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莱茵霍尔德·尼布尔看来,人类的灾难和社会的不公正是人类自身活动的结果。就实现社会公正可资利用的资源来讲,强力有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平,但超出一定限度却能导致社会的不公正;理性的增长有利于消除社会的不公正,但它却是暧昧的和不可靠的;宗教的大爱思想使它在宗教团体范围内对社会公正的贡献具有纯粹性和慈悲性,但对于更为复杂的社会公正问题却无能为力;暴力革命或借助政治力量都只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手段,而社会公正本身才是目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文章较系统地对毛泽东的社会公正思想进行了梳理。认真梳理毛泽东关于社会公正的思想 ,对于确立当代中国的科学公正观 ,建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刑事和解制度是在对传统对抗式刑事诉讼模式进行反思和改革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具备完善现有诉讼程序、丰富刑罚处理模式的法律价值,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社会公正价值,提高诉讼、司法效率节约社会资源的效率价值,但也有减弱刑罚预防功能,与现行罪刑相适应、无罪推定及证据制度不相融合的实施瑕疵。如何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明确其实施的范围、标准和方法,应成为目前中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研究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对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实现社会和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前,中国学者对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主要表现为对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公正思想的研究,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质量和数量难以适应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另外,如何处理作为局部的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社会公正思想与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公正思想也是研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为实现社会公正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实现社会公正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社会公正思想。社会公正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为社会公正在全国范围的真正实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提。在具体路径上,毛泽东通过反对平均主义、官僚主义、论资排辈以及提倡男女平等等措施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并为之奋斗终生。  相似文献   

6.
法治公正是指与法治相关的公正,是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对称与平衡,包括立法公正、执法公正、司法公正。立法公正是科学立法的前提和基础,是立法程序公正和立法结果公正的统一,不公正有私心不可能科学立法。执法公正是联系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的桥梁,它决定立法公正和司法公正能否顺利落到实处,它也是执法形式公正和执法结果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是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司法程序公正和司法实体公正的统一,司法公正有严格的时效性,迟到的司法公正等于司法不公正。法治公正之所以成为依法治国的生命线是因为公正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能实现依法治国。法治中国建设,首先要确保立法公正,其次要保证执法公正,此外要筑牢司法公正的底线,最后还要正确认识理解把握现实法治公正问题,全民积极认真守法。  相似文献   

7.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它不仅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而且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对我国后世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秦朝短短15年就覆灭了,究其原因,治国管理上的弊端直接导致了秦的灭亡。研究秦朝灭亡行政管理思想,能给今天的组织管理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立法的理念不在于数量的充实,而在于立法表现出来的实效,即法律不应是刻在石头上、写在纸上,而应深深地嵌在人心并化为人们自觉行为的写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立法如洪如潮,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层出不穷,人们对法律的信心和期望并没有相应地增长。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人心,克服立法的无序,确保立法公正是大势所趋。冬文试图从立法目的与内容、主体与程序、意识与体系等角度来探讨《立法法》草案的有关规定,论证立法公正应具备正义性、合法性、权威性等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9.
成文法固有的非完备性、语言载体性特征以及它所追求的普遍公正、相对稳定与现实社会关系所要求和体现的个别公正、不断变动之间的矛盾性 ,使得行政自由裁量的存在成为必要。而它运作上的“自由性”和“封闭性” ,又决定了其更易受执法者素质、权力、金钱等非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枉法、不当裁量的发生 ,严重影响法律适用的准确和公正。为此 ,必须大力强化立法、法律解释工作 ;建立对执法者严格的考核任免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大程序公开力度以及为监督行政创造条件等 ,保障行政自由裁量的有效运作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它以其深刻和真实为我们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替天行道、劫富济贫是梁山好汉反抗社会不公正行为的思想口号,但某种意义上却是一种以恶抗恶的暴力主义。这种快意恩仇的江湖行为更加激化了社会矛盾,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肆虐横行,社会秩序更加混乱。《水浒传》以一系列社会生活事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在中国专制社会下社会公义的严重缺失。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是缘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初形成切入,论述了其合理内涵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它的前提,代内公正是它的基本要求,代际公正是它的核心,而人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这也正是我党目前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策纲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的最根本的东西。意识形态一方面支持政权,一方面条理社会,也正是由于它的这两层功能,这种思想学说必须在相当程度上为国家和社会接受。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政治的显现的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是意识形态的体现和延伸。中国的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倡导民主、公正、公平的意识形态,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体制向民主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本文从意识形态概念出发,阐明意识形态与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剖析了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以及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试论秦汉时期的改革王汉昌一秦朝改革的成功与失败秦朝的改革是成功的。秦始皇运用商鞅变法以来的改革政策缔造了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为中国封建社会奠定了基本的政治格局。但秦朝是短命的,它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五年,而这种短命又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父子的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表达制度传统形成于汉代。随着政治、社会和思想的发展变化,西周建立在分封制基础之上的,带有层级性和原始民主意味的贵族集议式的表达制度瓦解。春秋战国时期,理论上一方面要求保证士的表达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求限制言论;实践上也开始形成新的表达制度,最后导致秦朝对言论的严格禁锢。汉代一方面继承了前代传统,另一方面吸取了秦朝的教训,在与军功贵族和分封国的斗争中,形成了以官吏选举执行表达功能的中国古代的表达制度传统。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社会公正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思想,吸取了古今中外众多哲学家、政治家关于社会公正的研究成果,具体表现在许多大政方针之中,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和谐世界构想。胡锦涛社会公正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6.
录囚本是我国古代平反冤狱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天人感应"思想的主导下,录囚在东汉时期成为禳灾的一种制度,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它有着维护灾害时期社会稳定、安定灾民心理的功效,但同时对我国古代的灾害防治和司法审查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妨碍了社会公正,甚至流为形式。  相似文献   

17.
安乐死是一个在医学、社会学及法学等领域都受到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法学界 ,安乐死立法的呼声似乎越来越高。但安乐死涉及的不仅是当事人的生与死 ,还涉及到社会的整体秩序、伦理道德及国家所倡导的价值取向。法律不应是纯理想的规则 ,而应是可行的制度。安乐死根本就不应当是一种私法上的权利。面对中国的现状 ,当公正与秩序冲突时 ,中国的安乐死立法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18.
历代学者已从多个角度对秦国兴起并统一中国的原因作过探讨.但从政治文化史角度来看,周室的衰微客观上为秦的兴起创造了历史机遇,秦朝历代统治者连贯的一统思想和秦国的文化特质是其最终统一中国的推动力量,这也为后世王朝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是缘于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最初形成切入,论述了其合理内涵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它的前提,代内公正是它的基本要求,代际公正是它的核心,而人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这也正是我党目前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以经济公正与政治公正为基本脉络,以改革与发展、计划与市场为主要手段的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民满意是政府维护社会公正的战略选择;求真务实是践行社会公正的内在要求;健全制度是保障社会公正的必由之路。系统梳理新时期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对解决当前突出存在的社会公正缺失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