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否是资本主义因素?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如何对待这个社会主义原则的重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因此,把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说成是资本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2.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对几千年来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劳而不获,获者不劳”的人剥削人的分配制度的否定,实现了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平等权利。但是,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法权,仍然以表面的平等掩盖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所以,必须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加以限制,逐步由“按劳分配”过渡到按需分配。那么,“按劳分配”是怎样提出来的,它的历史作用及  相似文献   

3.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大”路线,揭发批削“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澄清“四人帮”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造成的混乱,政治经济学系七五级学员,结合学习“社会主义分配关系”专题,对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意见综合整理如下: 关于按劳分配中资产阶级法权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是社会主义因素不是共产主义因素,但绝不是资本主义因素。其主要理由是:(1)马克思讲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法权”是指按劳分配中存在的“平等的权  相似文献   

4.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处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把按劳分配规定为"资产阶级权利",这是<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以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先用小商品生产者的尺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然后又拿发达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生产)的尺度来衡量小商品生产,通过这样曲折的道路就找到了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之间的同一性.马克思在衡量按劳分配时,所使用的是自由劳动的尺度,也即马克思是从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从劳动是人的第一需要的角度来衡量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的.当然,关于什么是自由劳动,以前也只是一些特征设想,而缺少历史分析.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中被称为资产阶级权利,以后,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对资产阶级权利这一概念又作了具体的解释和发挥。从此,按劳分配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是资产阶级权利,成为定论。我看是否可以不用这种提法? 从资产阶级权利的本来意义上看,所谓资产阶级权利,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特别是资本家的财产私有制,在上层建筑的表现或反映,它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承认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无不体现着资产阶级压迫、剥削劳动者的权利。资产  相似文献   

6.
我校政治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于去年底今年初,组织全系师生在批判“四人帮”关于按劳分配的种种谬论的同时,对按劳分配的有关理论问题,举行了多次讨论会,大家就按劳分配的二重性、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的性质,按劳分配与新资产阶级分子的产生有无联系等问题,开展了争鸣。下面刊登讨论会上的部分发言稿,以期推动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本刊所发表的学术性稿件,都是本着这一方针而采用的。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文章进行争鸣。在坚持六项政治标准的前提下,只要是能言之成理的“一家之言”,我们都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这是革命导师曾经论述过,并且已由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四人帮”肆意诋毁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说它是资产阶级权利,是产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攻击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是修正主义,结果造成了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为了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和路线是非,拨乱反正,准确地领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按劳分配理论的精神,本文阐述了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为了不断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对苏维埃社会中存在的资产阶级法权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分配方面对资产阶级法权的限制,就是这种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消费资料的分配方面,社会主义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实现,是对几千年来剥削制度分配方式的否定,是个历史的进步。列宁曾经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工人代表苏维埃掌握政权后能够实现而且一定要实现的最重要、最主要的根本原则。”但是,这个原则还不是共产主义的东西。列宁又指出:“就产品‘按劳动’分配这一点说,‘资产阶级法权’仍然占着统治地位。”在分配领域中这种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资本主义和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土壤和条件。由于人们的劳动能力大小不同,负担轻重不同,实行“按劳分配”的结果,必然会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反党集团为了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极力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对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制度,更是肆意诋毁。他们把按劳分配打成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但是,按劳分配明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怎么能成为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呢?于是他们又利用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制造混乱,用歪曲和篡改经典作家原意的卑劣手法,把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法权等同起来,把资产阶级法权和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等同起来,捏造出一个“按劳分配=资产阶级法权=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的反动公式,用来论证他们所谓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谬论。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进行工资制度改革的理论依据。要搞好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正确了解按劳分配的理论。为此,本文拟就怎样认识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中“劳”的含义是什么,按劳分配如何实现及其实现的形式,以及我国的工资制度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分析,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怎样认识按劳分配 关于按劳分配的性质问题,经过拨乱反正,算是基本上解决了。但在经济改革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酬付劳;有的把股金“分红”说成是按劳分配或者“接近按劳分配”;有的认为,把按劳分配看成是按个人劳动能力与贡献大小来分配,理论上有“缺陷”;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又有人把按劳分配的本质归结为“向钱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不容践踏》(见《辽宁大学学报》1977年第2期)一文中,对“四人帮”在按劳分配方面的一些谬论进行了初步的批判。在那篇文章里,我们指出,姚文元所说的“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则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就是把按劳分配这个社会主义分配关系说成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经济基础。这是明目张胆的否定按劳分配原则,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搅乱人们的思想,打击人们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破坏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建设。在这里,对他的这个谬论,再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又是社会主义必须付诸实践的一个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有人对按劳分配提出质疑,认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与发展商品经济二者是矛盾的,企图既发展商品经济又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是不现实的”,“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只好放弃按劳分配原则。”(《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江汉论坛》1987年第7期)按劳分配究竟属何性质,它与商品经济是互相排斥还是可以统一,按劳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为怎样的特点?这些当代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急需从理论上作出充分的说明。本文就此发表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经济系在二月下旬邀请中国科学院骆耕漠同志来校讲学.骆耕漠同志对该系师生作了“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和“生产力二要素或三要素问题”两个专题报告,并召开了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的座谈会. 骆耕漠同志在“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问题”的报告中,  相似文献   

