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土家族情歌的两个阶段及女性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由于土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直到明代才在汉文化的影响下产生了作家文学,因此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独占文坛。在土家族民间文学的艺术宝库中歌谣文化又特别发达,而五彩缤纷的情歌则是歌谣中一枝分外鲜艳的奇葩。土家族情歌不仅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而且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了土家族男女青年微妙复杂的婚恋心态,洋溢着民族美德。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年代,在土家族民族识别过程中,土家族语言成为确认土家为一个单一民族的重要依据之一。土家族田心桃在北京让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语言学专家们首次认识土家语。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对湘西土家族语言的反复地实地调查,得出土家语是一个独立的民族语言的科学结论,为土家族确认单一民族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土家语在确认土家族单一民族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 土家族传统文化丰富多采,表现在各个领域之中,而长期传承在劳动人民口中的民间文学则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加强各民族的团结,曾发动有关部门对土家族的民间文学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调查研究。 最先接触土家族民间文学的,是中央和湖南省土家族访问团。1956-1957年,中  相似文献   

4.
“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湖南省西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和张家界市境内,集中居住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和回族等少数民族。由于该区域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民族分布特点,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历代封建王朝在这里实行了有别于内地民族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因而,该区域民族民俗风情浓郁,原始古朴。民俗旅游资源是“大湘西”旅游的明珠,系统地开发和保护民俗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合力,是构筑“大湘西”黄金旅游区的基石和旅游发展的最大卖点。一、“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及其特征“大湘西”民俗旅游资源中最具特色的是土家族风情、…  相似文献   

5.
正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具有自己特点的服饰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土家族服饰虽历经变革,但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特点。土家族有本民族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汉文记载的土家族服饰只言片语,难以直接描绘出土家族服饰准确而又完整的面貌。但我们仍可以从传承下来的毛古斯等反映土家族先民生活场景的文艺形态中,从纷繁杂乱的古籍及实物资料中,拨开云雾,梳理出土家族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等朝创设和实施土司制度,使中国西南等民族地区和各族土民经历数百年的土司政治,对国家权力渗延与乡村社会管控、王朝社稷稳固与国家领土完整、中华民族形成与少数民族进步、民族地区发展与民族文化变迁等深具影响.各族土司为保有自身统治利益,在与中央政府的利益博弈中,其国家认同的实质是:认同、亲附华夏—汉民族,传承、实践历代王朝积淀的制度文明,拱卫王朝社稷和顺附强势王权,传播、共享中原文化.  相似文献   

7.
神奇而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资丘镇是中国首家"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地带,这里的土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文化生态是民族文化的深刻积淀,是凝聚民族精神、民族意志的重要源泉,保护土家族传统文化生态,对于团结民族力量、促进民族繁荣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资丘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及其场域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文化生态保护区民俗文化传承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原始宗教述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家族原始宗教述略彭继宽土家族居住的湘鄂川黔边邻地区,由于邻近中原,历史上又是多民族杂居地区,因此在土家族的宗教信仰中出现了各民族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古今交替的复杂局面。它既有本民族原生原始宗教的遗存,又有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文化的强烈影响和人为宗教的...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是我国人口相对较多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湘鄂黔川边界。据“五普”统计,全国共有803万土家族人口,其中世居于湖南有260万,湖北220万,贵州143万,重庆142.4万,四川3万多人,其余散居在全国各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土家族同其他各少数民族一样,在创造了灿烂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极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和发展包括土家族古籍在内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主张,也是民族古籍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自《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土家族卷》编目工作开展…  相似文献   

