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环境传播是指以生态环境为基本话语出发点,不同社会主体围绕环境议题而展开的文本表征、话语生产与意义争夺实践.在环境传播的社会劝服与话语生成机制中,接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修辞实践.接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发现并激活事物与特定话语之间的勾连关系,进而赋予事物诠释行为一定的“话语框架”,也就是创设了意义生成的“语境元语言”系统,从而在修辞学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劝服功能.诸多环境主义运动通过对一系列既定话语的有意征用,发现了环境议题与既定话语之间隐秘的接合关系,这不仅实现了新的话语的生产与再造,而且赋予了环境主义运动一种合法的话语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话语和政治话语的重大创新与发展,该话语的生成是现实逻辑、理论逻辑、文化基因合力作用的结果。从现实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生成是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抵制西方话语对中国民族政策污名化、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的现实需要。从理论逻辑和文化基因来看,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是话语生成的理论遵循、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理论是话语生成的理论指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团结文化是话语生成的文化基因。而话语生成之后,通过传播才能获得人们的认知和认同。因而,可通过修辞化、视觉化、音乐化、故事化等传播路径,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具象传播,进而建构与增强人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是我国政治话语由"革命"话语转为"建设"话语的历史基点。但这一点两段之间亦有着紧密的联系和重大的阐发空间。自中共十八大以来,通过对世情、国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判,习近平对"建设"话语进行了革命性的重塑,此一实践的重要一维就是重塑革命性。具体体现在三个层面:其一,揭示了重塑革命性的时代境遇,明确了这是一个需要应答时代之卷、讲好中国故事、高扬革命精神、发力价值引领的时代;其二,理清了革命性重塑的实践进路,基于双创的逻辑和共构地阐发,进行了回溯革命文化、续写革命精神、贯通本来将来的连续性论证;最后,锚定了革命性重塑的价值旨归,即书写新现代性、坚持中国道路,消解历史虚无、弘扬中国精神,夯实"建设"话语,凝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图像作为一种叙事手段与记忆媒介,与文本、影像、声像等审美形式在“民族—国家”的认同形塑以及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中具有重要意义。新中国黄河图像作为中华民族的视觉化表征,参与整个民族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集体价值的确证。在救亡压倒启蒙的时代,“黄河—母亲”的隐喻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促进民族统一与融合。嗣后,新中国黄河图像作为承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媒介——记忆场,涵括家国命运、抗争进取、人文情怀等不同意蕴的民族精神。依照“图像叙事—记忆—认同建构”的理论逻辑,黄河图像话语的建构借黄河图像唤起社会个体之集体记忆,增进个体对集体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塑。新中国黄河图像话语的研究,不仅凸显出黄河图像之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与意义,而且也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网络文化空间出现的“政治萌化”景观,体现了主流话语与青年亚文化之间的互动与互构关系。在新媒介语境下,亚文化群体秉持“万物皆可萌”的理念,将政治议题纳入“萌文化”体系之中。官方政治主体则将“萌化”作为一项重要的生产与传播策略,将其运用于主流话语的内容生产与形式制作之中。政治的“萌化”潜藏着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风险。只有立足建构多元协商共治的政治文化生态、强化主流话语的价值引领功能,推进主流话语的创新性表达,才能在新媒介语境下有效实现主流话语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6.
“读图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对于传统仪式的传播同样如此。裕固族传统仪式富含拥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视觉符号体系,对其文化释义的研究,可从符号文本的双轴视域出发去理解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及其传播实践如何与身体实践、仪式展演、时空再造等诸多要素发生勾连。通过搜集整理视觉符号,再将其打造成专属于仪式传播的视觉识别系统,一方面,传播者可借此甄别判断所要传播的各类文化符号,另一方面,接受者也可在观看的同时通过查询实现更为精准的解读。通过这种顺应时代特点而生发出的“观看”仪式的全新方式,裕固族传统仪式可在构筑现代社会“视觉图景”的同时,借由视觉传播实践更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相似文献   

7.
主流话语权威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话语间性的存在使这种建构面临多种困境:话语阶层多样性,主流话语整合权威弱化;话语符号互弈性,主流话语引导权威淡化;话语语境复杂性,主流话语感召权威减化。因此,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通过创建话语主体间性模式,提升主流话语整合权威;规制话语符号叙事范式,加强主流话语引导权威;做好话语语境动态适应,巩固主流话语感召权威。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由话语到行动,由倡议到共识,由呼吁到引领,基于话语出场、话语丰富、话语深化三阶段,层层递进深化,逐步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的丰富意涵。从话语意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诠释了中国对“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美好设想和伟大构想,体现为对话性和协商性、共建观和共享观、合作观和共赢观、交流性和互鉴性、绿色观和低碳观共5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从话语传播实践看,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要面临文化思维差异与偏执、西方话语预设与框定、西方话语污化与扩散、话语权与话语体系薄弱等传播困境,须通过深化中国话语的学术研究,强化话语传播的顶层设计,扩展话语传播的平台渠道,构建话语传播的协同机制,做好话语传播的叙事融通,夯实话语传播的实力基础等举措来彰显中国话语深厚意蕴,增强中国话语国际声音,提升中国话语国际认同,推动中国话语落地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新时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0~2018年间国内“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统计发现“对外话语体系”研究时间虽短,整体发展态势强劲,聚焦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因、意义、价值、原则等方面;“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中国故事”“国际话语权”等是现有研究关键词,并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但现有研究仍需完善,如术语混杂、概念界定不清、学科间互动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受众分类模糊、研究视角广却缺乏深度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景是主体对自然的情感认知的载体,其既是观看也是表达。我们唯有将其纳入到视觉机制和情感符号系统中才能发掘出其价值意义。而“风景诗学”作为20世纪最具有典范性的理论话语,是我们介入文化思想性考察的有效途径,这一诗学话语的理论生成和主体认知、视觉机制、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相关联,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构了主体对自然的审美判断。而本文的考镜源流,将辨析出这套理论话语产生的过程,这将有助于我们去理解风景诗学在当下生产的话语向度和基本范型。  相似文献   

