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由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近代中国海防国际研讨会”于年前在香港召开 ,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 4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就“海防人物与思想”、“海防史史料研究”、“海防策略与海军建设”、“民国时期的海防发展”、“海事与中国近代社会”、“地区防卫”、“海军、外交和亚太地区”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 ,现择要综述如下。一、关于海防人物与思想戚俊杰 (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馆长、教授 )的《戚继光兵学与中朝御倭海战的胜利》认为 ,戚继光不仅是我国明代的抗倭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
清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二日,日本人入侵台湾南部的琅,发动"牡丹社之役"。清廷以船政大臣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中日台湾事件专约》签订后沈葆桢又奉旨负责善后工作。沈葆桢奏准建闽台水陆电线,用西方的技术在安平、旗后等地建设了新式的炮台,筹建了军装局、火药局等,开启了台湾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成为台湾近代化的肇基者、播种者,被尊为"台湾近代化之父"。近些年台湾地区的分离主义者,以扭曲的"台独史观"书写历史,颂扬日本占领台湾的50年间的近代化建设,淡化、贬低沈葆桢等在台湾开启的近代化建设与贡献。本文旨在"求真存真,正本清源",批驳"殖民统治有功论"。  相似文献   

3.
最近,山东社会科学院老朋友戚其章先生,寄来他的新著《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拜读之后,特别读到书中的精彩处,或自己过去从未读到过的新问题,或读而不深的新发现;便对此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全书共分成七章。第一章:英舰叩关与海防运动在中国的兴起。讲的是林则徐七战七捷的中英粤洋海战,以及中国海防论的勃兴和近代海防论的两位先驱——林则徐和魏源。第二章:清政府试办海军。从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4.
姚琦 《兰州学刊》2007,(10):175-177
洋务时期兴起的赴欧留学基本上是以船政教育为特色的,从1875年到甲午战争时期,清政府共派遣140余人赴欧学习船政。洋务时期赴欧船政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早期造船工业、海军建设和海军教育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由于时代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其局限也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的中国海军主要有四支,即闽系(或称马尾系)海军、青岛系海军、电雷系海军、黄埔系海军。在中国近代史上,闽系海军主导着中国海军的活动,因有中央系海一军之称。一、福州船政局创立与闽系海军的诞生1868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清在马江建厂造船,创办“福州船政局”,培养近代技术人才,附设学堂,以创建中国近代海军,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桢接任船政大臣。马尾造船厂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1870年8月,沈葆桢奏请以李成谋为福建水师提督,将马尾厂自制的兵船和英、法购回的蚊子船,建成近代海军一一福建水师。1878…  相似文献   

6.
福州船政局与近代反侵略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时任闽浙总督的左宗棠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思想出发,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造船的专业工厂——福州船政局,成为当时我国最大的造船基地;同时,船政局附设有船政学堂,它为我国近代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人才。福州船政局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它在我国轮船制造、海军建设、技术引进以及科技兴国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已有不少专家学者予以论述,但对福州船政局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作用,则很少有人进行研究。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点尝试。以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动机和目的看,有治运的需要,也有防洋辑…  相似文献   

7.
李鸿章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我国晚清洋务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中共”“自强”,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兴办军事工业,筹办近代海军。李鸿章参与了近代海军建设的全过程,是晚清建设近代海军的实际组织者。关于在这方面的功过是非,许多论者、包括台湾以及国外的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很有见地的论述。本文着重从他在海军装备建设方面的一些情况说点看法。一、李鸿章积极组织领导了晚清的制器,但始终不主张清廷自己制造轮船。1862年6月,李鸿章奉湘军首领曾国藩的命令,率军6500人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洋人联合围剿太…  相似文献   

8.
同治十三年(1874),台湾发生了牡丹社事件。沈葆桢先后两次到台筹划海防和善后,历时一年零两个月。在台期间,他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卓越的治台才能办了许多有益台湾发展的事,为近代台湾海防的巩固和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本文拟就沈葆桢在台所进行的改革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9.
晚清政府在19世纪60年代中期设厂造船,开始了近代海军的建设历程。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发展的过程中也曾经占有主要地位,为海防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自身质量问题以及来自外部的冲击,官办造船厂存在的先天弊端以及统治者海洋意识的淡薄等原因,国产舰船在晚清海军舰船装备建设中的地位日益被边缘化,最终导致近代海军建设的失败,给近代中国带来巨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王如绘 《东岳论丛》2003,24(1):70-75
马建忠对西方国家海军有深入的了解 ,因而他的海防思想在时人中最为系统完整。他主张把体制和制度作为海军建设的根本 ,主张设立水师衙门 ,并草拟了一批规章制度 ;他从科学技术的视角看待海军的创建 ,主张提高海军将士的地位 ,重视海军的教育和训练 ;他提出了一个中国海军发展的九年规划 ,对中国海军跨进世界前列充满信心。他关于海防建设的观点着重从思想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教育的层面和管理的层面立论 ,能发人之所未发 ,能详人之所不详 ,更加触及到海防建设的本质 ,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刘铭传与台湾煤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战争后,刘铭传总结1840年至1884年四十余年的历史经验教训,得出了“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攘为根据”的结论①。因此,他于1885年上奏,诚恳地向清政府请求免去他福建巡抚的职务,以便专心筹划台湾海防及建设事务。当年,清廷下诏台湾建省,刘铭传首任巡抚。就任后,刘铭传广施“新政”,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而基隆煤矿是近代企业中重要一家。本文拟就刘铭传与台湾基隆煤矿的关系作一简论,求教于方家学者。一、刘铭传抚台前的台湾矿务台湾盛产煤,“煤为矿产大家,台湾多有,而…  相似文献   

