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洋政府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经济社会、思想文化剧变,民营报人在民主自由思想熏陶下,超越晚清报人报纸是“政本之本”的思维框架,对报刊功能有了全新认识,认为报纸以供给新闻为天职,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代表公众意见为己任,同时为公众输灌知识,确立了报纸以公众为中心的框架,推动了中国新闻业的职业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新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政论家,胡适有着比较丰富的新闻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报刊或报人应该容忍,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容忍主要指容纳异议,胡适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体现在他强调报刊或报人应调查和研究社会问题,他认为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政论家”及其”言论事业”来落实.  相似文献   

3.
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维新运动兴起并逐渐活跃起来,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了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少数民族报人也积极投身到这场文化运动中来,使得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这一时期产生并蓬勃发展起来。从少数民族报人的新闻活动、少数民族报刊、海内外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纸3个方面对民国孕育时期的少数民族新闻业进行了研究,认为这些不同少数民族报刊的创立为民国创立后的少数民族新闻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马星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教育家、新闻理论家和国民党党报负责人。他在担任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社社长前后,发表了许多新闻学论文,特别是1942年代表中国新闻学会执笔起草的《中国新闻记者信条》,在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新闻伦理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许多新颖深刻的见解和主张,认为记者的事业理想要因时而变;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是真真实实地报道新闻,公公正正地伸张正义,诚诚恳恳地为读者服务;为了履行好自己的职业责任,记者要有不畏威胁、不为利诱和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他的新闻伦理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政治观、西方自由主义新闻伦理观和中国传统史家道德三者融合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报人”一词的衍生与演化是一个从古汉语到近代新名词的概念演变过程。这一称谓曾经出现在晚清民初时期,但并未成为时代话语。1925年,留美报人汪英宾采借中源汉字词“报人”对译西洋术语Journalist,最早从职业类型的角度对这一词汇进行广义新闻学的诠释。长期以来,“报人”一词的在地化在知识界存在着广狭之义与名实之争。实际上,关于这一问题的各种讨论,其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新闻职业、新闻道德和新闻教育问题。这是早期中国报人对于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地化的探索与努力,也是近现代中国报界从业者向职业化、专业化形态转型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清末科举改废为中国新闻职业化带来契机并深刻影响其发展道路。本文基于社会史研究视角,首先运用"推拉理论"阐释了清末科举停废所引发的社会结构变迁与20世纪初新式报业的发展两股力量如何将脱离科举的传统士子"推拉"进入新闻业这一新式职业;其次,剖析了科举改废过程中普通士子的心态变化以及如何走上报业道路;最后,分析了科举废止后作为"新鲜血液"进入新闻业的新式知识分子在知识结构、价值观念、思想态度上与前辈报人有何不同,如何推进了新闻职业从"文人末路"到"无冕帝王"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7.
张季鸾新闻生涯的不同阶段对新闻职业有不同理念、追求。在其新闻生涯的第一个时期,他以言论自由为标榜,显现出民初记者共有的激烈批评、无惧无畏、放言无忌之特点,但同时又已显现出一定程度的对新闻言论应理性、克制的认识与追求。新记《大公报》创办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在总结、反思民初新闻界乱象基础上,他以"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为基本理念,着力追求新闻职业的专业化和职业权威建构。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以笔抗战、为抗战而宣传的目标下,其新闻职业理念、追求发生了由前一时期强调独立、自由、理性、客观向以笔抗战、为抗战而宣传的转变,其对记者角色、报人使命、新闻业职责及言论自由等的认识也相应发生翻转性的变化。驱动这一切变化的核心动因是,其作为近现代新闻人的新闻救国理想与报国情怀。  相似文献   

8.
汉魏之际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大转折时期。以中国文化核心的伦理思想而言 ,两汉的宗教道德为思辩的无为主义伦理学所替代。汉魏之际伦理思想由神学形态向思辩形态的变化 ,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思想由确定形态向强化形态嬗变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伦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包括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道德思想意识、道德原则规范、道德实践活动三个部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想、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道德原则、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道德规范、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为指针的道德教育、以做品德崇高的人为目标的道德修养,是构成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的核心和灵魂.本文拟就毛泽东的伦理思想的总体予以概略述说.  相似文献   

