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历代专以广西为对象的地方文献性著作中,《岭外代答》是内容最丰富、史料价值最高的一种.然而此书历来不受重视,甚至被人认为是抄袭拼凑而成的东西。本文从不同角度作多方比较论证,批驳了否定《岭外代答》的论调和做法,重新认定了此书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袖珍方》是在明代朱橚主持及授意下,由周王府李恒编撰的一部方书。其成书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朱橚被贬云南有关。此书在编刊及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著录及版本差异造成撰著者的混乱,其作者被认作朱橚或李恒,甚而被误认作明代熊宗立或王永辅。通过各种著录题跋及版本考察,考证此书的成书过程、刊刻时间,厘清此书作者及序跋作者,并与熊宗立及《简选袖珍方》作者王永辅相区别。  相似文献   

3.
新疆当代文学面临着来自大环境和小环境的双重尴尬。大环境表现为,在全球化的时代,娱乐至上,消费至上,包括新疆文学在内的当代文学面对这种全球化的处境异常尴尬。一切被解构,反文化、反理性、反中心、反权威、反绝对的后现代语境已登陆,高雅与世俗的界限将不再重要。小环境则表现为,新疆当代文学中的少数民族作品被遮蔽。它们在意识形态、语言、伦理等方面被过多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克拉玛依,当你一踏上这块土地,你就自感到被一种团结祥和的气氛所包围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秦汉时期,天山南北就已形成了民族大汇合的局面。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生活中,新疆各族人民结下了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新中国成立後,民族政策像温暖的阳光照耀著新疆大地。各族人民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平等关系,使美丽的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克拉玛依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油田开发的历史比起新疆的历史来虽然要短暂得多,但和整个新疆一样,她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  相似文献   

5.
东汉班固的《汉书》最早提及《黄帝外经》,但是此书在此后却未曾出现,而且传言此书被焚毁.综观历代文献记载,可以发现一些关于《外经》的线索.到了近代,《外经微言》一书出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对于此书,世人也存在大量疑问,因此有必要考察传说中《外经》的源流,以明了其中原委.  相似文献   

6.
[摘要]《西域遗闻》是成书于清乾隆前期的一部西藏方志著作。从著者陈克绳的经历及书中资料下限来看,是书最后编撰成书是在其嘉定府知府任上,材料的收集主要在其任打箭炉同知及之后。此书在编撰及资料上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但编撰者将此书成书之前已有的两个体系的清代西藏方志合一,并大量利用新刊行的《明史》资料,反映了清代西藏方志的发展,也使此书在清代西藏方志中具有重要地位。此书中的部分材料为编撰者亲历及耳闻目睹所得,在西藏研究及川滇藏区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的案头摆着一本散发着油墨香味的著作,这就是夏先培先生所著的《左传交际称谓研究》,此书最近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仅看书名,就觉得此书并非平庸之作。于是,我立即捧起仔细阅读。越读越感到高兴,越读越对此书的作者充满敬意,并愿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中国是...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和内蒙古沙漠地带有一种梭梭树,被人们赞誉为征服沙漠的先锋。梭梭树一般高3米~8米,干形扭曲,叶子呈灰褐色。  相似文献   

9.
《水浒》一书,曾被封建统治阶级说成是“诲盗”之书,禁止人民阅读,说它“妖言惑众,不可使子弟寓目。”甚至诅咒《水浒》的作者“囝孙三代皆哑。”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朝,都曾下令严禁此书——这是在金圣叹腰斩《水浒》以后的事了——然而金圣叹却不仅自己花费了许多精力评点此书,而且还要求子弟好好读此书。从这一点看,所谓金圣叹腰斩《水浒》是出于封建统治思想的支配、是站在反动立场上的种种说法,恐怕是冤枉了他的。  相似文献   