10.
土家族舞蹈元素是土家民族艺术精神的重要载体和发散领域,是土家族舞蹈独具一格的关键。本文立足本体又不拘囿于本体,对土家族舞蹈元素的艺术精神进行探究品味,力图使土家族舞蹈的本体韵致得以多层面、多角度的阐发,从而使其更具有民族性、艺术性与经典性。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中,黔东南土家族长期与苗、侗、汉等民族杂居在一起,其丧葬习俗不断与这些民族互相渗透、融合,逐渐形成了既有本民族特色又带有明显的融合性的风俗习惯。黔东南土家族古代有石板葬、崖洞二次葬、悬棺葬等丧葬习俗。迄今,土家族地区还残存着这些古老丧葬的遗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明代湖广、四川、贵州行省毗邻区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对目前发现的由明代皇帝、“客家”知识精英、“客家”官员与土司及其代办和土舍分别书写的60块金石碑刻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认为这是生者的自由书写和对死者的盖棺论定,客观地反映了土家族土司观念、情感和意象世界在明早中晚期及南明时期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展示了土家族各土司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有机关连的“中华情结”的聚积及变化过程.在明清易代之际,它对旧朝是“情结”,对新朝却是“症结”.基于土司学所做的此项研究,对于客观地评价我国土司及英文化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论坛》2013,(5):18-18
正张家界市土家族研究会成立于2000年10月,现任会长吴远平。自成立以来,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普及土家族文化知识,学会编著、出版了《湘鄂西土家族》《土家知识百问》《土家地区名胜大观》《中国民族风情游丛书·土家族》《永定区民族史纲》等40多本民族研究、旅游书籍。为了探索少数民族民俗散文创  相似文献   

14.
羁縻时期的土家族政治概况曹毅在土家族历史上,经历了巴国奴隶制时期、羁縻州县时期、土司时期和“改土归流”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这样几个主要阶段,而羁縻时期的时间最长,上起秦汉,下至唐宋。这一时期又是经过民族大融合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土家族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5.
李金花 《民族学刊》2013,4(3):54-60,111-112
《容美纪游》是一本创作于清代康熙年间的游记作品,记录了作者顾彩在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前往湖北西部、今土家族分布区的容美土司地旅行五个多月的经历。顾彩心中的容美,既是野蛮地,又是桃花源,同时还是一个仙居地。顾彩对容美土司的三重印象,正是他应对自身所处时代的产物,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顾彩的容美之旅,反映出以顾彩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士人的一种山川观念。此类山川观念,实际是中国儒家士人中久存的一个传统。在"士志于道"的追寻中,山川之地成为了对自身社会的一个超越,成为一个"求道"之地。在现今鄂西地区的土家族历史或地方史研究中,《容美纪游》被视为唯一揭示清代改土归流之前鄂西地方政治、社会、地理历史面貌的史籍资料,因此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土家族研究成为武陵山片区民族研究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三峡大学主编的《土家族百科大词典》,吸引了众多土家族学者的关注。今年是土家族确认为单一民族55周年,12月15日"土家族确认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三峡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民族论坛》杂志社、湖北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土家族研究成为武陵山片区民族研究的一个亮点,特别是三峡大学主编的《土家族百科大词典》,吸引了众多土家族学者的关注。今年是土家族确认为单一民族55周年,12月15日"土家族确认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三峡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学术研讨会由三峡大学主办,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宜昌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民族论坛》杂志社、湖北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0):68-68
近日,从第三届中国民族节庆峰会传来消息,湘西州土家族合巴节在报名参评“最具特色民族节庆”的200多个节庆中位脱颖而出,在被评选的10个“最具特色民族节庆”位居榜首,成为该州及中国土家族第一个“国字号”节庆品牌。  相似文献   

19.
土家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风格独特、多姿多彩的土家族文化。土家族文化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存延续力,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在新的时代里,如何弘扬土家文化,正确认识和把握土家文化发展的各种关系,是土家族地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关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与土司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日渐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土司研究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学术架构,成果不断增多,在专学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化趋势明显.因此,中国土司研究不应回避政治属性和服务意识,专家学者在强化中国国家认同、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认同及推进制度创新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的当下,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及西南等地土司政治,利用历史积淀的制度文明,推进制度创新,建构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深化土司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解决我国国家统一、边疆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学理支持和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