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安身键 《南都学坛》2009,29(2):132-134
耕地资源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三方面。我国耕地资源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有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农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和工业化以及生态建设等等。中国耕地资源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保障内容、保障目标、保障主体、保障模式、保障理论和保障支撑体系、保障预警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是实现耕地资源安全的必备条件和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加大,要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气候安全型城市建设目标,都市农业生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成都市2000~2011年都市农业发展实际,对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在2000~2007年之间成都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度呈现交替升降变动趋势,2008年以后在都市农业发展前提下农业生态安全有所提升;目前成都市农业生态安全总体态势趋于好转。因此,积极以“三型城市”建设为契机,继续推进生态安全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业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长期的农业生态安全建设实践中,孕育了丰富系统的农业生态安全建设思想,以显扬生态农业之美,防御自然变异之害。文章从哲学思想、生态意识、心态追求、布局法则和生态技术和管理措施六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态安全问题是贫困山区反贫困斗争所面临的重大现实性挑战,强化农业生态安全建设已刻不容缓。借鉴OECD的PSR分析范式,结合湘粤桂边贫困山区的农业资源环境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贫困山区的农业生态安全层次分析模型,并以省级扶贫重点县双牌县为例,运用该层次模型对该区域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测度,最后,提出警惕农业生态安全、强化农户行为引导、加强农业生态财政投资和生态安全预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间的关系问题,没有生态安全,系统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讨论了黑龙江垦区构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23项指标在内的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从发展循环经济、环境综合整治、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国土绿化、水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垦区与地方合作共建、健全生态安全建设领导机制等9个方面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对比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逐步实现了从"生存型农业、传统乡村、温饱生活"向"市场型农业、社区型农村、小康生活"的转型,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从"农业投入不足、农民普遍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转变为"农业生态退化、农民生计脆弱、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因此,政府应调整"三农"问题整体治理思路,实现农业生态退化问题合作治理、农民生计脆弱问题社会化治理和农村治理有效性不足问题法治化治理,全力推动民族地区"三农"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PSR模型的云南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区域生态安全水平评价可以为环境监管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区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基于云南省2007—2019年生态安全数据,运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模型,结合"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指标,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全省及各州市生态安全水平做出综合评价;同时,与西南地区其他省份横向对比,进一步分析云南省生态安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间,因工业污染物造成的生态压力使云南省生态安全水平出现过短暂下降,但总体上有所提高.基于此,对云南省生态安全监管提出如下建议:建设省内生态监管平台,以便对生态安全水平进行实时监管与动态预警,改善省内生态发展不平衡状况;着重建设云南省特殊生态区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高省内生态经济产业比例.  相似文献   

8.
海上非传统安全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在海洋空间上的体现,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维护海上非传统安全越来越成为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议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当前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其发展面临着海上恐怖主义、海上非法活动、公共卫生安全、海洋自然灾害、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明确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的主要内容,针对其突发性、跨国性、复杂性特性,中国应承担好大国责任,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实现共同安全,为新海上丝绸之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环境和公平问题也日益突出。要从根本上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目标,需要让致力于研究生命有机体与生存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学从大学讲坛走向社会,成为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学科。为此,针对中国长期存在的乡村经济、环境和社会交织的"三农"难题,构建了一个融合水平尺度和垂直尺度的乡村生态学科框架,从平衡城乡居民数量比例、变革乡村及其农业的价值观、变革农业组织形式、变革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和变革食品生产技术等五个层次指导美丽乡村建设或乡村生态文明复归。  相似文献   

10.
"国家生态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是"传统安全"观念的发展,它有助于加速全球化这一作为国际社会发展标志性特征的认识。而"国家生态安全"作为对"非传统安全"的一种界定与表述,是当前相关理论研究领域的一种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现实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适应国内外市场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具有商品性、科学性、集约性、产业性的特征。针对现代农业的特征和中国的特点,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突出抓好农业基本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与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石油农业"环境负面影响认识的不断深入,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受欢迎。从20世纪90年代"中国生态农业"的提出,到今天遍布全国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保障基本自给的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生态农业能否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控制影响粮食产量的3个主要投入要素(化肥、化学农药以及水资源)的投入数量后对我国粮食产量进行测算,发现在现有生产条件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情况下生态农业能保障我国粮食需求量的80%左右,粮食产量高于我国"生存安全标准"的粮食需求量。此外,未来我们提高粮食产量的潜力还很大,再加上通过国际农业合作与贸易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利用国际市场对粮食品种进行调剂。总之,在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下,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他对农业发展的动力、方法、方向等作了很多探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谋划农业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规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对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过程,尤其是2005年日本提出新的“食物、农业、农村基本计划”,制定日本农业“全面向重视环境保全型转变”的方针,使日本农业政策向农业环境政策变化迈出历史性的步伐。分析日本推进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在法律体系建设和农业消费者、生产者参与等方面的做法和特点,以及在滋贺县、群马县的成功实践经验,提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对"三农"问题一贯予以高度重视。主要论述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首的党中央的"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时空差异及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便于比较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区域差异,构建了一套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对我国循环农业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制约性分析。结果显示:1999-2008年间我国循环农业发展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态势。从因素类型来看,经济与社会发展对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先增强后减弱,资源的减量投入制约最大且逐年增强,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的制约性逐年减弱;200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循环农业发展差异明显,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而水平较低的则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盐土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耕地和淡水资源的日趋减少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形势。我国有近200万公顷的沿海滩涂和4000万公顷的盐碱荒地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利用这些农业资源发展盐土农业对保障我国战略粮食安全、平衡居民膳食结构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盐土农业的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盐土农业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发展盐土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我国盐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两型"社会及现代农业建设的需求,本刊联合湖南省循环经济研究会围绕"循环经济与现代农业"主题,组织了本次笔谈。李明贤教授就我国低碳农业发展面临的技术锁定与替代策略展开探讨,她在分析低碳农业内涵及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时,各种替代技术受到农业边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人地矛盾等方面的制约,需要借助外部效应,引入以利益为主的外生变量,才能实现低碳替代技术的推广应用。刘纯阳教授则基于我国循环农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现实提出,我国要跳出狭义农业和农民的框框,围绕破解"唐斯难题"来加强循环农业及其人才培养,包括培养循环农业的管理者、技术人才和具有循环农业理念的企业家。蔡立湘研究员结合南方丘陵区自然条件,提出要着重解决稻田系统循环、稻田系统外循环和区域系统循环三个循环层级的关键技术,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率、饲料报酬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等产业链环接口技术,构建南方丘陵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黄璜教授则分析了湖南生态农业建设的难点,认为在进一步强化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建设生态农业理念的同时,政府要对生态农业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完善其研究与服务体系,提高农业产业绿色水平。  相似文献   

19.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武陵山区生态条件相同,产业发展水平相近,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以恩施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为案例,提出武陵山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政策建议: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立足本地实际,切实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促进效益提升;突出农民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倾斜扶持,改善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20.
面对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应运而生。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循环农业不仅代表了未来农业长远发展的方向,而且也是当前我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由于循环农业概念提出相对较晚,循环农业有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只是近几年来的事情,所以循环农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还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