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老舍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形成源于很多方面,东西文化和文学影响是重要的生成机制。东西方幽默讽刺艺术的影响在老舍创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老舍"取益"于狄更斯及中国传统小说的幽默艺术,而某些弊端也可以从那里找到根源。老舍在东西方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下,致力于改造国民性的思考,形成了检讨传统文化、批判国民性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2.
老舍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独树一帜。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与鲁迅、张天翼、钱钟书和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名家的幽默艺术互有异同。喜感因素和悲感因素相交织 ,构成了老舍小说幽默艺术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3.
李红 《齐鲁学刊》2004,(3):147-149
老舍的小说创作存在着以批判意图为支撑的"显在结构"和以本人无意流泄的市民情致为支撑的"潜在结构"两套话语系统。"显在"层面上他致力于对国事民瘼、文化人性的批判,"潜在"层面上则又对批判对象表现出一种温婉的认同。这种情感与理性、"发愤"与"发笑"之间的相互争辩和质疑彰显了老舍作品的歧义与复杂,使其具备了多重索解的内涵,也成就了老舍独步文坛的艺术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艺术是人性的生成。因此,艺术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对应于人性生成的三个阶段,艺术教育也分为三个层次。审美是人性历史的最高成就,因此,艺术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审美教育。纯技巧和道德化的艺术教育是对艺术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杨迎平 《齐鲁学刊》2012,(5):145-148
当中国现代话剧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方法作为话剧的唯一创作方法的时候,老舍却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的戏曲与曲艺,并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中国现代戏剧。《茶馆》便是老舍将中国传统艺术融进话剧的典范,目的有两点:第一,为了"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第二,将传统的"玩艺儿"保留下来。继承古典戏曲的象征性与舞台假定性,并向传统曲艺学习语言,特别是将相声的表现方式运用于话剧中,推陈出新,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话剧之路。  相似文献   

6.
以柔靡婉丽为其主要风格特色的花间词派 ,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本文从作品深层和整体美学效果入手 ,从词的意境、心理刻画、意象、词藻、色彩等面 ,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探讨了花间词所取得的辉煌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作为直观艺术的戏剧,老舍剧作首先呈现给观众(读者)的是一片活生生的真实生活和活动其中的充满血肉生命的人物。不断探索老舍创作的发端,探讨作家如何从生活出发,根据不同的题材要求和审美意向进行艺术的构思,从而把特定的生活、思想、感情升华为戏剧艺术的造境,是探讨老舍戏剧艺术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8.
从写《残雾》起,老舍就把他在小说领域里所擅长的幽默艺术运用于话剧领域,而且随着剧作技巧的完善和剧作风格的形成,幽默也臻于成熟。老舍作为“幽默剧作家”,比之他作为“幽默小说家”,其幽默艺术具有更加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也具有更鲜明的肯定性与抒情性。 在探讨老舍幽默的总体特征时,我们必须注意老舍幽默所体现的幽默的共性与个性、联系与区别,以及老舍本人对幽默的看法。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独具风采的老舍幽默。  相似文献   

9.
刘艳 《理论界》2005,(12):185-185,F0003
在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生涯中,同喜剧、悲剧等艺术成就相比,他的历史剧常常被忽略。本文从分析莎士比亚历史剧创作的艺术成就入手,探索了莎翁对写作历史剧基本原则的新的创见。  相似文献   

10.
刘中顼 《船山学刊》2005,(1):129-131
本文通过对老舍戏剧理论与戏剧创作的分析,论述了老舍对我国古代传统戏曲在戏剧观念、戏剧结构、戏剧艺术和戏剧语言等多方面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诉讼艺术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仁 《社会科学》2007,25(4):86-96
诉讼艺术(含司法艺术)是指在各种诉讼实践活动中,当事人和司法机关创造性地运用法律解决社会纷争的方式和方法。它是人类法律智慧的结晶和表现形态,甚至代表着法律艺术的最高成就,因而人们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对诉讼艺术的研究和运用。在简述诉讼艺术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扼要评述了国内外当代诉讼艺术研究基本情况,并审视了对中国传统诉讼艺术的研究实绩与缺陷。  相似文献   

