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广西玉林一客家家族村落族谱、祖先传说和围龙屋的剖析,以及对该家族的祖先从广东移居广西玉林的历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客家宗族迁徙后,家族成员的集体记忆通过以族谱和围龙屋为代表的家族物质文化在民俗生活中的使用、家族中口耳相传的祖先传说以及家族祭祀仪式得以维系;族谱的使用和重新编撰体现了客家族群在特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脉络下的"再生"和"创新"的社会文化过程,祖先传说与祭祀仪式为村落社会认同提供了深层基础,使家族成员的血缘联系和家族观念得到强化,重要的家族文化和风俗习惯也由此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2.
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承载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家族文化满足了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需要,今天依然具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推社会经济发展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虽然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具有极强的历史穿透性,新时代也需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但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传统家族文化传承主体逐渐缺失、传承过程发生改变的现象,而且有进一步加剧的态势,致使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日趋衰弱。要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应当在遵循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变迁规律的基础上继续发扬其现代社会价值,让优秀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成为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3.
家族文化与现代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为本位的社会,所以家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家族文化与现代化的探讨无疑可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研究提供一个十分典型的层面.家族文化有其特定的含义,一般是指以家族的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家族文化通常包括家族的结构、行为、功能、伦理、观念、心理、精神和礼俗等层面.其中的家族既包括血缘的父族,也包括以姻缘为主的母族和妻族.家族文化不同于家庭文化,家庭文化自家庭产生时起便具有时空上的普遍性,广泛存在于古今中外;而家族文化则具有时空上的特殊性,仅存在于某些时期或某些地区.因此有人认为,象中国历史上那样根深蒂固的家族文化及其酿造的家族精神,是中国社会区别于西方社会或其他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老的家族 ,自殷周以来 ,直到清代 ,大约经历了两种形态的变更 ,起始是贵族的宗子制 ,实行大小宗法制 ,家与国一致 ;其后是民间族长制 ,或同祠堂联系在一起 ,成为祠堂族长制 ,实行小宗法 ,家、国分离。以宗法观念治理家族 ,大体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有祠堂、族谱以及某些家族共有财产的家族 ,可谓典型的族长制 ,另一是基本不具备上述三种实体 ,而实行族老、族贤治理的族老制。到了 2 0世纪上半叶的清末和民国年间 ,家族的变化 ,首先表现在家族组织的类型增多 ,达到丰富多姿的程度 ,在传统的族长型、族老型之外 ,出现族会、同宗会、族公会…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东北地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汉族家族共同体。由于东北区域开发较晚,与关内相比较,东北地区汉族家族代际短、规模小、族产薄弱、祠谱粗陋、祠堂不普遍。随着汉族家族的别居、移入、迁出,家族居住形式由单一家族型、多姓亲族联合型,发展为杂姓混合型。尽管家族形态和规模小,但仍有一定的社会功能与管理特点:族长是"一族中之领率";以"习惯法"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祭祖以墓祭为主,且很简单;族权对家族村落政权存在一定程度的渗透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王蕊博士之新著<齐鲁家族聚落与文化变迁>由齐鲁书社于2008年8月出版.历史上,有影响的齐鲁家族众多,<齐鲁家族聚落与文化变迁>所研究的主要十大家族以是否有家族聚落遗存作为选择标准,即作者对齐鲁家族的考察不止于精神层面,且注重物质层面.  相似文献   

7.
过去我们大多研究清代四川移民家族的发展状况,忽略了清代四川本地家族的发展状况。四川雅安县水东乡存有明代以来的本地人群,这些老姓人群及其家族与佛教寺庵关系密切。清中期以来,随着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开疆拓土以及水东乡入学士子的增多,水东乡老姓家族逐渐从佛教信仰中部分地分离出来,朝着儒家设计的路线靠拢,树立宗支碑,改造寺庵为祠堂乃至修建祠堂。  相似文献   