14.
祸国殃民的“四人邦”,恶毒地歪曲、篡改马克思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炮制出所谓“按劳分配产生资产阶级”的反动谬论,妄图为他们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找寻经济上的论据。 他们诋毁按劳分配是什么“衰亡着的旧事物”,是“产生资产阶级的土壤和条件”。王洪文胡说:“从内容上看,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资本主  相似文献   

15.
在批判"四人帮"的资产阶级权利无处不在的谬论时,人们往往把资产阶级权利解释为等价交换原则.但是,等价交换原则在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依然在通行;如果说,等价交换原则体现的是资产阶级权利,那末,资产阶级权利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又是无处不在了吗?这就需要我们比较仔细地考虑一下等价交换原则与资产阶级权利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认为,权利关系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经济关系的性质不同,权利关系的性质也就不同.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然而,商品经济是历史地发展变化的,有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这是三种性质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给按劳分配的实现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翻版。  相似文献   

17.
一、“四人帮”为什么歪曲、丑化“按劳分配”? 王张江姚“四人邦”在理论上一窍不通,搞修正主义、搞分裂、搞阴谋诡计是颇为能干的。姚文元胡说什么:“资产阶级法权的存在”“是产生新资产阶级分子的重要经济基础”,张春桥把按劳分配丑化为“旧事物”,王洪文则诳言,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过“按劳分配”。“四人邦”控制的舆论工具,更是连篇累牍地攻击、丑化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8.
享有充分的人权,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人权问题,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试图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和资产阶级在人权这一当代重大问题上的原则分歧作些理论分析。关于人权的概念和基本内容,目前主要存在着资产阶级的人权观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从原则上说,这两种观点是矛盾和对立的。在资产阶级学者的论著和资产阶级法律文献中,关于人权的概念可谓千姿百态,五光十色。如“人作为人应有的权利”,“全体人类的权利和自由”,“从人性中必然引伸出来的权利”,“人权即人的自然权利”等。这些界定都是建立在“天赋人权论”的基础之上,是从人的自然属性角度谈论人权,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四人帮”打着“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的革命旗号,大做反革命文章,把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弄得是非不清,真伪莫辨。他们大骂按劳分配是“旧事物”、“臭豆腐”,甚至说“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按劳分配”。只要准提实行按劳分配,关心群众生活,就会被扣上“用金钱、物质腐蚀工人群众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七七年十二月份,政治系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和三年级同学一起举行了一次理论讨论会。有四十多名师生参加了会议,有十多名同志在会上发了言。大家本着毛主席倡导的“双百”的方针精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按劳分配和资产阶级权利问题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一、关于按劳分配问题 在按劳分配是不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