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娘子画像考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后不久,我在北京琉璃厂一家画店买到一幅三娘子画像(见图).当时,同样的作品有两幅,我则挑选了有金兆蕃题诗的一幅,都是从名藏书家傅增湘的后人那里散出的(另一幅为陈缘督所临摹).盖傅氏死后,善本书归了北京图书馆,普通书斥卖给中国书店,字画文物则散落在市场上(友人徐宗元则得了罗振玉贺傅六十生辰的楷书诗轴一幅).  相似文献   

2.
雷马事变是甘肃民国史乃至西北民国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是甘肃由冯玉祥国民军势力落入蒋介石统治的转捩点。吴佩孚在这次事变中演出了他在民国政坛的最后一幕。因此 ,研究民国政治史、研究吴佩孚生平 ,不能不于此有所论说  相似文献   

3.
吴佩孚之死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从中深刻折射出抗战时期复杂的政治环境.各方围绕着吴佩孚因何而死、是否附逆及其历史功过展开激烈争论.日伪方面指吴佩孚之死为正常病逝,重庆方面则坚称吴氏系死于日方毒害.关于吴佩孚对“和平运动”的态度,日伪和重庆方面更是各执一词,互相攻讦.双方皆高度评价吴佩孚,不过侧重点却大相径庭.此外,中共和部分其他媒体亦表达了对吴氏之死的态度.因此之故,作为“过气”政客的吴佩孚在其身后一度又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一、吴佩孚没有亲临汀泗桥督战说吴佩孚曾亲临汀泗桥督战,这在解放后出版的有关著作中屡见不解,如《北洋军阀史稿》载:汀泗桥战役中,"吴佩孚亲临前线,坐镇指挥,临视各军,一日之间杀死退却逃跑旅、团、营长九人,逃兵被杀者不计其数."(见该书第340页)而史事并非如此.南口大战结束后,吴佩孚八月二十五日抵达汉口,设司令部于查家墩.当晚,他召集军事会议,  相似文献   

5.
自从去年第一期《人物》杂志刊登了一篇回忆吴佩孚晚年在北平生活的文章说“吴佩孚拒当汉奸保晚节”之后,一些报刊接着又作了摘要转载。持此论者的根据主要有四点:1、1938年年中,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侵华困境,实行“以华治华”方针时,曾挑选吴佩孚出面组织全国性傀儡政府,吴虽然参加了活动,但这是日方主动的。2、吴为做傀儡事,曾提出了一些不能为日本侵略者所接受的要求和条件。3、日本侵略者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吴佩孚工作”,吴“迟迟不肯就范”,最后死在日寇、汉奸手里。  相似文献   

6.
大庆市文博学会(黑龙江省第一个地市级研究文博工作的学术团体)于1995年12月26日成立。一年多来,在市社科联、市文化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兄弟学会的热情帮助下,克服了许多困难,做出了一些成绩,为大庆文博事业的发展尽了一份微薄的力量。一、深入开展以“文物法规、文物知识”为主的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前些年,由于我们对文物法规和文物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使得生活在大庆这块土地上的大部分人不知道文物是何东西,不知道大庆还有文物,同时对文物法规也很生疏、淡漠,当然就更谈不上严格执行文物法规、保护和…  相似文献   

7.
罗文广  卢平 《船山学刊》2007,63(1):171-172
《御制耕织图》是经康熙皇帝赐旨题诗,系宫中画师焦秉贞绘制,宫中刻工朱圭、梅裕凤刻制完成的古代版画宏制。然而正是图册所体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水准,使得此画册在后世有许多盗属原版名的翻刻本,使得该画版本很多真假难辩。现此图各书所叙俱不相同,具体到哪一版本是铜板还是木版?各书所叙互为矛盾。本着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考虑到我们们从事版画创作多年而长于版画实践的方便条件,我们决定翻刻其中一张画,结合典籍考据,对《御制耕织图》进行实践性的再次性鉴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抗日战争空前严峻的全民族参加的大义战中,曾经涌现了无数彪炳千古的伟大人物。吴佩孚作为一位旧军人也充分地显示了自己应有的历史价值。虽无兵、无权、无势,但他若出山领兵助日,将为战胜日本侵略者设置下极大障碍。因此,失势的燕山寓公吴佩孚一跃而成为抗战初期尤其是中期全国大局举足轻重的人物,  相似文献   

9.
文物返还国际争议体现了不同利益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倾向于将文物留存在国内,而另一方则极力主张文物的自由流转。解决文物返还国际争议,应遵循国际合作原则,寻求建立一种以共享和交流为主要方式的互惠性的安排机制,从而协调相互)中突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10.
1983年,大庆市文物管理站在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征集到宋代名画《蚕织图》和元代名画《瑶池醉归图》。经有关专家鉴定,文化部发文指出:这两幅古画“历史久远,流传有序的佳作,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吴佩孚是北洋军阀集团直系的佼佼者,统治过几省地盘,带领过几十万大兵,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对其人其事的评价,解放前分歧甚大,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誉之者关岳复生,毁之者盗匪不若。解放后曾“舆论一律”、一骂到底。近来有所争议。现就五四时期的吴佩孚略述管见,敬请批评。  相似文献   