8.
唐代文学家族的兴盛,就地域性而言,多集中于两京地带与江南东道,而陇右、剑南、黔中等地区处边隅荒芜之地,文化相对落后,文学家族较少.在文学家族的人员构成上,或父子,或祖孙几代,或兄弟多人.从时间段上看,唐初文学家族多文化世家,除诗文传家外,还擅长经学、史学,而后期一些出身寒门的文学家族则无深厚的文化根基.另外,唐代文学家族的文化属性则丰富多彩,如家族中拥有大量的庋藏,家学内容呈多样化的趋势,既有经学、史学、文学,也有书法、绘画等技艺的传承.在家族的文学实践方面,主要体现为文人创作时的崇宗意识;家族内部的文学研究与交流;郡斋诗文集会的家族化现象以及对家集的编撰等内容.此外,文学家族的家学中尚有变异性的特点,特别是外家之学的传承,既丰富了家族原有的文化传统,又增强其社会适应性,为家族的兴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本位为政治法律的基础,宗法等级制度与国家政治等级制度一致,以家族法为代表的民间法是调整传统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法律规范.家族法作为中国传统社会最为重要的法律现象之一,虽有其自身的局限,但在现代语境下仍有一定的价值,应增强对家族法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历史小说家族叙事由过去的"缩影式书写"转向"寓言式书写",出现了"沉沦家族的人性病相"、"失败家族的精神追忆"及"颓败家族的生存镜像"等,实现了借家族史进行审美实验与人性、生命和存在探究的创作用意。这既与转型时期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关,更是由作家创作观念和历史观念所决定的。不过,在新世纪初则走出了寓言化家族历史书写模式,转向对家族精神的肯定与重建倾向。  相似文献   

11.
宗祠又称宗庙、祠堂、是我国历史的长河中遗留下来的一种家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陈支平同志的《近500年来福建的家族社会与文化》一书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5月出版问世。披览全书,我觉得有如下特点: 一、该书是对中国家族史研究领域的新开创和新挖掘。作者以福建地区为个案,结合地方志、族谱、碑文、笔记、小说等多种文献资料和多年来社会调查的资料积累,从家族制度的形成、家族的内部管理及运行、家族与封建官府的对抗依存关系、家族的扩张与分裂、家族的祖先祭祀、宗教信仰、家族的规范教育、文化娱乐、直至家族的建筑形式等各个角度,全面展示了福建社会文化变迁的生动画卷。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山东出现了众多的以科举起家、延续数代长盛不衰的仕宦家族,这些家族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地方社会均产生了重要影响。仕宦家族兴盛与其重视教育和文化传承是分不开的。明清山东仕宦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对今天仍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值得人们去总结研究并加以宣传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经建 《学术研究》2005,(6):126-131
家族是社会体制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复合体。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成全并提升了家族的文化表征意义。当家族文化被转注和审美化为家族文学,两者便在对话语境中形成了具有复调性质的叙事话语体系。乡关何处与家园皈依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困惑和亘久的文化命题,而“寻找精神家园”也一直是中外家族文学的主题追求和终极关怀。母题化研究是探究家族文化的诗意表达与家族文学的文化品性最具本质意义的表述平台,从文学母题的原生性、普适性和恒常性的形态中可以透视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格心理的价值构建,以及源于文化也源于艺术共鸣的一种人类精神的生发。  相似文献   

15.
羊群庙石雕人像及祭祀性建筑遗址为燕铁木儿家族祭祀地 ,一至四号建筑基址即是燕铁木儿本人及其三代祖先的宗庙建筑。元文宗诏建的燕铁木儿“生祠”及“红桥战役”中的“红桥”即在羊群庙奎树沟地区。  相似文献   

16.
鄱阳四洪的家族传统与其文学创作的关系十分紧密.一方面,其家族重视道德教育,使洪氏兄弟立身处事多以气节为先,文学作品的品评也以道德为重.其家族注重培养博学好文风气,对其成员走上文学道路有引导与扶植作用.因为血缘亲情的表达与文学创作的训练传承紧密结合,四洪的文学作品还呈现出相似性和传承性.另一方面,由于家族与文学之间的影响相辅相成,文学也反作用于四洪家族.其家族起于声名不显的普通家庭,依靠文学的成就获得巨大声誉,并走向家族事业的顶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学家族学建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文学研究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其中"文学家族学"研究的出现非常值得注意和期待."文学家族学"之成立,是基于文学与家族之间所存在的特定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联系.它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地域及文化风会对家族的影响,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家族成员文学创作、对一时一地乃至更广阔时空文学发展的作用与规律.它因文学与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学科相交叉而派生,是文学研究力求吸纳不同知识体的思想资源以深化本体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家"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常见的叙事角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家族小说以反封建为主题,"家"是一种旧文化、旧制度的象征,是作家批判的对象;建国"十七年",家族小说以迎合无产阶级文学观念,文学创作与革命历史叙说相结合;80年代以后,家族小说企图完成对历史的重新书写,以此表达个人的生存欲望.  相似文献   

19.
家族研究对中国历史研究来说具有重要作用。以南朝时期会稽孔氏为个案,研究家族集团历史,简述其在南朝发展中的兴衰历程,以窥见中国古代家族集团在中国古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楼两侧为化妆室。楼下中部为一小厅。两侧各。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堂巾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