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5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我们在本刊主持专栏 ,迄今已将两年 ,不应再继续下去了 ,所以特请骆玉明先生来对本专栏作一总结式的发言 ,也是为了更加清楚地阐明我们举办这次讨论的一些想法。骆先生一连好几年在复旦大学主讲这门课程 ,对此有较深的体会。他在文章里有一段话值得注意 :“文学固然根源于并反映了现实生活 ,但在这同时 ,它更多地表现了意欲的生活、想像的生活 ,而这种意欲和想像的内容如果是合理的 ,便会改变现实生活的内容乃至人自身———所以它是人类求证其自由本质、创造其自身生活的一种方式 ;并且 ,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或证明和维护现实秩序的合理性 ,或…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     
我们这个专栏本期所载谈蓓芳教授和刘志荣先生的论文都显示了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正在扎实而深入地展开,我们为此深感欣喜。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倡导,至今已有十年了。在这十年间,举行了三次规模宏大的学术研讨会: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11,上海),上举两个单位和《文学评论》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学术研讨会(2004.4,上海),南京大学中文系、美国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学会(ACCL)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  相似文献   
3.
我在《从李贺诗歌看形象思维》(载1978年7月21日《文汇报》)的一条脚注中,对王文生同志和另一位同志合写的《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的形象思维问题》里的一项知识性错误曾有所辨正.最近,王文生同志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年第二期上发表了《再论古代文学中的形象思维问题——与章培恒同志商榷》一文,除了在脚注中对我的脚注进行谴责外,其正文也是对我那篇文章的猛烈抨击,斥为"违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反对理性认识"、"重复艺术是感性的直觉的错误观点",而且硬把我的论点与反革命分子胡风的"到处有生活,到处都有诗"的理论挂起钩来进行批判.至其手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就作者即将出版的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纲》中《导论》的一部分加以修改而成,着重论证我国五四新文学与我国古代文学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我国古代文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本已形成了与五四新文学相通的各种因素,并逐渐壮大,只是一直未占据主导地位;至五四运动前夕,包括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化的影响,促使这些因素迅猛发展,并成为主流,从而形成了五四新文学。但由于这一变化是在短时期内实现的,传统文学中不利于新文学生长的若干成分也被新文学继承了下来,在后来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6.
2005年6月23至26日,南京大学中文系和“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国际学会”联合在南京举办了“中国文学: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的“压轴戏”是邀请六位中外著名学者,就“中国文学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各做一主题发言。本刊请陈平原教授代为联络,征得各位教授的同意,将发言稿奉献给广大读者(按当初发言顺序排列)。对于会议组织者钱南秀教授(美国莱斯大学)和张宏生教授(南京大学)的鼎力襄助,本刊深致谢意。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开展“重写文学史”的讨论以来,十余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中国文学史的撰写有了重大的进步。但要取得新的突破,还面临着许多必须解决的问题。中国文学史的分期就是这样的问题之一。为了展示文学的演变,我们必须把它的发展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在文学上应各具首尾贯穿的特色,而在前一阶段与后一阶段之间则应在文学上有其分明的断限。只有有了这样的分期,我们才能较清晰地看到文学发展的脉络;但是,我们如果对文学发展的许多环节并不清楚,也就不能有准确的分期。以中国古代文学来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习惯以朝代分期,如唐代文…  相似文献   
8.
主持人的话     
我们在第一期专栏里发表的两篇文章,纯粹是抛砖引玉的意思,希望通过对90年代文学的文学史定位的争辩,唤起学术界朋友对文学史分期问题的关注。果然,令人高兴的是当《文汇报》的“学林”版介绍和摘录了专栏内容以后,引起了许多朋友参加讨论的兴趣,本期有丁帆教授的文章,对于近二十年的文学发展状况和90年代文学的定位发表了深入而独到的看法,这是我们要表示深切感谢的。其实,就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分期讨论而言,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学术界重新讨论的兴趣,并不是因为它的新鲜,而恰恰相反,因为它是一个延续了十多年的学者们集体…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     
本期本栏发表的两篇论文都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希望能引起重视。梁启超曾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文学时期的一个重要作家,但随着对中国文学史分期问题的认识日益明晰,他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早期作家这一点也开始受到重视,有人甚至把他在1901年所写的《举世皆我敌》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诗。然而,关于梁启超的实证研究却相当缺乏。《未刊〈梁启超与林献堂往来书札〉中的几个问题》是在这方面的一篇力作。许俊雅教授在台湾文学馆新发现一批梁启超游台往来书札,以梁启超与台湾遗老、栎社诗人林献堂的往来书信为主,还包括了与两人相关的亲朋好…  相似文献   
10.
《儒林外史》原书应为五十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今所见《儒林外史》的最早本子为嘉庆卧闲草堂本,共五十六回.但吴敬梓友人程晋芳却说《儒林外史》为五十卷(即五十回),金和又说此书原本为五十五卷;目前的研究者颇有信从金和之说的.但金说到底能否成立?《儒林外史》的原书到底应是多少回?这实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