10.
在王岱舆(中国明末清初时期的一位回族伊斯兰学者)的伊斯兰神学思想体系中,伦理思想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很有特色.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实质及其主要特征,并且指出:敬主、忠君、孝亲为其三个基本内容;"礼"为其最高道德范畴;为中国封建宗法等级秩序立言为其实质;经、儒合璧为其重要思想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通过算法和大数据分析已经深刻改变了人类的新闻传播行为,在此背景下的新闻伦理研究处于哲学、法学和新闻传播学的交叉研究区域,其中广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狭义层次的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本体。人工智能及其伦理研究的核心是技术的道德主体地位辨析,而对此问题的回答则呈现极化趋势。分布式道德模型区分了道德问责和道德责任,提供了解决这一哲学难题的新思路。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研究意在回应新技术背景下的新闻实践问题,信息茧房效应、后真相、算法偏见和被遗忘权引发学界广泛的讨论。问题的实质是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伦理期待的冲突。其后的研究需要更为细腻的技术问题逻辑描述,更具理论导向的新闻伦理本体研究和更高质量的跨学科研究,从而形成来自人文社科的话语合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教育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文化、社会体制和个人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新闻从业者现今并没有形成牢固一致的专业理念,新闻离严格意义上的专业还有较远的距离.和新闻专业主义联系甚密的新闻传媒教育虽然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但还没有从新闻从业人员处获得足够的尊严和较高的评价,目前来看其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加强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专业理念的追求,将是新闻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公共新闻”运动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发起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新闻改革运动。“公共新闻”倡导媒体关注公共领域建设,鼓励民众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寻求与公众、政府间的沟通与交流,以探寻公共问题的解决之道。近两年国内也掀起了一股“公共新闻”热潮,其中都市类报纸的“公共新闻”实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秉承了“公共新闻”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理,同时也具有自身特色,对新闻媒体探索如何在当前新的社会形势下发挥信息沟通和舆论导向作用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新闻活动的基本观点。本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具有鲜明的党性、党报应坚持正确的工作原则、党报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党报应树立群众观点、党报应努力提高报道艺术、党报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专业人员的职业伦理道德作为对从业者自身的一种自觉的规范和约束,是新闻专业主义不可缺少的内涵。在职业社会学的层面,职业伦理道德属于确认行业范例的内部规范和行业组织的自律。我们通过对各种新闻采写方法的接受程度、新闻职业伦理道德形成因素的重要性评价、对新闻工作者某些行为的认可程度、对采编人员职业追求各要素的重要性评价等四方面不同内容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新闻媒体的从业者正在逐渐形成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但是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新闻思想家.他认为报刊文章要注重选题组稿,体现时代潮流,要求革新报刊的文体以贴近读者、贴近生活,主张出版者要认清报刊职责,明确出版原则,强调要规范论说记事,提高职业意识.梁启超的编辑出版思想在中国近代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在十余年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政论时评和新闻学文章,提出了许多新闻理论的思想主张。他最早提出报纸具有商业经营和社会责任双重性质,并认为社会责任是主要的,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敢于直言,是报纸的基本职责;他主张,报馆是主持清议、维持公理的地方,记者必须具有清华高贵的品质,不然就没有资格从事这个行业;他认为,新闻法制要以维护言论自由为前提,明了清晰,便于执行,成为舆论监督的坚强后盾,而不是官员用来任意查封报馆的保护伞;他提倡,报纸要更好的达到开民智的目的,就要积极提倡内容健康、语言通俗的白话文。  相似文献   

18.
新闻职业伦理四大争议问题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分殊,重点探究当代新闻伦理四个基本问题。本文认为,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许多社会基本问题充满了伦理争议,对于深刻影响社会的新闻传播职业来说,情况尤其是如此。如果说人们对于虚构造假、漠视生命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通常可以明辨是非的话,那么新闻传播职业伦理问题则复杂得多,而且即便经过百家争鸣式的讨论,也难以求得一致意见。但是,我们通过这种以反思批判为特征的讨论,至少可以建立这样的共识:伦理思考和争论是一种极好的思维和表达训练,它对新闻从业者个人人格的完善、职业伦理以及公共伦理的养成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某些不良作风 ,往往导致新闻真实性的丧失。为保持新闻的真实性 ,必须将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与长官意志的干预区别开来 ,也要防止新闻执业者独立精神和自主意识的缺失。新闻执业者既要研究上情 ,更要了解下情 ;构筑新闻职业道德的防线 ,既要靠教育 ,更要靠严格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