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北路壮剧作为广西壮族人民独有的用北部壮语方言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在民间流传已200多年,至今仍在传唱。它之所以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具有广泛的民间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北路壮剧也面临日渐衰颓的命运。如何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以崭新的时代面貌重返民间,这对壮剧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壮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当前壮剧的旅游开发的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因素也有利有弊。应该从发挥政府主导和重视民间艺人参与;打造文化节庆;内容的扩展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博物馆建设以及开发文化旅游路线等方面,采取对壮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宁夏由于受历史和地理原因的限制,本土音乐大都是邻近省区流传进来的。建国初期,在一批文艺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和当地艺人的共同努力下,创研了一种有宁夏本地音乐特色的新型剧种——夏剧。夏剧的出现对宁夏戏剧史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很有突破性的成果。本文介绍了夏剧的特色及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壮剧作为壮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祖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应当尽快"走出去",让英语世界国家认识壮剧,了解壮剧,从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壮剧的行当角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因而在对其进行英译时,应以文化翻译理论为指导,遵循"文化再现"原则,尽可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壮剧行当所蕴涵的壮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北戏曲的"龙头"秦腔与同地起源的"眉户"等诸多小剧种的定位模糊,秦腔一直担当着"以腔代剧"的角色,包含了"眉户"等不同声腔的剧种。与秦腔称谓并行的"秦剧"称谓早已存在,无论从剧种、声腔源流衍进趋势还是当代文化价值取向看,"秦剧"应该得到承认。重构"秦剧体系"既是对古老秦腔与诸多秦地小剧种的地位的肯定,又是应对流行文化冲击和多元化艺术挑战的一项理智选择。"秦剧体系"应是以秦腔为主的多声腔并存机制,借鉴川剧的"昆、高、胡、弹、灯"的剧种分法,"秦剧"应包含"腔(含秦腔、阿宫腔、弦板腔、碗碗腔、皮黄腔(汉调二黄)等)、曲(含眉户、东、西府曲子等)、调(含陕南越调、西秦"咙咚调"、陇东调、劝善调等)、歌(含秧歌剧、陕北民歌剧等)、戏(含线胡戏、弦子戏、跳戏等)"不同剧种。  相似文献   

6.
云南大理白族的剧种白剧,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风格。 白剧在历史上主要是吹吹腔剧,约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但比较粗糙,发展到现在成为较完美的戏剧,还是解放以来近二十多年的事。 白族历史上的吹吹腔剧,是一个为白族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古典戏曲剧种,这个剧种,流传在大理州的合庆、洱沅、云龙、剑川、大理等地的白族聚居的农村里。在清朝乾隆、光绪和民国年间曾几度盛行。不少村寨都有业余艺人和业余组织,有的还有行  相似文献   

7.
戏班是戏剧活动的组织载体,也是戏剧传播的载体。以娱乐市民为主且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戏班的大量出现,是剧种走向成熟以及剧业兴盛的重要标志。晚清民国福州戏剧演出进入相对成熟的时期,表现出剧种繁多、专业戏班增多,商业化演剧日渐兴盛等特征。专业戏班的大量出现,刺激演剧商业化,加剧了剧种之间、戏班之间的竞争,由此出现了因戏班之组织模式、经营方式乃至演员技艺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的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8.
一说土家族南剧是由清初容美土司田舜年创办 ,但田舜年自幼随母所学之“音律”正是南剧 ,故此说不能成立。更多的文献表明至少在明朝万历年间田楚产就开始“采集戏歌 ,邀人戏歌 ,遂于庙台戏歌”。戏歌即为南剧的雏形。自此之后土家族南剧衍流后世 ,得以发展 ,为今天土家族中惟一能登台演出的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9.
试析巴塘藏语中的几个结构助词──兼谈人称代词的音变现象马月华巴塘位于川、滇、藏三省(区)藏区的交界处。巴塘话属藏语康方言南路土语群。除在四川甘孜州藏区南路诸县有一定影响外,与西藏的芒康话、云南的德钦话都比较接近,在南路土语群中有一定代表性。但是,对不...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戏曲改革运动背景下,1951年吕剧凭借最年轻、流行最广、最受群众欢迎等优势成为山东省戏改首个重点研究对象。经过"改戏""改人""改制",以现代戏《李二嫂改嫁》为代表的吕剧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仅成为国家地方戏发展的榜样,而且承载起发展成为山东代表性剧种——鲁剧的文艺期许。在戏改过程中,吕剧和鲁剧的关系经历了20世纪50年代彼此独立、1960年吕剧成为创造鲁剧的基础、1961年吕剧成为鲁剧之一三个阶段。吕剧改革过程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省对中央戏改政策的地方实践。  相似文献   

