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6月23至26日,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学会”联合在南京举办了“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压轴戏”是邀请六位中外著名学者,就“中国文学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各做一主题发言。本刊请陈平原教授代为联络,征得各位教授的同意,将发言稿奉献给广大读者(按当初发言顺序排列)。对于会议组织者钱南秀教授(美国莱斯大学)和张宏生教授(南京大学)的鼎力襄助,本刊深致谢意。  相似文献   

2.
杨松年 《东南学术》2004,(2):157-158
1986年年底,我出席深圳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当时对会议名称中的"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一辞颇有意见.当时在一次的讨论场合中表示,从环球的华文文学角度来说,文学有多个中心,以"海外华文文学"来称呼中国以外的文学,有以中国为唯一中心之嫌,并不恰当.记得当时持有同样意见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另一位教授.80年代,当时新加坡为了让世界文学走向新加坡,每年度举办国际华文文艺营,邀请世界各地文艺名家参加."国际华文文艺"这名称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讨论会的发言中曾建议采用"国际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名称.不过这建议并没有得到举办当局的接受.其后198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第四次会议,1991年在广东中山举办的第五次会议,都沿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名称,一直到1993年举办的第六次会议,才改名称为"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并一直沿用到2002年的第十二届会议.  相似文献   

3.
2004年4月2日至6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主办,国际教育基金会、佛光人文社会学院、杭州师范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研究院合办的"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市满陇桂雨度假酒店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美国的近120名学界精英参加了会议,提交了70多篇学术论文.美国成中英教授,加拿大Dr.Thomas Selover教授,新加坡陈荣照教授,日本福田殖、疋田启佑教授,韩国赵骏河、金益洙教授,台湾韦政通、刘述先、龚鹏程、林安梧教授,香港梁元生教授,中国大陆的李锦全、刘梦溪、陈来、周桂钿、宋志明、杨国荣、罗义俊教授等著名的儒学研究者向大会提交了论文并在大会作主题发言.会议围绕"当代儒学理论"、"现代新儒家研究"、"儒学的历史与世界"等专题,以大会主题发言与分组研讨的形式进行.现从六个方面对会议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 1987年11月16日,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在山东师范大学举办了"改革与文学"讨论会.七十多位青年理论工作者和有关人士出席了会议.会议议题主要有二,一是"改革的文学"即文学应如何反映当前改革的大趋势和社会生活;二是"文学的改革",即文学自身应如何改革,当前的文学怎样才能更健康地发展.会议发言纪要如下:李江宁(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师):"改革与文学"的关系首先体现在所谓"改革文学"当中.而"改革文学"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那一大批大刀阔斧的改革英雄形象,如乔光朴、李向南等.他们在一般读者中最受欢迎,但在专业读者——批评家那里受到的抨击也最多.批评家认为,改革的目的是推进民主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6月23日至24日,"一带一路"文学、文化与中原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安阳召开。这次会议由安阳师范学院主办,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承办。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山西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查洪德教授,山西大学博士生导师牛贵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正英教授和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董希平教授,分别就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并就发言中的相关重点热点  相似文献   

6.
12月8日,本刊编辑部与《吉林日报》理论部,邀请吉林省部分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中青年学者,联合召开了以“经济转轨时期的精神建构”为主题的座谈会.应邀到会发言的学者有:孙正聿(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伟(《吉林日报》社文体部负责人、博士)、李晓(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副主任、博士)、邴正(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教授)、周光辉(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院长、博士)、孟宪忠(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维革(吉林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教授)、逄增玉(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等.张文显(吉林大学副校长、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了书面发言.座谈会由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社长孙乃民主持,《吉林日报》社社长易洪斌作了总结发言,《吉林日报》社副社长毕政出席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4):5-6
<正>主持人语:2015年10月25—26日,由国际美学学会与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论题之一是"生态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空间",本专题就是这一讨论的延续与发展。伯林特教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发起者,刊于本刊的文章就是他对本次会议的重要学术反映。刘毅青教授是本次会议的参加者,刊于本刊的这篇文章就是刘教授参加本次会  相似文献   

8.
《江汉论坛》2012,(11):1
本刊讯(通讯员张卫东)2012年9月15至17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武汉大学、三峡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在武汉大学举行。9月15日上午,会议举行了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骆郁廷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董志凯研究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16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2012年8月19~20日,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和新疆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唐代西域与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来自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各省区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北京大学朱玉麒教授主持了开幕式,新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梁超致欢迎辞,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发表了开幕式讲话.  相似文献   

