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近年中国的帮会团伙呈现出犯罪国际化、活动隐蔽化、纠合方式多样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特点。作为一股反社会的犯罪组织,帮会团伙犯罪成员主要以男性青少年为主,女性青少年犯罪近年呈现增长之势;从职业来看以无业失业和流动人员为主。帮会团伙犯罪是各种社会矛盾和诸多社会消极因素综合反映,流动人口、失业人口,贫富分化严重,价值观念失范,社会控制和管理存在漏洞等是帮会团伙犯罪的诱因。控制帮会团伙犯罪必须从治标与治本两方面着手,才能使社会发展协调有序。  相似文献   

2.
犯罪生态学理论认为社区解组是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我国的流动人口犯罪可以以社区为基础,从明确重点防控社区、改变社区环境、促进社区成员的集体效应的形成以及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作用等措施着手,消除犯罪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犯罪问题突出,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实现。流动人口犯罪的主体,是因就业目的而流动的人口——主要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本文通过认识流动人口犯罪的客观表现,分析了诱发犯罪的深层原因,从法律、社会、政府等综合性视角,提出了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江海 《兰州学刊》2005,3(6):151-154
流动人口犯罪是我国目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此基本停留在从犯罪学角度分析成因,提出对策.本文试图从诉讼角度对流动人口涉嫌犯罪后的处境进行描述,同时运用社会分层基本理论探讨对流动人口犯罪后司法保护的必要性,提出诉讼中应实施平等保护,切实保护涉嫌犯罪的流动人口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流动人口犯罪的严重性,影响了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究其原因是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滞后,引发了众多矛盾.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要从源头上预防流动人口犯罪,引导流动人口巨大能量成为长三角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6.
未成年人犯罪是以未成年人为主体所实施的犯罪。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这一类犯罪现象有其特殊性,笔者认为,并不应该仅就刑法学中有关未成年人的刑罚及承担刑事责任等方面来看这一问题。毕竟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内涵是相当广泛的。就其法律方面来说,我国目前针对未人的立法较少,其直接的反映就是在中国,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制定法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增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传统产业部门对人工劳动力需求逐渐减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人口骤增,加之经济发达地区的物质吸引力加速人口流入,流动人口群体的总量也不断增加。根据犯罪统计学原理,一定地域内人口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犯罪总数量的上升,二者以一定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事实证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流动人口犯罪率确实呈上升趋势。对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和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对应的侦控对策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晓农  叶萍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4):54-57,107
破窗理论在防控利用特定环境进行犯罪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流动人口迅猛增加,因管理服务的相对滞后而产生的无序环境也在增多。借鉴破窗理论的思路和实践,对于加强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控,提高对社会治安局势的控制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结构性失业增多,西方文化的涌入,敌对势力的渗透,违法犯罪的流动性增强,涉外案件多发等,是我国加入WTO对社会治安的背景性冲击;侵吞国有资产的犯罪增多,权力“寻租”行为产生“变种”,经贸往来中的犯罪将会突出,走私犯罪以新的形式出现,金融领域的犯罪将会升温,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剧,高科技犯罪增多等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犯罪的趋势。加入WTO后的犯罪治理对策,包括注重WTO规则的学习,狠抓再就业工程,强化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控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注重情报信息系统建设,提高防控、打击经济犯罪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流动人口犯罪侦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对嫌疑人过多适用逮捕措施的问题,这会导致对流动人口犯罪人的处罚重于户籍人口,不利于实现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治理。为了从司法层面上破除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藩篱,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犯罪的增长,应当在立法上重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严格规范逮捕措施的适用,充分发挥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替代功能。  相似文献   

11.
浅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青少年犯罪具有八个特点:暴力性犯罪居多,共同犯罪居多,犯罪人背景是单亲家庭居多,犯罪人家庭经济条件拮据居多,犯罪人员中无业人员居多,犯罪人中低素质者居多,外来流动人口犯罪居多,犯罪人低龄化趋势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筑牢“家庭、学校、社会三道防线”。  相似文献   

