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阅近年来各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一种可喜的创作倾向,这就是在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于艺术表现方法上不断创新的同时,在创作思想上,越来越多的诗歌作品,逐步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中,开始向人情美和革命人道主义方面的主题进行开掘和深化。象刘湛秋的组诗《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顾工的《人与人》、《今天和明天》、《心在跳》;李发模的《视线》;雁翼的《织……》;杨炼的《我以土地的名义》;徐刚的《摇篮曲》等等,都以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诗思,有力地喧示了这一创作主  相似文献   

2.
我们读《论语》时,往往要参考司马迁的《史记》。因为《论语》的性质原属“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汉书·艺文志》)。这些言论记载下来了,可是他的话是在什么场合和形势之下讲的,几乎都没有告诉我们。这方面我们可以靠《史记》作些考证。拭举一例: 《论语·卫灵公》说: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马。” 《论语》里只有这样简单  相似文献   

3.
赵沛霖 《学术研究》2006,(10):138-142
1993年至2001年连续五次举行的《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海外学者提交了127篇学术论文,这些文章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年来海外《诗经》研究的新动向和特点,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海外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海外《诗经》研究对我们的启示有:一、建立《诗经》研究的世界观念;二、重视《诗经》学的传统,包括历代对《诗序》和诗教的阐释;三、发掘《诗经》在当代精神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四、重视学术观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  相似文献   

4.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隆重纪念《江汉论坛》杂志创刊50周年。抚今追昔,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借此机会,我将《江汉论坛》的办刊历程和办刊体会,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相似文献   

5.
新版《辞源》第1183页有“戊地”条。该条的阐释文字是;“古西域地名。唐时昭武九姓之一。见《新唐书》221《西域传下》《康》。《大唐西域记》一作‘伐地’。”那么,“戊”“伐”之间,哪个为确?抑或二者都对呢?我们推究的结果是,通行本《大唐西域记》的这个“伐地”,仍是“戊地”之误。研究者不难发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与《大唐西域记》有着重要的因缘关系。《隋书》《康国传》以及《旧唐书》《康国传》均无“戊地”这一名称,而《旧唐书·经籍志》不曾著录但《新唐书·艺文志》则著录有《大唐西域记》。这说明刘昫等人莫能见到而宋祁等人则见到《西域记》。同时,我们看到《新唐书·西域传下·康》的内容,要比《旧唐书·西戎传·康国》多出好几倍。进而我们又从这里清楚地看出《新唐书·康》取材于《大唐西域记》的印迹来。例如《西域记》卷一所记飒秣建国(康)、捕喝(安)、劫布呾那(曹)、赭时(石)、弭秣贺(米)、屈霜你迦(何)等国名,在《新唐书·唐》中竟是一字不差的出现;此外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6.
<正> 鲁迅先生的《汉文学史纲要》(原名《中国文学史略》,以下简称《纲要》)编写于一九二六年。五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当我们不断克服“四人帮”和极左思潮的种种禁锢,努力把文学史的研究向前推进一步的时候,重  相似文献   

7.
1、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把五十年代确定下来的至今还在使用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简称为《暂拟系统》,把1981年7月上旬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产生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简称为《修订要点》,把根据《修订要点》制订的又经过多次修改的1984年初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简称为《试用系统》,我们把田小琳等根据《试用系统》编写的由张志公先生审订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问答》简称为《问答》。 2、《试用系统》是一个新的教学语法系统,是一个在《暂拟系统》的基础上有所改善,有所提高、有所前进的比较好的教学语法系统。具体些说,它把《暂拟系统》或  相似文献   

8.
<正> 《离骚》作于何时,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历来众说纷纭。但是,只要我们将错简了的《屈原列传》恢复原貌,便可以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离骚》作于怀王入秦之时。首先可以肯定《屈原列传》有错简,原来决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我们不妨先举它后面一段没有争论的文字,来看司马迁文笔的缜密。屈赋中有《渔父》一文,《屈原列传》全文引用。原文的开头是“屈原既放,游子江潭,行吟泽畔……”我们看司马迁把它插  相似文献   