11.
“穿越”剧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一种影视剧形式,是对穿越时空这一类型题材电视剧的简称。“穿越”剧作为一种新型影视剧种,当前在各大卫视热播,探究其起源、形式与内容、热映的原因,了解“穿越”剧的前世今生,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北路梆子今称“雁剧”,早以前称“上路戏”,是一个深受山西北部、内蒙古、河北张垣(张家口)一带广大观众喜爱的古老剧种。  相似文献   

13.
南北《拜月亭》、《杀狗劝夫》诗歌为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剧属于两个不同的剧种,学术界多从演出体制角度来区分。本文试图从古代诗歌与戏曲互为体用的新视角切入,通过同一题材的南北剧《拜月亭》、《杀狗劝夫》曲牌与韵白使用比较,探讨南戏与北杂剧在文体上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地方濒危戏剧属于弱势文化,在国内发展中受到主流剧种的挤压,生存条件不容乐观。弱势文化可以通过国际传播扩大影响,再由外而内逆序发展赶超强势文化。翻译可以成为弱势文化复兴的重要渠道。地方戏剧可以通过国际传播重新获得国内受众的关注和振兴发展的动力。由于面临“作者已死”“读者已死”的尴尬局面,地方濒危戏剧的对外传播需要多方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在此过程中,翻译传播活动的参与主体作出的种种努力都可以通过翻译动机来分析和评价。文章以淮河流域濒危戏剧——推剧为例,通过分析翻译动机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的种种表现,旨在探讨地方濒危戏剧在国际翻译传播中的可行策略和方案,以期能够有效提高传播效率,提升传播效果,推动地方濒危剧种的复兴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一些对艺术商品化现象的肯定或否定的现念,试图从社会生产、艺术生产和艺术消费三者的联系的历史发展上,去阐明艺术产品商品化是历史的必然;在此基础上阐述意识的生产与劳动主体演化的关系,并简要提出文化市场的调控观念。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众多的希腊罗马题材剧,思想艺术多属偏弱,但仍有《裘力斯·凯撒》、《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可以进入莎剧的优秀行列。在历史剧以外的各体裁中,最初的一篇都是希腊罗马题材剧。而在代表莎士比亚最高成就的悲剧中,希腊罗马题材剧不仅是起始,还是终结,并且这一起始与终结承载了莎剧思想发展的两次转折。这些有趣的现象,直接说明了莎剧与文艺复兴的关系,尤其能反映早期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二重性及他们与王权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当我们说起这个名称的时候,内心总会泛起一些兴奋的涟漪。那是一个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人之子觉醒的时代。在那个充满激情的舞台上,思想与文学联袂翩翩,演绎了一出五彩纷呈的历史壮剧。  相似文献   

18.
陇剧、华剧虽各属甘肃和陕西两地的地方戏曲剧种,但它们都源于我国皮影戏。二者在时间、空间以及艺术特色方面既彰显着各自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显现其具有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9.
淮北花鼓戏作为中国地方戏曲的传统剧种,新中国成立后,淮北花鼓戏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有着较大的发展。淮北花鼓戏《阳光下的召唤》始创作于2004年,剧名为《阳光下的呼唤》,这部戏最值得称道的是剧作家把青少年的青春之美丽与否,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他们的人生理想同祖国的前途熔铸在一起,希望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的地方传统曲目。  相似文献   

20.
安徽地方戏亳州梆剧又称豫剧,也是皖北地区最受欢迎的濒危戏曲剧种之一。亳州梆剧属于河洛文化,它既是河洛文化孕育出的一朵靓丽的艺术奇葩,也是河洛文化精神在中国传统戏曲门类的艺术绽放。亳州梆剧诞生时间较晚,然其根源却很古老,它承继了河洛文化的传统,也延续了河洛文化的许多原始意识,在哲学思辨、伦理道德、美学观念等文化内涵上与河洛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审美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