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人类学进行田野调查,可反映出音乐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变化。音乐人类学田野工作既是资料的搜集,又是典型的特定范式进行的理论生成活动,不同的田野调查会因其所遵循范式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田野调查是音乐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途径,也是音乐人类学理论架构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学被梅里亚姆解释为研究的是“文化中的音乐”。民族音乐学中的田野工作是借鉴的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将这些理论与自身相结合。当下田野工作是民族音乐学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基础性环节。如果没有田野工作,那么也就没有民族音乐学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了。因此,本文将从记录与保存音乐、分析与理解音乐、传播与展示音乐三个方面探讨民族音乐学视域中田野工作的目的与作用。希望通过此文的分析,可以使民族音乐学的学者们在进行田野工作时,能够更好地去对每一个田野工作步骤进行细致的把握,最后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中的音乐。  相似文献   

3.
这些年,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被广泛引入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中,尤其是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指出了艺术史传统研究在方向和方法上的不足,探讨田野工作方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的优势,并就如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具体应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4.
就文化人类学而言,一方面,"田野调查"日益成为其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界定标识;另一方面,学界对"田野调查"何以成其为"田野调查",至今未有明晰的界定方法."田野调查"这种悖论性的长期存在,势必将影响到后续的研究工作.本文尝试通过对人类学田野调查的多角度考察与论证,提出了"田野性"这一概念,以期运用"田野性"对广义田野调查进行再认识,达到较准确地对人类学田野调查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类学的田野调研,古今文献不可或缺,经由专业分析和现场判定得出新鲜的文化诠释,是人类学的擅长。田野实践的方法论选择是首要的,它决定了诠释与应用的根本方向;整体性原则与多样性文化思考还是人类学应用性实践的重要认识论根据。谈到田野工作的具体方法,特别是团队式的田野调研往往需要先行设计,长时段的规划与合作,是集思广益获得递进性重大结论的前提。人类学史上连续展示的理论与方法,并不是为了挪用和套用,而是协助人们在新的田野考察中实现思想的转换(所谓悟性),得以论证、展示与实现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6.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本文论述了田野调查在土家族研究各阶段中的运用及其特点 ,从中也可以看出田野调查在中国民族学研究中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田野考察是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方式之一.做好田野考察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通过互相调查、摆正"自我"与"他者"的立场定位、抛却文化等级主义思想、减少"观察者效应"等方法进入田野.田野考察的最终目的是弄清事实真相、摸清规律,通过走出"他者"、反观"自我",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重视理论的价值,走出田野,促进人类学向着日臻成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走向田野     
文章认为田野作业是进行民俗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提炼民俗学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田野调查是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获取一手资料的基本途径,也是民族志架构的源泉。对于田野调查,笔者认为:它对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参与观察、主位解释法、文化相对主义论三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0.
郭建勋 《民族学刊》2012,3(6):28-35,97-98
中国人类学田野调查地点的选择大致有汉人村落、边疆和民族地区及城市三个类型,其中还涉及到"家乡"田野的问题。今天选择田野点,既要在学理上突破视家乡为田野盲区的做法,同时也要避免视家乡为天然田野点的想法,在遵循人类学田野调查传统和学科共有立足点的基础上,强调调查者与调查点的距离感和研究感,力避因身份与情感而使调查者失去客位位置。同时,又要避免视异域为遥远异邦的做法,以一种整体和比较的视野,将调查点的区域与民族、历史与现实因素纳入其中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1.
就作者多年参加田野调查的体会,联系中国语言的实际和语言研究的任务,谈谈田野调查中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全文分三部分:田野调查是获得语料的一个主要途径;田野调查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田野调查是语言研究的永恒任务.  相似文献   

12.
早期民俗学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考察作为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是近现代以来的人文现象。本文通过追述20世纪早期民俗学者的田野考察活动及其方法论探索,以及他们的困惑、遭遇、成败得失等等。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新兴的学术方法是如何在自觉意识的指导下,经由“田野意识———追求数量———寻求规范”的有趣实践,从而成为一个学科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田野调查贯穿了民俗学学科始终,而"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则是中国民俗学田野调查史上重要的一次调查.本文通过概述"中国地方戏与仪式之研究"计划及其实施,从田野调查的角度总结"计划"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一望无际金黄的田野里,她捧着饱满的麦穗,镶着假牙的嘴乐开了花,灰白的发丝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着点点星光,任凭脸上的沟壑爬满时光的藤蔓……"这是南国山乡田野一位劳动老人的笑脸,灿烂的笑,是劳动者的骄傲,是收获的欣喜,是山乡田野的美丽与灿烂。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田野调查研究方法被广泛引入少数民族艺术的研究中,尤其是少数民族艺术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指出了艺术史传统研究在方向和方法上的不足,探讨田野工作方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的优势,并就如何在少数民族艺术史研究中,具体应用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口述史的田野作业和文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后的记忆>是近年口述史作品中有代表性的一部.但作者侧重文献导向的田野作业,而对口述历史应有的"口述特性"在文本化的叙事中的呈现关注不够."叙事"与"分析"两种史学写作传统交替为主,却始终并存.反映出"叙事"手法在历史编撰中的地位不容低估.口述材料在被整理改编为印刷文本时,被访人难免陷进尴尬的"他者"境地;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为扭转口述田野关系中非对称的主客关系提供有效的物质保证,新的口述历史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7.
无论表现如何不同,人类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形成关于对象文化的认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认识的特殊性在于它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田野作业的基础性使人类学研究的经验性与实证性得到充分强调,与此同时,也可能让研究者陷入未经反思的实在论承诺,以致忽视必不可少的认识论考量.不幸的是,这一倾向在目前的人类学界仍然很普遍.在此背景下,本文借田野中"何物存在"这个问题引出关于人类学实在观的讨论,在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情境中审视实在论的困局和不可避免的建构性,进而从理论的维度反现人类学表层实在、深层实在、关系实在和解构实在四种实在现的变更脉络,为人类学实在现的建构与反思创造必要的认识论语境.  相似文献   

18.
田野报告,不仅描述田野资料,也是学者知识增殖的结果。在民俗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中,获取田野资料和撰写田野报告,是一种理论兼技术上的正规训练。本文重点讨论了在研究生教学中阐释田野报告的视点、理念与技巧。  相似文献   

19.
昌黎地秧歌因历史变革发展跌宕起伏,为促进昌黎地秧歌更好地创新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昌黎文化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艺人、亲自参与创新实践等田野实践,对昌黎地秧歌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昌黎地秧歌真正存在的社会价值意义。当今历史条件下国家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激发年轻人对优秀文化创新实践再研究的工作热情,为昌黎地秧歌与民间优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中文学界,巴特因其族群边界研究而广为人知,但巴特在人类学思想史上的贡献远超于此。巴特一生寄情田野,始终保持对经验世界的好奇,从当地人的思想、行为出发,追寻事实之后的义理呈现。其研究涉及生态、政治、经济、种族、仪式和宇宙观、复杂文明和知识传统等领域,其多元多样研究的背后却保持着稳定的智识基础,即,对具体的人的关怀,从不同处境中的人的感受、思想、关系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结构与历史过程,将田野工作与人类学知识生产真切结合起来。因此,本文意图通过辨识、反思巴特的田野际遇、理论思想与知识形成,重启识人辨世的人类学知识之旅,进而回归一般意义的说理论证与智识追求,以应对当下新生现象转瞬即逝、人类学知识生产碎片化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