11.
以文献分析和扎根编码的方法,分析不同主体对“贫困文化”的理解,发现:部分研究运用“贫困文化”理论以解释经济或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文化表征,使得西方话语构建的“贫困文化”在国内学界话语中发生变形。“贫困文化”逐渐被构建成贫困地区文化的集体表征,即“贫困文化”的集体表征是具有区域性的,倾向于认同经济后发展地区带有这种文化特征;公众对“贫困文化”的理解则倾向于个体表征,即“贫困文化”的个体表征主要集中在个人特征,认为“贫困文化”是个体主观意识不强或能力不足所致。同时,对“贫困文化”的认知在学界与公众之间出现趋同也说明,带有发展主义阶序关系的价值评判方式,已逐渐通过话语权力的影响,将“贫困文化”作为区域性的文化表征推向公众认知领域。这使后发展地区的人们成为“贫困文化”的指称对象,难以真正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因此,学界话语有必要在了解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丰富“贫困文化”的基本内涵和表征,从而构建后发展地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良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决定着意识形态主导权,影响着意识形态安全。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众多话语主体的相继出现,网络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信息碎片化、表达泛娱乐化、话语“平权化”、传播方式圈层化等不利影响,致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权威性受到削弱。当前,必须把准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着力点,重点解决好“谁来说”“说什么”“怎么说”“向谁说”“在哪里说”等问题。应通过打造话语主体、创新话语内容、融合话语媒体、增强话语导向、扩大话语空间等有力措施,不断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胜任力、说服力、传播力、向心力及国际影响力,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筑牢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爸爸去哪儿》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生产事件,主流媒体所代表的主流话语、投资商所运用的营销话语以及以娱乐为目的的大众话语都在节目中争取更多的发言权,从而在无形中参与了节目的制作,并共同构造了节目的形态。这档节目启发研究者思考大众文化产品背后各种话语的运作方式以及其中的权力争夺,并进一步考察主流媒体、投资商和大众是如何运用大众文化来实现自身目标的。  相似文献   

14.
话语实践与美和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实践美学认为,话语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一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话语生产"的概念,但是,在有关"语言"的一系列论述之中,已经包含了"话语生产"的内涵,在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视野里,"话语实践"或"话语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范畴。话语生产(话语实践)不仅作为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的整体的一个成分对美和审美以及艺术起着总结作用,而且对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有着直接的作用,尤其是对文学生产有着关键性意义,而且话语生产的类型变化也直接影响到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总是特定文化传统、各种意识形态话语的产物。杰克·伦敦无法跳出宰制性帝国主义话语的影响,在《深渊中的人们》一书中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用"优越神话"框架剖析英国伦敦市贫民窟问题,把它解读为大英帝国衰亡的象征和美国必然取而代之的例证,表达美国国民的争霸心态,言说他们的争霸逻辑。《深渊中的人们》建构和撒播了帝国主义话语。  相似文献   

16.
话语身份是高校思政课教师主体话语与身份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话语身份主体的内在规定与外在阐释、结构的宏观主导与微观参与、定位的个体独立与群体归属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话语身份的生成提供了学理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话语身份建构,有赖于知识传播与价值导向、资源调控与启发教育、行为规范和伦理评价等功能的集体发力,也需要借助“排头兵”式预设策略、“放大镜”式凸显策略、“圈内人”式移情策略、“显微镜”式评价策略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庐隐小说以独特的女性话语以及有别于男性的视野和价值判断描绘了女性的痛苦及反抗 ,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借小说作“为我象征之用”。正是凭借这一切 ,庐隐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相似文献   

18.
伟大梦想话语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话语创新和话语再造。作为国家新的话语表达和文化图景,伟大梦想话语承载着向世界阐明中国和平崛起与文明崛起、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历史使命,是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因素。伟大梦想话语建构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工具来夯实话语建构的学理支撑,从当代中国所经历的最为宏大而独特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话语建构的活水,坚持话语建构的原创性、民族性、群众性和斗争性原则,用中国话语阐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梦想的中国话语建构对完善中国道路的话语表达、激发民众共同推进伟大梦想实现、重塑世界和平与发展新格局、实现与西方平等对话和推动中国话语崛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张通过政治话语“和谐”来导引抗争文化,寻找当前农村社会治理的新机制。农村社会的抗争文化与抗争事件密切相关,往往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比较稳定。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集体公共文化不断弱化,抗争事件中政治因素趋向增强,使得抗争文化转向“激烈”。通过引导地域文化、关注抗争过程、尊重司法结果,化解抗争政治,使得基层治理更加有序。通过重建公共领域文化、引导外来多元文化及去除抗争性的文化,使其转向“温和”,从而达到治理的目标,形成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关于新闻叙事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忽视话语、叙事话语在新闻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的重大差异,本文辨析了"话语"词典意义与学科意义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叙事话语"在经典叙事学与后叙事学中的重大区别,分析了"话语""叙事话语"其后的哲学思潮背景,在明确新闻叙事学的应用新闻学根本属性基础上,论述了"叙事话语"在应用新闻学与理论新闻学或传播学不同研究领域内异同的科研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