12.
辽庆州白塔佛教文物安置规矩与建塔缘起考邱瑞中1994年第12期《文物》发表辽庆州白塔(释迦佛舍利塔)在维修加固工程中,于塔刹内发现了大批辽代佛教文物。这一发现对研究辽代中期政治、文化、宗教信仰等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文物安置规矩和建塔缘由试作分析。一、...  相似文献   

13.
穆文俊 《中文信息》2013,(7):139-14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塑造了中国传统音乐,现代社会对音乐考古学越来越重视。音乐文物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载体,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本文结合汉画像音乐文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汉画像音乐文物所体现的民俗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我国音乐文物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试谈博物馆的文物征集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的征集工作是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文物收藏单位的基础工作。一所博物馆不但是在它建立之前要征集大量的文物,就是在它建成对外开放后,也要不断丰富和补充文物。近年来,大庆就有六座博物馆先后建成开馆,这就要求博物馆在征集文物中要真正体现针对性与科学性,同时又要不断开拓文物征集渠道,以丰富和补充文物馆藏。  相似文献   

15.
新疆出土古剪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十年代起,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对新疆吐鲁番一带的古墓葬遗址进行发掘整理,先后出土了一批古代的剪纸。其中有南北朝时期的五幅精美的团花剪纸,一幅是对猴团花剪纸(图1);一幅是对鹿团花剪纸(图2)一幅是对蝶花团剪纸(图3);还有两幅是几何形团花剪纸(图4)。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剪纸。这些剪纸,都是单色辐射式折叠剪纸,即是将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上的刺绣与缂丝孙佩兰刺绣与缂丝是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品,以精湛的技巧、古朴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丝绸之路上出土的刺绣与缂丝大都是汉、唐珍贵的文物,是研究早期刺绣与缂丝的重要资料。新疆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与海峡两岸有关专家为发掘与研究这批文物付出了...  相似文献   

17.
自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在对吐鲁番地区文物遗址和墓葬多次勘查发掘的基础上,获得了大批文物文书,这些文物文书为我国吐鲁番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自1981年以后,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即今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科研人员在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儒先生的领导下,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了科学整理,陆续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1-10册。1992年以后又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和释文对照本(又称"图文本")壹至蔓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出版为吐鲁番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画的国度。作为姊妹艺术的中国诗与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诗画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伟大的中华民族聪明智慧与创造性劳动的结晶。在一定意义上体现着我们民族精神文明在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画上题诗,作为中国人心理意识结晶的艺术形式,应是“一部揭示人的本质、力量秘密的书”(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国绘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画上题诗始于宋代文人画崛起的时期。不过,中国的诗与画早在汉代就开始有了联系,并且相互影响沿着同一道路向前发展。诗与画的结合,经历了从单纯为诗配画,转为为画题…  相似文献   

19.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大手前女子大学及东京、京都、九州和天理大学共同开展的“内蒙古岱海地区文明起源”的考古学研究,继1995年取得一批科学数据后,1996年再度获得重大成果。岱海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的凉城县境内,距今5—6千年前,在岱海四周曾经活动着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古代人类,并且建有房屋、城墙,从事农耕、渔猎和采集活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此次中日合作项目的工作时间为1996年8月至9月,重点调查了岱海石虎山遗址,还采集了部分动物标本,测绘了古遗址公布图。经研究,此处遗址的时代为后同一…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七年五月,武汉政府继续北伐。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陕东进,配合作战。直吴,奉张北洋军,在国民革命军的夹击下,不足二十天,相继溃败。奉军退守豫北,吴佩孚亡命入川,北伐军与冯军会师中原。但是,犹如前期北伐的结局一样,仗打胜了,革命失败了,革命军变成了反革命军,北伐嘎然而止,卷旗撤兵。 北伐军何以能够速胜?胜利之师为何又突然中止北伐?本文试作回答。 一 武汉政府北伐,战场在河南,中原形势的利弊,与北伐军的进退成败,息息相关。 一九二六年九月,北伐军进占武胜关,战场推进到了鄂豫边界。退至河南的吴佩孚,虽仍有兵马二十万,但已是强驽之末了。内部四分五裂,乃至火并内讧。 穷途末日的直吴军,这时约有十派: 一、靳云鹗部。四个师,二万五千人,主力驻信阳。靳非吴氏嫡系,只是在北京政变直系跨台之后,他仍在河南保有一师人马,才被吴佩孚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