团在青岛最新打造的又一升级力作——利群西海岸金鼎广场正式开业,作为利群全新打造的中高端商业综合体,它从消费者不断升级的精神消费需求出发,为人们带来时尚、艺术、健康、潮流于一体的生活文化内容,引领出"利群式"的全新品质生活方式. 引领潮流创造全新生活方式 利群西海岸金鼎广场位于长江路街道井冈山路与珠江路交叉路口,地处西海岸CBD中心地带,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是利群商业集团打造的以"创造全新生活方式"为主调,以"时尚、艺术、健康、潮流"为标识的综合体首部力作.该商业项目引入现代欧式风格,营造奢华与潮流带来的视觉冲击,将简约与奢华的元素和谐相处,将为西海岸新区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民族视觉元素影响着现代视觉设计的发展。中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华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及其丰富和珍贵的视觉艺术养料。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将传统民族文化融入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走具有中国民族和民间地域特色的艺术道路,是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8.
王冬艳 《学术交流》2003,(8):135-137
苏轼"以才学为诗"使事用典,这种创新与开拓以另一种形式弥补了"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带来的失去诗的特质而使诗歌显得松散与直露的负面影响,平衡了宋诗艺术形式的失重.但也有堆砌故实,逞才使气之处,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过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创新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是"互联网+"的必然趋势,是教师、学生人际交往环境的有效路径,也是学习资源的整合及教学手段的挑战.该文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出发,论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室内设计专业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陶文化渗透到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策略,希望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兴"的艺术源起与"诗可以兴"的思想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是古典诗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批评术语."兴"是源于以祭坛为中心的原始艺术活动,是一种古老的诗歌类型,因此它具有原型的历史意义.从艺术的诗之"兴"到思想的"诗可以兴",表现出中国文化思、诗交融的特点.孔子提出的"诗可以兴"是礼乐背景下的一种用诗方式,是"感发志意"和"引譬连类"的思想拓展方式,代表着中国哲学的思想延伸路线.古典诗学是建立在"兴于诗"的理论基础上的,从文学发生的感兴出发,到艺术表现的兴象思想反映的兴寄和审美欣赏的兴味,都反映着兴的诗学理论对中国文学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洲良 《学术交流》2003,(4):140-143
关于谢赫论画有“六法”的标点问题 ,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钱钟书“六法”失读说 ,并从多方面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对当前较为流行的“气韵生动”说 ,在提出质疑的同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辨正。指出“气韵”比“气韵生动”更准确、周延、规范 ,更符合谢赫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张建庆 《学术交流》2012,(8):136-139
品质旅游是当前旅游业追求的主题,挖掘品质旅游内涵、从特定文化的角度探寻品质旅游新形象是一种新视角的学术研究。浙江人"择水而栖,择江而居",浙江文化与水文化紧密相连,一代又一代传承至今。"川流不止"、"上善如水"、"人我共生"这些水文化的特征,与浙江人"自强不息"、"义理并举"、"开放兼容"这些传统文化特征巧妙结合,凝炼出浙江"水性"文化新特征,即创新特征、诚信特征、和谐特征,运用这些水性文化特征打造品质旅游中的旅游产品、旅游行业规范、旅游从业者新形象,丰富品质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全国旅游品质及旅游新形象,最终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院在审理涉外民事案件时,经常会面临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问题.在这方面,我国立法无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上的空白.为配合我国正在进行"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法"的立法,文章对其中的"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条文进行了设计,并从立法和实践的角度,对"法制不统一国家"的内涵、法制不统一国家法律的适用方法等问题作了说明和论证.  相似文献   

14.
冯肖华 《唐都学刊》2005,21(2):30-32
对于小说修辞的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已有许多理论建树.而李建军的<小说修辞研究>,是在前人基础上,以西方学界同类研究成果为标尺,重起炉灶构建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新著.在小说修辞的"主体关系"、"修辞技巧"、"修辞效果"等章节中,提出了本领域颇有新意的理论创见,从此,小说修辞研究又有了新说法.  相似文献   

15.
《论语》曾对中外一些大企业家产生重要影响 ,作为现代企业在吸取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同时 ,还应从传统思想 ,特别是集中了孔子思想主要内容的《论语》里寻找源泉。《论语》中“学而优”、“己身正”、“人为本”、“施仁德”、“义利兼”、“重诚信”、“和为贵”等思想可以给现代企业家以启示 ,是企业经营中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主体思想大致有仁者爱人、修己慎独、经世致用、和而不同、义以为上、伦理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和而不同的处世风度,也就是中国人的中和之道,最有现实意义和世界意义,这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陈国恩 《学习与探索》2002,9(4):110-115
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浸透了道家艺术精神。这体现在他的想像方式、自然观、命运观以及所展示的自然人性系统中 ,也包含在他的艺术观中三个极重要的范畴“童心”、“生命”和“神性”中。沈从文的道家观点 ,主要不是他潜心研究所得 ,而是他受大自然熏陶所涵养成的一种气质禀赋 ,从自然中悟得而应用于人事方面的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农村土地运行中,出现了土地“抛荒”、“过度征用”、“农民利益受损”等偏离制度预期的悖论现象;其内在深层原因是土地职能的多重性、矛盾性、演进性;而直接原因则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户的效用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中博弈的结果;调整现有制度安排的不当并促进各项制度均衡协调,促使参与农地利益博弈的各方力量形成恰当的张力架构,是克服悖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于海琴  杨慧 《阅江学刊》2012,4(2):67-71,83
根据《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问卷》对当今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进行调查,发现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源包括"就业形势预期与职场担忧"、"缺乏自信源"、"自身竞争力"和"社会比较与家人态度"四个方面;主要的压力反应有"消极情绪反应"、"消极自我评价"、"紧张敏感"、"浮躁迷茫"、"愧疚"、"身体不适"和"另谋出路"七个方面。失业大学生压力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压力源越多,压力反应越明显。应从失业大学生及其家人和朋友等不同角度,减少失业大学生的压力来源,降低压力水平,减少压力反应。  相似文献   

20.
王楠 《学术交流》2012,(2):138-141
传统祥瑞文化在民间已经脱离了其初始的"政治功能",转变为普通百姓文化娱乐的载体。它反映的是普通大众的一种"生活实感",在艺术形式上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艺术情感上直叙"私欲"的价值取向和"向好"的心理诉求,艺术造型上注重感官愉悦的写实风格,所有这些,无疑是对日常生活美学化的良好诠释。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今天,民间传统祥瑞这种贴近生活真实的艺术形式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