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7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人类学对现代组织及其文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相对于传统乡村组织的现代企业组织的人类学研究历程的检视,阐述了组织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着眼点、理论导向以及研究特征,说明田野参与观察中的"组织"仍处于大文化(诸如族群、国别与区域文化)的内涵之中.本文还涉及企业组织在今日快速的全球化进程中,何以主动地进行文化变迁来应对与适应世界.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族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学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风采。他从一股清彻的泉源走来,虽历经坎坷,却脚踏实地,如今正走在通向未来的征途中。为了赢得中国民族学的光明前途。我们应对中国民族学画一个轮廓,做出恰当的估计,既不渲染成就,也不掩饰不足,并不断校正前进的方向。为此,确实有许多值得落笔之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回访的非人类学视角和回访的人类学传统 ,对回访和人类学再研究进行了纲领性阐述 ,指出人类家和人类学回访同诗人和诗歌 ,人类学家以及人类学著作同文学家以及文学作品之间的相通之处和区别所在 ,并以典型的个案为例 ,形象地说明了回访的人类学传统。  相似文献   
4.
关于人类起源的劳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人类起源的劳动理论人类的动物起源论创立以后,达尔文主义对这一理论深信不移。至此,从未被探讨过的有关人类起源的动力问题和掌握这一过程的规律性问题被提到了日程上。在赫胥黎和弗格特专门介绍人类起源于动物的证据的早期著作中,解决人类起源的动力问题被归结为由达尔文揭示的、有重大价值的生物进化规律——自然选择作用于人的结果。达尔文的早期追随者坚信  相似文献   
5.
早期农人的基本经济-文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农业是人类社会大部分地区最重要的经济部门。В·И·维尔纳茨基并非偶然地写道:农业的发明决定了人类的整个未来。在早期农业的形成中起了颇为重要作用的是已专业化、有步骤的采集业和狩猎业。的确,在野生植物的固定采集者那里曾存在着种植区,附近有固定的居民点,相应的收获工具和加工工具。生产经济的起源同前农业经济的综合性质有关。在前农业经济中,采集业最稳定地保障了人们的食物产品。古代的采集者渐渐地学会并积累了不少有关植物的知识,包括照看某些种类的植物、收获的方法以及足够复  相似文献   
6.
哈尼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总计105万余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勐海、勐腊县以及思茅地区澜沧、孟连县等地的哈尼族,概称爱尼人,解放前曾沿用阿卡的称谓。作为哈尼族重要支系的爱尼人的分布区一直伸延至缅甸、老挝和泰国等地。在西文民族学著作中,往往把国外的爱尼人称为阿卡(Akha)。阿卡本是傣语贬称,但其带有侮辱、蔑视的含义并不为多数山地土著所知,故长久以来约定俗成,以至不少地区的爱尼人也自称阿卡。  相似文献   
7.
父系家族公社(或称父系大家族)形态是原始社会史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两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的考察与研究愈来愈广泛、细致,使人们逐渐看到,摆在人们面前的一系列家族公社实例在其结构上并非划一,各地区家族公社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斯文在本世纪中叶曾主张家族公社存在“民主型”与“父权型”之分,这一分类在历史、民族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8.
庄孔韶  冯跃 《社会科学》2006,(1):106-114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独生子女教育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人类学有其独特的考察视角。影片《我妻我女》通过捕捉一对母女生活中的交往过程,展示了独生子女家庭在应对急剧变化的外在世界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这一作品展示了教育人类学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独特维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学学科的发展,文化概念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主线是文化从自足的、平衡的实体概念变成了动态的、无边界的过程概念。于是,文化在被引入组织研究之后,伴随着现代社会组织本身的变迁和对组织认识的递增,激发了不同的研究旨趣和侧重,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视角,即文化作为变量和文化作为根隐喻。文化作为独立变量或属性的视角进入组织研究,催生了组织文化研究;将文化作为根隐喻的观点,则提供了认识组织构拟与转换的新角度。近十余年来,中国人类学家一方面扩大了对多类型组织的田野剖析,探讨多样性文化根隐喻之含义,另一方面也探讨了学院派文化诠释的可能的应用性意义与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0.
题记:作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重建以来的第一批研究生,庄孔韶教授自1978年师从林耀华、黄淑娉两位先生从事学术研究开始,亲历了学科30年的发展历程。从原始社会史的学习入手,到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的专业训练,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汉人社会研究,到90年代以来积极投身于人类学的应用研究,可以说,在他关注的每一个领域都有贡献于学界的研究成果。为了呈现这位人类学家从事研究的行进脉络、探索的理路、思考的灵感和人生体悟,2010年12月3日,2011年1月2日和15日,采访者三次聆听庄孔韶教授畅谈,分享了其行旅与悟道的过程。现辑录成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