12.
孙小玲 《阴山学刊》2004,17(3):38-41
《茶馆》对传统久远的亚里斯多德戏剧观念予以了大胆突破,它不推崇情节(行动),而是以人物(叙述)取胜。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茶馆》则以"面式"叙事结构、充满历史感的宏大艺术构思、叙事诗般的讲述方式,以及"陌生化"技巧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表现出与世界文艺的相通融合。老舍先生以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意识和不拘一格、扬弃整合的创造性劳动,赋予了《茶馆》以开放性、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寻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顾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毕生的创作生活,多方面地剖析了老舍在寻找“自己”与寻找社会、时代的创作中,不断寻求恰当融合点的艰难、曲折、困惑、失误、局限及其辉煌的成就;总结论述了老舍在创作的“寻找”中,不断调整、发展、充实、扩大“自己”的经验及其执着的“寻找”精神。老舍先生的“寻找”,颇能给后人以许多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14.
宋曰家 《东岳论丛》2001,22(1):123-127
巴金与老舍是并肩而立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大家 ,各有其鲜明而独到的艺术特色。老舍以幽默胜 ,巴金以激情的倾诉为长 ;老舍以市民社会小说名世 ,巴金以家族系列小说而著称 ;老舍擅长描写市民社会的众生相 ,巴金则善于揭示家庭内外知识青年的精神世界。巴金与老舍尽管在创作上有种种明显的不同 ,然而却是心灵相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重点分析了老舍《蛤藻集》中的诸篇小说,认为这些作品如果还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西文化论争的语境中当能获得一种新的阐释。此时关于"中国本位文化""全盘西化""读经"等的文化论争激发了老舍的文化思考,而艺术地把握生活的方式又使得老舍显现出更为深邃的历史文化眼光。超越派性立场的老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商业文化、武术文化的现代命运、对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有着独到的艺术展呈,对当时的复古思潮也给予了有力的回应,而真正地继承传统文化并加以创作性的转化则是老舍一以贯之的关注中心。本文也结合老舍作品发表的报刊,对老舍的文化立场所具有的历史和现实的意义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中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艺术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区别,并分别以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是,将科学与艺术的思维方式截然割裂的做法违背了科学与艺术同根共源的本质,对教育模式产生了不良影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体现了辩证和美学的光辉,科学与艺术的思维的协同将对人的创造性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人们只有兼备科学与艺术两方面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应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在艺术理论史上,人们以再现说、表现说、作品论等理论来论说艺术的本体。20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的代表人物马利坦在艺术理论领域中,运用并创造性地发挥圣托马斯·阿奎那学说的理论原则研究艺术,从灵魂的本质以及灵魂与艺术的关系来考察艺术本体,并结合其艺术理论对现代艺术的成就和不足给予精辟的批评,丰富了托马斯主义。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成熟的作家,一般都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老舍突出艺术特色之一是幽默。而老舍的幽默,又绝不同于其他作家的幽默,正象每种花都有自己的颜色和芳香一样。比如,鲁迅的幽默,犀利、深沉;钱钟书的幽默,温文、儒雅;张天翼的幽默、冷漠、无情。那么,老舍的幽默特色是什么呢?一、幽默的悲剧性“真正杰出的幽默家的笑声中,永远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①。老舍正是这样一位幽默作家。读者从老舍作品的“笑声中”,可以听到“忧郁与严肃的声调”。换言之,寓悲于喜,在喜剧的形式里,蕴含着悲剧的内容,即是老舍的幽默特色…  相似文献   

19.
老舍早年深受"幽默"这种特殊的艺术的思想表现形式的影响,其小说作品非常契合西方关于"幽默"的观念。作者对中外老舍研究史进行了回顾,认为关于老舍的小说美学及幽默关系的课题迄今尚未成为系统研究的对象。作者亦对"幽默"这个新词在中国的引进史进行了追溯,认为老舍的幽默观与林语堂、鲁迅存在着差异。为了系统地研究老舍的幽默观,必须关注可能给予作家以影响的出身因素(民族、家庭、童年、环境等)及各种文学传统(中国、北京、满族、西方等),还须审视作家的哲学思想及其小说作品的各种艺术要素,等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证了徐速创作方法的多样性及其小说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格特征,分析了徐速小说成功的原因,认为徐速的小说艺术成就应被视为中国现代小说艺术的宝贵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