12.
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国地方官吏的犯罪与惩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了战国时期秦国地方官吏犯罪及其惩罚的有关律令,主要有任用官吏不当罪、失职渎职罪、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犯罪、欺骗上司弄虚作假罪等方面的律令。秦国地方官吏犯罪多涉及到失职渎职罪,说明当时对地方官吏在职责范围上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在管理上较为严格。下属犯罪,上司要承担连带责任,同样给予处罚。秦律反映出优遇统治阶级的特点,对犯罪官吏,可找人替罪或以物赎罪,其物品多为甲盾等兵器,体现出战国以战为主的时代特点。秦国在地方上设置了廷尉、御史等主管司法的官吏,加强了监督、处理官吏犯罪的力度,在职官管理和以法治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徐凤英 《东岳论丛》2012,(8):189-191
流动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违法犯罪中的突出问题,该群体的犯罪具有一般青少年犯罪的特性,同时,又有众多自身的特点。流动青少年作为流动人口特殊群体在生理、心理都有着与成年人不同的自身特点,因此要从根本上预防流动青少年犯罪,必须根据他们自身特殊需求进行特殊保护,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全国流动青少年基础信息库,完善流动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强化对流动青少年重点防控,提高对流动青少年犯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4.
西部高新开发区的犯罪现有以下特点:1.案件类型以侵财为主。2.犯罪手段逐渐向智能化、多样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3.犯罪方式表现出犯罪主体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出现了职业化和黑社会特征。4.外来人口犯罪、流窜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占相当比重,刑事犯罪主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实证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部地区犯罪组织结构以黑社会性质组织型为主;犯罪组织的本土化特征明显,活动范围有限;犯罪组织涉及的罪名多样化;复杂型犯罪组织占据主导地位;犯罪手段多样化,社会危害日益严重;传统犯罪仍然是犯罪组织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有组织犯罪与犯罪整体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也有其自身特点;有组织犯罪受客观环境制约,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切断有组织犯罪的资金来源是防止其实力进一步增强的有效途径;遏制境内外有组织犯罪的相互联系与合流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疆流动人口犯罪的防治策略:普及法律知识,加大法律保护力度,完善防控措施,充分发挥刑罚的功能;加强流动人口登记制度,积极调整就业帮扶政策,完善文化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与新型毒品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犯罪是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型毒品犯罪具有犯罪区域国际化、犯罪形式有组织化、犯罪手段新颖化、犯罪成员职业化、犯罪流向特定化等特点.这种犯罪之所以不断增多,是由历史、经济、心理、国际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环境犯罪可分为危险犯和实害犯两种,其犯罪构造设计不仅考虑了环境犯罪的行政关联性,还考虑到了切断行政关联的情形,为惩治环境犯罪构建了严密法网。尽管环境制定法中规定了环境犯罪的罪责要件,但法院却通过判例法免除了控方对部分行为要素的证明责任,从而使环境犯罪演变为严格责任的犯罪。实施环境犯罪的行为人不仅可能面临长期监禁,而且须承担严厉的修复环境责任。研习美国对环境犯罪的刑法规制可从中获得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行为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作者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流出地、流入地、区域综合、介质、个体等因素角度,探讨了流动人口产生的社会驱动力;并分析了流动人口迁徙、职业、消费、生育、越轨与犯罪等行为类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最后讨论了目前流动人口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走私废物犯罪严重污染国内环境,损害人民身心健康,并冲击我国的废物管制制度,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走私废物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主体多样化,且呈扩大之势;走私渠道以海上偷运为主;走私的地域呈蔓延之势;走私的废物以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为主;走私的有组织程度越来越高.打击走私废物犯罪面临的困扰表现为走私废物难以根治;打击合力不易形成;配套法律非常欠缺;鉴定机构选择两难.为此,应完善打击走私的法律体系;加强海关执法;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司法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