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嘉定钱大昕全集》本《恒言录》点校质量较高,其中也存在破句、不当分而分、当分不分、书名人名误标失标、叙述语误为引文、引文误为叙述语、漏改漏校等问题。本文胪举50处略作商讨。  相似文献   

2.
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约15首(篇),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并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说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为正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姑發(聑日)反”,我考之为諸樊,有文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六三年第三期,并附銘文摹本。在这三十六字中,有的字从拓片看象是剝蝕,有的似被銹掩,映摹之初,虽几經考虑写訂,仍不能无惑。第三句“才囗之”,推理为“在囗之歲”,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谈》一书是高等教育教材 ,在校勘等方面却有一些误漏 ,本文以其它历史资料为佐证对书中误漏加以指正  相似文献   

5.
文章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 35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的具体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列举笔者的编年初探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共列举《元稹年谱》误编、漏编以及编年不确的诗文编年计约 2 6首 ,在标示《年谱》编年疏误诗文之后 ,先全面引述《年谱》编年理由 ,然后笔者扼要指出《年谱》编年疏误所在 ,列举笔者的编年新解及其理由。从而比较客观地表述了元稹诗文创作的本来面貌 ,为准确理解元稹诗文原意提供可信的材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天一阁本《石鼓文》,自全祖望发现后,先后被数次重摹,甚至在光绪年间重摹至国学韩文公祠与石鼓原物交相辉映。因此本毁于咸丰兵燹,后世多以重摹本为参考,故对其递藏少有梳理。全祖望是此本的最早著录者,但其所录诸家递藏时,存在顺序颠倒,致使后世对此本递藏之误读延续200余年。递藏者的改变,使得此本的传拓年代成为新问题。借助钱大昕、张燕昌等相关文献,基本可以推测此本的年代应在北宋中后期的70余年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宋诗话全编》元《郭思诗话》、《何文诗话》、《郑震诗话》、《郑起诗话》、《吴炯诗话》、《吴处厚诗话》、《范温诗话》等《解题》中的误漏作出了举正  相似文献   

9.
音注校勘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涉及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知识,李善《文选注》中的音注校勘盲点较多,注校工作并未终结。今选取前人未校勘的疑难音注为研究对象,校释43则疑难音注,其中把形符作声符致误1例,字形近似而致误22例,正、俗、通、别、或体等转写而致误10例,传抄刊刻脱漏而致误1例,类化造成的讹误1例,误认联绵词的字形1例,乱改联绵词的字音1例,给被训释字注训释字的音3例,义同换读而致误2例,阙疑不校1例。详加校正或解释上述疑难音注,以期对李善《文选注》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10.
薛瑞生先生在《东坡词编年笺证》中标注的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有22处,中山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郭幸妮以该书为依据,考索出东坡词运用的《世说新语》典故达53例。在此基础上,经过考辨后,对之进行再补充,另外考索出28例。其中包括:①薛笺漏注或误为它注的5处。②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为宜的2处。③薛笺注引《晋书》,而似以典出《世说新语》刘孝标注为宜的1处。④同出自一典故,薛笺只注引了其中一处,其余诸处不加注的18处。⑤在叶嘉莹先生主编的《苏轼词新释辑评》正编部分(确认词)的《意难忘》阕(此阕薛笺未录)中找到2处。  相似文献   

11.
在甲骨文研究的早期阶段,罗振玉当数第一位功臣:他帮助了《铁云藏龟》和《契文举例》的出版;亲自搜集和公布了大量的甲骨文资料;在考释文字时大胆纠正《说文》的违失;用"由许书以溯金文,由金文以窥书契"的方法考释出560多个甲骨文字;在已识文字的基础上,罗振玉进一步"考求典制、稽证旧闻",探索商代历史、礼制和文化,为甲骨学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2.
近二十年来的甲骨文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 2 0年来 ,甲骨文研究有长足进步 ,且呈空前繁荣景象。本文从“研究的盛况”、“主要的成就”和“重要的论争”三个方面作了回顾与小结 ,以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13.
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字和用它刻写的甲骨卜辞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社会风貌的痕迹。关乎民生大计的农业生产在甲骨文和卜辞上都有其原始古朴而又生动形象的表现。这种文字与文化在甲骨上的结合,为我们探寻殷商时期的农业文明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分析甲骨文及卜辞,参考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主要从字形这一微观视角,印证和补充传世文献中记录的商代农业生产规模、商代农业生产工具及农业生产工艺,重现商代农业生产的场景,为我们理解、感受商代农业文明提供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使中国的语言文字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本文以一百年来中外学者对甲骨文的集、发掘、著录、研究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的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论述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对古文字学和汉语史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肯定了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成就的宏观概述的基础上,从“甲骨文字的本体研究”、“甲骨文字的应用研究”、“甲骨文字的相关研究”等三个主要方面,对21世纪甲骨文的研究作了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虽然只是商代后期的占卜文字(后来又包括西周甲骨文),但它却如同一部不藏善不隐恶的信史,记载了华夏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诸如政治、哲学、经济、宗教等等。其中也比较全面地记载了中国古代女性的辉煌和喜悦、厄运与悲苦,使人能从中看到中国古代女性的音容笑貌,也能听到她们的低沉呻吟。  相似文献   

17.
柯昌济先生是我国上世纪著名的甲骨金石学者,曾同容庚、商承祚、唐兰一起被王国维誉为中国当时古文字学研究中极具实力的"四少年"。柯氏早期甲骨文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殷虚书契补释》一书中,此书由于印数较少且释字不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梳理《殷虚书契补释》一书基础上,试对柯氏在早期甲骨文研究方面的成就和不足稍做总结,望能为我们更为科学地评价柯氏在甲骨学史上的地位提供有益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学角度看,甲骨文具有鲜明的文学特征,而且,甲骨文作为现存最早的书面文学,是后来中国灿烂文学的源头。  相似文献   

19.
借助于普通文字学和比较文字学理论的指导,可对所选取的商代甲骨文和古埃及圣书字中的象形字作比较研究。通过对所选取的104个圣书字象形字与290个甲骨文象形字的多方面比较,可发现:圣书字象形字根据用字需求呈现出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兼类用法,最终变成了意音文字。  相似文献   

20.
张铮 《东方论坛》2007,(6):92-94
"殷商文化"是我们上古文明之一,它的国家性质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关于"殷商"的正名和族属问题,许多学者都做过探讨.我们在对照甲骨文、商周金文以及先泰特别是西周时期的文献后,认为"殷商"的分称与合称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含义的,"殷"、"商"所指代的含义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