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金圣叹的思想性格充满矛盾,其中的许多构成因素互相对立,这在他点评<水浒>的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他既维护封建制度,又崇尚率性而为;既沉溺于传统的文化意识,又能够从传统文化意识中站立起来.金圣叹外儒内庄,释心墨行,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情与理的尖锐冲突.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性格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的评论内涵丰富,仅将其视为政治斗争的需要失之简单。它的历史文化基因是中国儒家的“大同”文化传统,而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毛泽东这方面的思想既体现了他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意识,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意识。这充分表明,毛泽东确实堪称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对社会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在其古曲文学名著评改中,敢于突破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大胆揭露昏君酷吏的丑行,并深恶道学;敢于突破传统的审美观念,给小说戏曲以文学正宗的地位,对小说戏曲根梢必备、首尾俱全的情节,结局的大团圆模式予以背叛,并提出一整套小说或戏曲创作理论。金圣叹反传统思想、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既是他人生内驱力的表现,同时又是明末清初思想文化领域要求人性自由、个性解放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4.
《花月痕》的主人公韦痴珠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是由他时而激昂、时而凄恻的矛盾性格造成的,是一种性格悲剧。而这种矛盾性格实际上是传统儒家文化里理想人格和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所以又是一种文化悲剧。而这种文化悲剧在晚清出现,又有时代的必然,所以又是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5.
潘岳作为太康文学的重要作家,其生活的时代儒玄交织激荡。他既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又受玄学思想浸润,在复杂的政治坏境和思想氛围中,加之他坎坷艰险的仕宦经历,形成了其复杂而矛盾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6.
方鸿渐是无法摆脱他所处的生存困境的,一是因为当时中西方文化错位结合造成的畸形文化环境,二是因为巨大的文化落差使得他的文化性格中呈现的畸形特征不被容于社会。在传统文化氛围中,他的现代感觉察觉到这种氛围中的腐朽气息,因此他拒绝进入。但在表相的西方文化环境中,他的现代感觉与传统意识又与这种环境格格不入,他能看出其中的虚伪和荒谬,在尴尬的东西方文化夹缝中,他的性格得不到健全发展,一方面"和同随俗",一方面"滑稽玩世",使得他逐渐陷入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生活与刨怍有重大影响。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促使他在生活中乐于亲近自然,在创作中大量描写自然;魏晋名士风流感染郁达夫既批判现实,又避世归隐。甚至饮酒狎妓;隐逸思想则既促使他逃避世俗,又鼓励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决不与世俗妥协。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文化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之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时而猛烈批判,时而热烈赞扬。关于中国文明的未来,他既"提倡全盘西化",又强烈要求传统文化的复兴。然而在这些表面矛盾之下,仍然有其内在逻辑。以"价值一元论"为根本的出发点,胡适肯定人类共同的本质和价值追求,并进而确立了人类文化的普遍本质。文化的本质和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造就了中国文明过去的辉煌,西洋文化近代以来的核心要素促成了西洋文明当下的先进。这几个观点的相互融合,就是胡适文化思想表面矛盾之下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隋彬 《南都学坛》2004,24(4):63-64
"市民世界"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它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老舍习惯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其中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在他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或理想式市民。老舍描述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命运时,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意识,同时对传统的必然失落又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但他的可贵在于不忘在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10.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 ,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 ,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11.
泰戈尔的散文诗歌的魅力在于它的对"爱"--那种充溢于宇宙万物当中的暖融融的爱意--的吟唱.不同于印度传统精神中的"寂然于万物",泰戈尔思想中有着西方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个体意识和对和谐完整、统一宁静的追求,使得他的散文诗歌中的生命意识既区别于印度传统又远离了西方哲学、文学中的生命意识观.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被誉为“思想家的小说”,因而对其作者吴赦梓思想的研究也就成为《儒林外史》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吴敬梓的思想是丰富而复杂的,其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时代思潮的浸染。从总体上看,他的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但在有些方面,他的思想又表现出矛盾、甚至对立的特征。这种复杂性在吴敬梓的生活和他的文学创作中都有较为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对生命十分珍视,非常留念,同时又不得不美化死亡来摆脱他对生的焦虑。他经常处于痛不欲生与害怕死亡和重生与羡死的矛盾中。于是他采用了在生存中注入死亡意识以及以生存意识去看待死亡的方法来解决这些矛盾。其生死观与老庄的思想是一脉相存的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文化的视角对宋江的性格作了深层次的分析,认为他既是梁山事业的缔造者,又是梁山悲剧的制造者,忠与义矛盾对立地统一在他的思想中,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他的一切看似难以理解的言行都可以从他复杂的性格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金圣叹在他的小说评点中认为创作真实性格的根据就在于通过对性格发生条件的模拟内省来求得真切体验。这种以体验为关捩的审美心理机制强调人物个性化的思想,重视人物行为主观动机与态度。这种侧重微观、感性的性格理论尽管避免了把人物的生动性化为一堆社会学标签,但是,它也给他的人物性格理论带来明显的唯心论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性为背景的社会理论在发展中形成了实证、解释和批判的思想传统。这三大思想传统既凸显着现代性社会理论发展的内在矛盾,又使得现代性社会理论在发展中保持着内在的张力。在我们看来,现代性问题意识与社会理论思想传统的变革,是当代西方社会理论发展的双重逻辑。当代社会理论需要以此为基点,开辟出能引导社会健康发展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金圣叹论鲁达形象的塑造周书文不同的人物形象往往要运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塑造,而不同的艺术手段在不同艺术形象的塑造中,又体现着某种共通性的艺术规律。金圣叹对鲁达爽宜、急躁、勇猛又热心助人的性格特色,极为推崇,指出“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  相似文献   

18.
探讨传统与特色的问题,处理好继承传统与突破发展传统的关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侧面。我们的文艺必须反映人民群众在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中遇到的复杂矛盾,表现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自由自觉创造的本质力量;反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现代生活中的实际指导作用。我们必须继承发扬革命文艺的优秀传统,批判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包括古典美学思想和儒、道、佛思想传统中有价值的部分,同时又确立现代意识,正确对待西方现代主义文艺的挑战及其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贵族青年知识分子 ,贾宝玉的性格是矛盾的。他既不能摆脱阶级和出身所给予他的束缚 ,却又对此感到厌恶和不满 ;他既不能与他所属的那个阶层同流合污 ,却又不能在另一个阶层———下层人民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 ,他仅仅是走向衰落的封建社会里一个“多余人”。当然 ,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戏剧家曹禺和40年代享誉文坛的作家张爱玲,分别在她们的作品中塑造了典型的女性形象──繁漪和流苏,两个女性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性格气质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有相异的地方。她们在反封建专制、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思潮的冲击和激荡中敢于追求个性自由,而且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但在她们深层意识中还有传统的一面。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未使她们摆脱男性中心意识,而在新环境中陷入了女性传统文化意识复归的怪圈。另一方面由于思想性格的不同,她们的追求、抗争存在着差异,这又造成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