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整个社会来讲,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增强有其积极性。但伴随着法律意识增强的是人们在法律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误区:立法就等于法律;以为法律之外什么都可为,而且有可为的权利;法律是万能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之匙;有法律意识就等于会告状。本文认为必须从理论上认识和澄清这些法律认识的误区,才能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也才能为法治社会营造必要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法律现实的认识和反映 ,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理论、思想观念和心理的总称。法律意识包括人们对法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的认识 ,对法的要求和态度 ,对现行法的理解和衡量 ,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理解和衡量。法律意识既可表现为系统的思想、学说 ,也可表现为零散的看法和观点。法律意识是一个多层次 ,多要素构成的系统 ,它包括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体系两方面。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有对经济基础的依赖性 ,认识阶段性 ,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 ,作为特殊社会意识 ,具有鲜明的阶级…  相似文献   

3.
试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新时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偏低,表现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制观念淡漠,法律意识不强等问题上,需要全社会,特别是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这是实现依法治国百年大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法律文化背景下,通说认为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在欧洲,法律意识还不是普遍使用的法学专业概念。中国与美国在对法律意识的基本含义的理解上存在着很大不同。美国学者一般认为,法律意识指社会特定时期任何人所具有的关于法律的性质、功能、作用的思想。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是不相同的。法制观念是法律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法律意识的全部。法律意识与意识形态既是不同的事物.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系列课程之一,是我国大学生必修的公共法制教育课,它承担着在高校大学生中普及法律文化,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法律基础课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应充分利用这门课程,加强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但在高校法律基础教学实际中,一直存在一些错误认识,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准确认识和把握基础课的性质,提正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6.
法律意识之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法律意识的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的问题 ,即法律意识与其外部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律意识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问题 ,法律意识的外部结构与法律意识的内部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从法律意识与法律制度的关系看 ,法律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与法律制度之间的中介 ,法律意识是法律制度产生的主观意识基础 ,是法律意识的制度凝结 ;从法律意识内部的横向结构来看 ,法律意识有法律知识、法律理想、法律感情、法律意志、法律评价、法律信仰等要素所构成 ;从法律意识的纵深结构来看 ,法律意识由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形态三个层次所构成。  相似文献   

7.
邓书毅  邓云涛 《理论界》2006,(7):122-123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区1550名大学生的调查采访,发现当前大学生性观念的开放与防范艾滋病知识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大学生的性观念日益开放,对性行为的态度也更趋积极健康,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对艾滋病人的同情关爱与恐惧排斥心理并存。同时,大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渠道非常匮乏,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和获得途径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8.
必备的法律素养,是当代公民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立足社会的核心要件.然而频繁发生的各类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成为干扰社会秩序的严重问题,同时也说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十分薄弱,法律素养较为缺乏.鉴于此,从高校法制教育实践角度对目前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和对策思考两方面的分析入手,探寻了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如何卓有成效地对师范大学生进行法律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一直是高校思想教育界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师范大学生处于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法律关系之中,这一现实,决定了当代师范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主导。他们较系统地受过社会主义法律知识(理论)的教育,以及遵法意识教育和守法行为习惯的训练。他们对现存的社会主义的法律关系是认同的,对现存的法律是信守的。当然,也必须看  相似文献   

10.
禹政敏  刘锐 《理论界》2004,(4):117-118
一、提高公务员行政法律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直接影响和决定其对依法行政的态度。可以说,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渗透于行政法制工作的各个环节,影响行政法治的进程。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作为执法者,是否具有充分的法律知识、丰富的执法经验、强烈的正义感和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新问题和在缺乏法律明确规定时所表现出来的对问题的理解、决断,决定了法律被执行的情况,影响法律作用的发挥。随着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公务员的行政法律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公务员必须树立以下行政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法治现状。信息时代大学生对待个人信息这一法律问题的态度,直接反映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低下的原因,从大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三个角度探讨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路径,高校、社会要承担起责任,培养具有法律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经调查发现,目前河南省青少年的法律观念普遍提高,法治思想已深入人心,维权意识已经觉醒,但却存在着法律知识较贫乏并普遍注重实用性,法律观念中仍存在许多误区,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较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的法律观点和法律情感的总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则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新技的要求、认识和态度。 一个国家可以有统一的法律体系,但其公民不可能都有统一的法律意识。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虽然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藐视法律,以身试法,走上犯罪道路就是最好的注释。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首先就取决于人民的法律意识,特别是执政党的法律意识水平。社会主义法律代表人民的法律要求,它代表并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般来讲,社会主义法律是能够得到人民遵守的。但是公民的遵法守法意识不是天然的,而是在一定的法律意识指导下实现公民的法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所谓法律意识,乃是人脑对于社会法律现象的反映,即人们关于社会法律现象的心  相似文献   

15.
法律意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等各种要素整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法律思维方式是法律意识中不可或缺的渗透性因素,它对法律心理、法律观念、法律思想体系均起重要的制约作用。因此,欲实现法律意识现代化首先就必须转变法律思维方式并努力培植公民对法律信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评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法律缺失的原因,并试图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法律,构建大学生现代法律理念及应具有的全新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本体是知识产权存在的终极根据,对此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观点.符号世界的发现为知识产权本体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促进了人们对于知识与符号、法律与符号世界两组关系的认识.从知识与符号关系上看.知识产权是一种符号产权.在法律与符号世界二者关系的角度上,知识产权是法律对符号世界中的知识资源的有限支配权,是一项符号世界中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为此,应从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思维、法律能力四个层面正确界定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内涵,通过直接教育法、间接教育法和刺激教育法等手段和途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19.
法律基础课是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纯的"法律基础知识"课.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法律基础课教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常常被混淆,必须把握住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的功能定位,以教学目的这个核心要素将法律基础课和法律知识教育区分开采;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实现法律基础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路径,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法治教育中法治型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 ,应借助相关学科知识对法治型人格进行科学界定 ,并通过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和外化为法律行为两个阶段 ,达到塑造大学生法治型人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