10.
北京大学博士生座谈"当代学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2005年9月1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利用参加<北京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庆典于9月17日举行)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部分博士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勺园座谈,征求大家对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及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平等交流看法,既有关于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又有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中文系的柳春蕊(03级)、李峻岫(03级)、李晶(03级)、师力斌(04级)、翟景远(03级),历史系的戴海斌(04级),哲学系的任蜜林(04级)等.同时,余三定教授还特为邀请了<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刘曙光博士帮助主持座谈会并作发言,邀请了中文系03级硕士生唐文吉参加座谈.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随着生态文学逐步走向繁荣,国外的生态批评(生态文学研究)日趋兴盛,目前已经成为文学研究的显学.著名生态批评家、哈佛大学教授劳伦斯·布伊尔说,当他在20世纪90年代进入生态批评领域时.困扰他的问题是"有谁要听",而现在的问题则是"怎样才能跟上这个新工作的步伐".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越涌越大的生态诗潮的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研究有:英国利物浦大学的乔纳森·贝特教授对浪漫主义生态诗的研究,美国内华达大学的斯科特·斯洛维克教授对著名生态诗人斯奈德的研究,以及"生态诗"这一术语的首先界定者、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教授伦纳德·西格杰对可持续诗的研究.可持续诗是当今生态诗的一个新发展,斯洛维克在其最新专著<走出去思考>(2008)里对这一诗坛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译文英文为斯洛维克教授于2008年5月所作的一次大会发言,文章不仅介绍了内华达大学生态文学课程的授课方式及主题,还通过对中外"可持续诗歌"的评介和生态思想的阐述,倡导我们关注生活中富于审美趣味的生态体验,对于国内生态文学教育与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五日至八日,香港中文大学与三联书店在香港举办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我校饶芄子教授、潘亚暾、翁光宇、卢菁光副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提交了论文。本刊港台文学研究专栏特将这些论文刊登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1日晚间,参加全国东方文学学会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共同举办的"东方文学学科发展史主题论坛"的东方文学学会理事共三十多人,在北京海淀区鄂尔多斯宾馆会议室,召开了理事会,就新一届学会的换届、改组问题、东方文学的学科建设问题进行了讨论.以下是会议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本刊和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于1997年5月8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了“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学术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的知名专家学者和新闻界人士30多人。现将刘国光教授在会上的发言予以刊登。其他专家学者的发言和会议情况将在本刊第4期发表,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问题研究学院中国历史教授陈学霖(HOK Lam Chen),作为美国的中国文化研究委员会学者代表团代表,在上海举行的小型学术交流会上作了有关美国研究中国史情况和中国经济史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的发言。发言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16.
第一届韩国中语中文学国际学术发表会于2 0 0 2年 5月 3日至 4日在延世大学“新千年馆”开幕。韩国中语中文学会会长全寅初 (延世大学教授 )主持了这次以“两岸中国语文学五十年研究之成就与方向”为主题并进行中国大陆和台湾之文学比较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第一天 ( 5月 3日 )上午开幕式后 ,主要学术报告有《中国文艺学的现在与未来》、《近五十年台湾研究中国古典小说之评述》、《新中国的甲骨学研究》及《台湾文学史》撰述的成就与检讨等等。第二天 ( 5月 4日 )的会议上 ,主要报告有《日本研究中国戏曲简介》、《左翼文学与现代中国》、…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12日,由暨南大学中文系、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饶芃子教授从教五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国际学术会议厅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2009年6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中国‘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思路专家咨询会”,会议邀请了国内六位知名专家,共商我国“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大计。参加咨询会的专家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任兴洲教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吴贵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来有为博士,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院长郑吉昌教授。郑吉昌教授结合国际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就我国“十二五”(2011—2015)期间服务业发展的宏观经济社会背景,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以及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思路作了发言。分析了“十二五”期间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重视的三组经济关系,前瞻,洼地提出了发展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几个重点。郑吉昌教授的发言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对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建言献策的积极作用,本刊特刊发其在专家咨询会上的发言提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全社会对中国的教育问题愈来愈关注,对教育改革的呼声愈来愈高.2009年5月30日下午,创建中国新文化(北京)论坛第十三次研讨会召开,会议由创建中国新文化论坛主席徐景安主持,四十余位学者、媒体工作者与会.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做了<中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体制改革>的主题报告.本刊特选登杨东平教授该主题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学术信息     
《学术界》2012,(9):254-255
本刊讯8月2-4日,第五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召开。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267名藏学学者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以"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为主旨,围绕"西藏社会变迁与国际藏学发展趋势"主题,分为历史、文献考古与艺术、根敦群培研究、宗教、梵文、因明、当代政治、可持续发展与民生保障(社会与经济)、文化、藏医药、语言与信息技术等11个专题展开讨论。本刊讯8月3-5日,第五届"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论坛"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与会专家围绕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的辩证关系,从文学、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保存了很多的民族原生文化,当下,文化的跨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