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话语所具有的生产乃至重构社会实在和社会关系的建构性本质功能,使其成为展现、塑造和构筑国家身份的最基本、最便捷、最经济,也最具有感染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国家身份话语的建构具有一定的语言学基础与认知基础,据此,通过考察分析大量外交语篇,可以得出国家身份话语建构所要遵循的主要策略,即“择优定位”策略、“发话主体导向”策略、“群内成员关系”策略以及“亲缘化隐喻”策略.  相似文献   

2.
说课是当代教师元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说课话语中的代词使用是教师身份建构的重要方式。基于Gee的自指陈述身份建构分析法,选取优秀英语教师说课话语个案为语料,通过对说课话语中代词使用的分析,结合课堂观察和专家点评,探讨教师说课话语中自指陈述、共指陈述和他指陈述的使用类别及频次,分析其建构的教师身份及特征。研究发现,在三类陈述中,以自指陈述居多。自指陈述以状态行为陈述和情感陈述为主,共指陈述以状态行为陈述为主,而他指陈述以能力制约陈述、情感陈述和状态行为陈述为主,三类陈述通过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建构了多元化和动态性的情景身份、职业身份和关系身份,说课教师的身份具有社会文化语言学的身份建构特征。对说课话语中代词陈述的身份建构研究拓展了Gee的自指陈述身份建构分析法,丰富了教师身份研究的范围,可为课堂教学评价和教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化身份的建构是困扰着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中国的一个现实问题。运用后殖民批评理论分析了西方汉学对于中国文化的再现过程中所隐含的权力话语的同时,也指出了后殖民批评家专于解构,无视权力背后的商品化,以及热衷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对中国文化身份建构在理论话语资源的利用方面的可能影响。最后就中国文化身份建构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话语与身份是一种辩证的互相建构的动态互动过程,其既受宏观社会文化语境的影响,也受微观语言交际活动的限制。多模态视域下我国庭审律师话语的身份建构应建立在庭审律师所具有的理论基础、事实基础、沟通能力以及相对受众的理解和容忍之上,并通过多模态协同作用建构庭审律师作为"引导者""调查者""控制者"及"维护者"的身份,引导律师自身行为遵循法庭的规则,理性地朝着自身、法律所期待和规范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艺学的身份认同在后现代语境下出现了危机,“建构新世纪的文艺学”成为当前文艺学界的集体呼求和深层焦虑。在如何重建文艺学的身份意识上,当前文论界存在着“以中化西”和“以西释中”两种极端倾向。因此。建构新世纪的文艺学应从话语重建的基点、建构策略等方面入手,寻找某种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机构性话语,指的是会话行为的内容涉及到了会话参与者的机构身份。其具有不对称性特点,包括知识图示不对称、权势不对称、心理期待的不对称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才能切实提高现实生活中交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商务话语中的咨询顾问在会话的不同阶段建构了不同的语用身份,进而执行了不同的语用功能。咨询顾问语用身份建构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施事功能和人际功能两个方面。语用身份作为交际者可运用的在线语用资源,其执行的语用功能均指向该语类中咨询顾问交际需要的实现,即促进销售的产生,促成咨询人的购买行为。  相似文献   

9.
先秦思想典籍翻译的描述性和解释性个案研究一般会涉及两个问题: 一是译者以何种方法翻译 出了怎样的译本; 二是翻译活动背后存在怎样的译者个人、 社会历史条件和原因。 以民国学者吴经熊的 《道 德经》 英译本 (发表于 《天下》 月刊) 为例, 译者以副文本为中心, 在其中使用了民国时期 “人文比较学 科” “训诂考据学” 和 “天主教” 话语及其涉及的命题、 工具 (材料)、 方法、 规则等, 建构和重塑了一个 错综复杂的译本面目和道家知识, 而这并非学界所认为的 “基于学术阐释来批判西方思想危机” 的道家知 识。 同时, 译者为了在 《天下》 这一历史和机构场所获得身份认同, 接受、 放弃或融合了在不同时期、 不 同场所中习得的话语, 进而建构了一个断裂、 错位、 变化的多重临时译者身份, 而不是一个纯粹的 “东方文 化救世论者”。 这一结论及其涉及的分析方法对其他先秦思想典籍翻译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说话人主体拥有多元身份,其会话互动的过程也是身份建构的过程.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社会身份理论、身份传播理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为身份建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理据.对言语交际中身份建构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解释言语交际中各种语用现象,同时为话语在线推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