12.
清初统一台湾后,台湾作为沿海数省之门户,其海防战略地位得以确立。清朝统治者开始重视台湾的海防建设,在台湾驻兵之多、设防之周密,均史无前例。从客观效果上看,自清初统一后到鸦片战争前的一个多世纪中,台湾海防曾对东南海疆安定发挥过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旧唐书》勘误(五)武秀成卷一○《肃宗本纪》“(肃宗)景云二年乙亥生。”(239页)按:凡言生日,无有不书月份者,此独云“乙亥生”,其上有脱文甚明。《唐会要》卷一《帝号上》云:“景云三(当作“二”)年九月三日,(肃宗)生于东宫之别殿。”卷二九《节日》...  相似文献   

14.
<正>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在晚清海防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中国走向军事近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北洋海军的研究日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研究的焦点大多集中在与晚清社会政治、经济及战争史的关联方面。戚海莹的近著《北洋海军与晚清海防建设——丁汝昌与北洋海军》(齐鲁书社2012年11月版,以下简称《北洋海军》)一书,则把丁汝昌等历史人物和海军建设  相似文献   

15.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与清代文论曾晓明一、文学观念与师承关系黄侃(1886──1935),字季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字、音韵、训诂学家、文学理论家和作家。他的《文心雕龙札记》是我国近代研究古代文论承先启后的力作,在我国文学批评史特别是《文心雕龙》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论近代文人的金石之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近代文人的金石之癖陆草(河南省社科院文学所)说近代文人对金石爱之成癖,并非夸大其辞。道光十四年(1834)仲夏,当时任福建临汀(今长订)知县的刘喜海(1793—1852)曾不无得意他说:余素有嗜古癖,鬼金石文字积四五千种,为《金石苑》,宋人题名亦几...  相似文献   

17.
“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海署”,是清季洋务派在“海防”活动中建立的领导全国海军事务的重要机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独立于“国防部”(兵部)之外的“海军部”。可是,对于这个机构,我们所知甚少。无论《大清会典》、《清朝续文献通考》、《清史稿》等清代典章史料,还是今人的研究著作(如《清代中央国家机关概述》等)都缺乏专门记载和论述。《清末海军史料》的编者说:“我们曾努力查找清海军衙门档  相似文献   

18.
“热寂说”真的终结了吗?《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5期发表了沈骊天先生的《微弱的有序与强大的无序》(以下简称“沈文”)。该文的主旨(之一)就是试图从信息的角度反驳“热寂说”。初读沈文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当笔者仔细研读了其内容后,发现其并未能证...  相似文献   

19.
戚其章1925年3月生,山东威海人。现任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历史学会会长。著有《中日甲午威海之战》(山东人民出版社1962年)、《北洋舰队》(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甲午战争史》(人民出版社1990年)、《甲午战争与近代社会)}(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辑校《李秉衡集)(齐鲁书社1993年),主编《中日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12册(中华书局1989~1996年)等。王永祥研究员,1937年生,河北人,原河北省社科院…  相似文献   

20.
船政人是近代中国最早掌握西方语言的群体,文书兼翻译梁鸣谦率先在船政推行"技术用语和机器设备规范",开启西文科技文献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先河。船政毕业生严复制订的《译书局章程》,强化了规范化翻译。严复编著的英文语法书籍《英文汉诂》,开启以西语语法研究古汉语的语法规律的先河;船政学堂文案马建忠根据西文文法,撰写出版的《马氏文通》,奠定汉语语法学基础。船政为近代中国翻译的先驱开创了口译、笔译两方面体系,确立了中国翻译的基本架构:科技文献、西洋法律及口译追求忠实于原文,以"直译"、"音译",以"信"为准绳,文学艺术作品翻译追求文理、文采及意境等,以"意译","达""雅"为准绳。"信、达、雅"三条翻译准则,至今仍为学术界和翻译界所推崇。船政孕育了近代中国较有影响的闽派翻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