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珊  章守明 《浙江统计》2009,(11):26-28
本文依据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相关理论,运用相关模型和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EA分析浙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并对其技术创新能力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动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湖北省高技术产业近十年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得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在大多数年份有效的结论;并进一步运用改进的DEA交叉评价模型对不同年份进行排序分析,从而对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了纵向的动态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合理评估高技术产业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最后简要提出湖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湖北省首次工业企业创新调查为数据来源,结合湖北省千亿产业工程创新活动调查的结果,从技术创新的基础条件、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信息源和资金源、技术创新的目标、战略与路径选择、政府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产学研合作现状等多个角度对湖北省技术创新的现状和特色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业界的创新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指标下的环境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DEA模型的有效性识别能力随着指标变量的增加而减弱,文章针对环境效率评价问题中常常面临的不期望输出和大规模多重相关指标变量的问题,引入了一种基于主基底变量的数据降维方法,以提高DEA模型的有效性和判别能力;通过累计信息含量的测度,对主基底变量进行了有效筛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主基底变量的效率评价模型.实例分析说明了文章所提出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复杂性,文章将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过程和技术转化过程,通过构建链形结构的关联网络DEA模型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较全面的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和两个子过程效率都偏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技术转化过程并不是导致技术创新活动相对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表现为两过程效率的一高一低或双重低效;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6.
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任务,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努力提高自主研究与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其创新能力如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际竞争能力.为此,我们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方法,并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初步的评价与分析,以期能为国家制定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并建立起正常的激励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界定信息产业创新的内涵与内容的基础上,构建评价信息产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湖北省2003年、2005年、2008年相关指标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分析湖北省信息产业在技术自主创新、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及衍生、产业链创新、产业集聚创新以及政策创新等六个方面的能力和整体创新能力变化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推进湖北信息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部六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方法,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方面,针对中部6省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R&D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三个主要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中部6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以及各省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投入产出角度出发建立了江苏省各市工业DEA模型。利用"十五"期间的统计数据,求出位于弱DEA有效性前沿面上的对应点,然后根据逐年有效DMU的相关数据,用回归分析方法估计参数,得到了江苏省工业生产函数。通过对2001-2005年五个生产函数相互比较分析,从工业产业层面详细研究了江苏省工业"十五"期间生产效率的变动水平,实证结论对改进江苏省下属各市产业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旅游效率评价对合理配置旅游要素和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DEA分析方法,构建了湖北省旅游效率评价指标,对湖北省15个市、州的旅游效率进行了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为各地区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山东2002-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探讨了R&D来源结构及分地区、分产业的情况.并对面板DEA模型进行总结,对山东16个城市的工业企业效率进行了测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因果关系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时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建模和求解.实证研究表明,模型能够有效描述指标间的因果关系、准确定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评价和改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灰色关联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系统理论和技术创新流程的视角,认为企业技术创新是"创新需求-创新构思-技术支撑-资源投入-研究开发-成果产出-效益实现"的七阶段过程体系,并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要素概念模型。根据概念模型,提出技术创新能力是技术支撑能力、技术创新载体、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成果产出、技术创新效益和技术创新管理等多维能力要素构成的协同系统。研究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检验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全面地评价和分析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于企业探索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从企业的内在相关能力、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等3个维度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应对工业4.0带来的挑战,新兴企业应当重点发展技术创新能力,因此采用综合方法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尤为重要.在复杂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需要考虑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文章首先从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三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结合主客观赋权法评价的优点,采用组合赋权法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组合赋权评价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对湖北省公共财政支出效率进行纵向评价意义重大,不仅可以客观的反应近年来湖北省财政支出的利用水平,还可以完善湖北省财政管理,推动财政支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文章采用数据包络方法对湖北省近五年的公共财政支出效率做出实证分析,经DEA方法运行数据后显示:湖北省在2010-2014年间的整体公共财政效率为0.9084,并未达到最优;2011年、2013年和2014年的公共财政支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提升公共财政效率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作为研究样本,构建有效的投入产出指标,基于2008-2013年六年间的统计数据,分别采用经典CCR模型与DEA交叉模型计算各自城市效率,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虚拟DMU的引入,明确各决策单元的提升空间.研究表明,2008-2013年间,湖北省整体效率偏低,效率发挥程度约为理想状态的一半,且城市之间效率差别明显,具有实业支撑的城市效率明显高于无实业支撑的城市,无论是湖北省还是各地市级,城市效率提升空间均较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探讨各种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总体要求,从而构建了一个用以研究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匹配关系的九方格矩阵.分析九方格矩阵所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模式具有协调型的匹配关系,才能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最佳定位;伴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逐渐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按照渐进的方式沿着从模仿创新到合作创新再到自主创新的轨迹进行演化.  相似文献   

19.
曾艳 《统计与决策》2012,(19):186-188
文章建立了基于DEA理论的C2R模型,采取色诺芬(CCER)数据库公布的我国软件企业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图形化的形象分析方法,对选定企业的管理能力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宏观性分析与研究。找到了中国软件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竞争风险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资本品技术进步模型,并以此解释经济增长的过程。论文认为,在同一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的技术开发活动呈现明显相关时,会出现部分落后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象,这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利。为了形成自主性技术,我国应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支持。另外,在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相关时,对各个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支持,有助于形成"异质性"技术,这能明显提高我国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