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生态学角度去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就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生态发展逻辑.逻辑的第一步确立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的生态自然观;第二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和干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具有反自然性;第三步是走向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需要重新反思与构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借鉴吸收壁鸠鲁朴素能动自然观、黑格尔思辨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批判了过去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形成了人与自然特殊的有机论自然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有机自然观为树立人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意识、发展社会良性循环经济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而且也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始终存在着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强调了《资本论》的唯物主义基础;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不仅重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而且重视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以自然关系为模式来观察人类社会,提出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的过程,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生态伦理应实现从"以人为本"到"以生态环境为本"的思想转换,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中心主义.借助于自然观的演绎,确立了理性的合法性地位.全球化背景下的"以生态环境为本"的理念是对工业化背景下的理性在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误用之扬弃,同时这一理念一改过去把生态中心主义作为生态伦理核心理念的错误认识.这种转变在重新审定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把人与社会的关系纳入到生态伦理中,转换了伦理思维,扩大了伦理范围,深化了伦理意境,改变了伦理主题.  相似文献   

6.
分析马克思人本主义自然观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不难看出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互相依赖与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马克思唯物论历史观的视野中,人与自然当前的恶化状况之根源在于全球化经济—政治制度约束之下人的异化;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有待于社会制度的未来变革;并从实事求是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当前环境保护的可制度化的原则,以阐明环境困局的出路在于以能够制度化的思路来取代高调的道德宣言。  相似文献   

7.
冯贺 《理论界》2023,(1):15-20+94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因而人与自然关系就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基本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视角出发,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导致的人与自然异化关系及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批判;在此基础上,对作为历史之谜解答的、人与自然和解的共产主义,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阐释。同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社会形态,蕴含并体现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统一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8.
齐晓明 《北方论丛》2016,(2):121-125
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思想发端于早期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它直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矛盾,是分析和解决当代世界生态危机问题的重要理论资源。一方面,马克思批判了导致人和自然相分离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及资本的反生态性,阐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另一方面,马克思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极端的立场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片面主张,以人的实践为逻辑出发点,给予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价值阐释。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的解决,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社会形态,为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指明了社会变革之路。  相似文献   

9.
赵笑蕾 《兰州学刊》2014,(12):42-45
共产主义的必然实现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考察后得出的科学结论。马克思、恩格斯除了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反复论述了共产社会实现的历史条件之外,还从自然观的视域,即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物质自然观、生态自然观及历史自然观的角度对共产主义的实现作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坚持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统一.这种自然观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意蕴在于:要解决和克服自然异化问题不能从自然界中找原因,而应从人类社会找出路;突破了人与自然之间要么是征服、要么是服从的思维倾向,确立了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成的认识基点.  相似文献   

11.
鲍德里亚认为,在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之下,政治经济学只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符码",即虚幻的符号;在这一符码下,自然和人类都成为"经济要素";政治经济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实现支配自然。在鲍氏看来,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范式下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断裂的。然而,鲍德里亚的这一批判并不符合马克思的本意。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超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人与自然的对立是资本私有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生态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马克思生态哲学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剖析了人与自然之间内在的、有机的和本质的联系。该哲学体系从社会因素角度分析了自然异化,为解决当代生态问题提供了思路,为新的生态自然观提供了理论支撑,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多维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自然观呈现的是多维度、多视角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非常必要。论文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与解构,诠释了多视角下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英 《云梦学刊》2023,(2):102-107
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性日益遭受质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举人类中心主义旗帜,通过诠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现代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建构自然—文化—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感知性。在马克思那里,自然观与历史观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马克思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立场,但由于二者依据的自然科学背景以及面临的社会现实的不同,其自然观不尽相同: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的先后顺序问题上,二者具有一致性;但在人和自然界的主从关系问题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方式上,二者也存在着明显差异,特别重要的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此提出了自然界的极限问题,并坚持了技术中性论主张。  相似文献   

16.
生态伦理学是在现代性批判的语境下生长起来的,它遗传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性格。其对过度工业化和技术意识形态、特别是消费主义思潮等的批判具有实践价值。但我们能够接受的只能是一种弱化了的人类中心主义,即对"人与自然的等差式道德关联"的承诺,而不可能是任何非人类中心主义。"等差式道德关联"意味着人是永远的、当然的主体。生态文明决不意味着人的空场,而只是意味着人的真正解放,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彻底和解。  相似文献   

17.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对指导我们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是全面的生态批判,包含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方面。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维度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形成了科学而深刻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不是抽象的生态批判思想,而是实践的生态批判思想,即是在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解决实践问题的生态批判思想。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的实质,就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对资本主义农业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维度进行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马克思倾尽四十余年心血所撰写的经济学巨著,同时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思想: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本质的揭示,劳动作为中介完成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二是从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原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生态批判;三是对未来社会的生态描述,即在自由人联合体中实现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对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前提性界定是其生态思想的鲜明特征。通过人向自然、自然向人历史生成的探究,彰显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协同共生性以及人类历史发展的生态进化视野。马克思立足于人类发展的历史维度,准确把握劳动本质和辩证法的深刻内涵,坚持从现实出发的实践生成论路向,阐释了“两个完成”和“两个和解”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类全面发展趋向的多维视角。挖掘其深刻生态思想对当下中国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发展轨迹与理论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各个时期的理论文本有着浓厚的生态学意蕴,存在着一条明晰的生态思想发展线索:从早期突破自然主义传统,赋予自然概念以"社会一历史"性质,到中后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自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理论视域由此得以放大,其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阐释了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探究了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制度性根源,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制度变革方案,从而克服了其他生态理论的种种局限,对于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