9.
<正> 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文献陆续发表时,我正在陇海路附近一个部队里作宣传工作。我们以异常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看到了这些文件,有时候彻夜突击,油印分发,在频繁战斗的根据地前沿,大家都忘记了疲倦。这不仅因为它是党中央的指示和号召,同时也因为它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深刻新颖的内容感召了我们,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不但是文学理论巨著,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篇章语言学研究意义,其篇章学思想集中体现在《章句》篇中。《文心雕龙》的篇章语言思想,一方面启发我们要重视对我们祖先典籍精华思想的挖掘、整理和阐述,摆脱依附追随西方语言学路径的困境,寻求对我们自己语言传统的适当解雇;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从篇章角度审视、反思,并推动我们的汉语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学术月刊》1984年第6期发表《经济规律体系应包括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规律》一文以后,很多同志赞同我们的观点;也有的同志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本着百家争鸣、探求真理的精神,我们想再次阐述和进一步说明我们的观点。 一、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在《补天》(一九二二年底)里,女娲依然是一尊神。我说“依然”,是说,远在上古神话里,女娲原本就是一尊神,《淮南子·览冥训》及《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汉朝应劭《风俗通》皆有记载。但是,由于记载的简略,女娲的功业尽管昭彰,而她的形象却实在是模糊的。假如我们把上古神话里的女娲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来欣赏,则不管我们怎样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怎样搜肠刮肚地启动我们的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去补充和再创造,而女娲,在我们的艺术欣赏的天地里,怎么也活跃不起来,鲜明不起来。因为上古神话原本就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条件和余地。  相似文献   

13.
儒家伦理与西周文化的紧密关联已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情,在一般的儒家伦理研究中,我们很少去关注它跟周部族拓荒时代的关联。儒家伦理如何受到周部族文化的影响,我们从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的《诗经》中可以认识到。尤其是《豳风》,《豳风》反映了周族先贤在豳地的经历、生活和文化,儒家伦理受《豳风》诗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伐柯》这首诗上;此外,《大雅》的《公刘》、《绵》等诗篇对儒家的政治伦理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从《诗经》的这些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伦理确实受到了周族先贤及其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张江明同志不愧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问题的带头人。我们一直在注视和学习他的研究成果,从中得到不少的教益;但也发现我们与他在某些观点上存在歧异。这里,我们打算就张江明同志原在《哲学研究》1981第9期刊登后来被收入《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问题研究》一书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问题》(以下简称《问题》)一文的某些观点谈一下看法,以就教于张江明和哲学界的其他同志。(一)  相似文献   

15.
赵东栓 《东岳论丛》2012,(2):103-105
荀子与《诗经》的关系非常紧密,《荀子》一书除了大量引《诗》之外,还有一些论《诗》的内容。荀子论《诗》是在"圣人之道"的统摄下进行的,《诗》及所有的文学都是载道的工具。在这一前提下,荀子持有"诗言志"的观点,提出了"中声"说,还涉及到读《诗》的方法,也对《风》、《雅》、《颂》有一些具体的评论,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荀子的《诗》学观念。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先让我们来比较三组短篇小说的篇幅。一组是当前的优秀作品:《班主任》18000字,《窗口》15000字,《愿你听到这支歌》17000字,《神圣的使命》23000字,《乔厂长上任记》32000字。(以上均为约数,下同)  相似文献   

17.
<正> 自一九二六年二月至十一月,鲁迅写下了十篇回忆往事的散文,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总题名《旧事重提》。一九二七年鲁迅在广州编集时,写了《小引》和《后记》,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十篇散文,记叙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展现了从清王朝末年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广阔的历史画面。它是我们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的重要资料;而且,它以独特的、富有至情和风趣的艺术风格,为“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散文的开拓和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和总结的。  相似文献   

18.
何炼成同志主编、黄继农、杨浚泉同志等参与编写的《<资本论>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已于1990年6月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近年来我们陕西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一项重要成果,是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资本论》教学和科研的可喜收获。  相似文献   

19.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专著,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书。书名《尔雅》,汉刘熙《释名》的解释是:“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宋邢昺《尔雅疏》说:“尔,近也;雅,正也;言可近而取正也。”我们认为《尔雅》的“雅”,同于《论语·述而》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的“雅言”。“雅言”就是“正言”,也就是当时较为标准和通行的  相似文献   

20.
<正> 包寿南同志的《石堡城疑辨》一文,载于《西北史地》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以下简称《疑辨》)。该文认为:今卓尼羊巴城就是唐石堡城。他考查和论证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八稜碑的竖碑地点、时间、碑文内容、碑址地形特点及当时临卓一带在唐蕃王朝军事关系的战略地位等”来得出的《疑辨》的结论,在方法论上,我们以为是很有可取之处的。但是,在我们细心拜读《疑辨》之后,觉得对石堡城的地理位置问题,还有值得继续探讨的必要。这里不妨提出我们的一些拙见,以求教于包寿南同志和各位师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