10.
《岭外代答》一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至今为止,学术界对此还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作一尝试,从研究广西州县史、广西全史、宋代史以至中外交通史等不同的角度,对此书加以分析研究,以足够的事实证明:此书蕴藏着十分丰富的而多层次、多学科的珍贵史料,对研究上述各方面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斋法清净经》《法王经》《十王经》是隋唐五代宋初时较为流行的三种疑伪经,通过考察这三部疑伪经在敦煌文献中的现存面貌,厘清其所存卷号以及完整或残缺的情况,并从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将这三经中的32号残卷(片)缀合为10组。通过缀合,这些原本分裂的残卷得以重聚一处;借助缀接后的写本所显示的较为完整的信息,不仅可以为这些残卷(片)进行准确的定名,还可以对其形制、内容与性质做出更为客观、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艺术历史学家费诺洛萨和宾扬的著作,20世纪美国诗人庞德在创作生涯的初期便迷恋上了佛教中的观音。他在诗作中将观音形象与西方的圣母玛利亚形象合一,旨在融合西方与东方的宗教圣像,并尝试将孔子形象与她们并列。庞德并没有像其他学者那样将观音基督化,而是在诗作中突显了观音的宗教特征。这些宗教特征中最重要的元素是观音的净水瓶、莲花、杨柳枝和月亮,庞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撰写的《比萨诗章》中着力书写了这些象征元素,而他此前的创作手稿对这些元素的表现更为清晰。这些尚未全部出版的手稿塑造了观音的传统形象,展现了上天的慈悲为怀和自然的治愈能力,它既是多元文化的,又是真挚个人的。深入细察庞德的意大利文和英文手稿中的观音形象,《比萨诗章》中观音的意蕴便昭然若揭。  相似文献   

13.
"碗鸣"不是鬼取物时发出来的声音,而是和尚在"为人"(向学人宣讲授受祖佛言教)时用言语施设发出来的声音,又引申比拟处于此种情态的人或物或事,泛指徒劳无用的人或物或事;敦煌写卷S.1156《沙州进奏院状》中的"惋沸万劫,不到家乡"是"碗鸣"的极好注脚。"惋沸"是"碗鸣"的一种变体。"不到家乡",即"不得禅旨"。  相似文献   

14.
《东里志》系明代里人陈天资所撰,但志成后没有刊行,且原稿已经散失,只有抄本流传。最近看到“电脑排字印行”的《东里志》,阅后觉得讹误颇多,而以“沿革纪”为甚。写点正误文字,以期引起读者和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15.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大乘杂宝藏经》变文,素材多来源于现实生活,文字生动形象,比喻也十分精当,为听众所喜闻乐见。与后来的说唱戏曲艺术关系密切,是研究辽代讲唱文学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6.
四川广汉古蜀国佛像的发现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考古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的深远意义不言而喻。在该地(古蜀国)不仅发现了大量佛像,而且还发现佛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太极图、八卦和古文字组合在一起。这一发现使人们对佛教起源于印度存疑。大量的佛像实物和佛像载体,印证了四川广汉古蜀国有可能是世界佛教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17.
北魏平城时代所开凿的云冈石窟及同时期的墓葬中表现出的乐器元素,反映着北魏平城时代佛呗文化的异域特色,这一风格对隋唐音乐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佛教慈善事业应从弘法利生、组织制度两个方面去拓展。在弘法利生方面,要强化佛教慈善的理念,扩充佛教慈善的内容和采取"授人以渔"的方法;在组织制度方面,需探索"本土化"的慈善模式和建立长效的运行机制,为创建新型的佛教慈善文化奠定扎实的基础。未来可从佛教慈善理念系统易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佛教慈善事业的动员力以及佛教慈善实践对心理健康的作用等方面创建佛教慈善事业,以为进一步推进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重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笑隐大訢以华严“法界事事无碍”观,去充分肯定“世俗技艺,无非佛事”,反映出以艺术为佛事的审美价值取向。他很重视画意中要具有能启迪和牵动读者的力量,特别肯定那种具有如董狐之笔的褒贬作用的作品。他强调绘画在佛教教育中的作用,并指出了绘画创作的特殊性。绘画能否描绘公案、表现禅机、呈现悟境?大訢明确指出它们是不能“以笔墨形容”的。大訢倡导书法创作活动应遵“佛制”,不能“溺于文艺”。他以人品论书法,指出能从禅门大师书法的“片纸之中”,窥见其人生境界与人格魁力。他主张书家应自辟门径,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形成自家独特的面目,自成一家法。  相似文献   

20.
郑振铎先生曾指出,在温州发现了梵剧《沙恭达罗》写本,我国现存最早的汉文剧本《张协状元》也诞生于温州,两者竟“是如此的相肖合”,足以证明“传奇的体例与组织完全是由印度输入的”。其实,《张协状元》虽与《沙恭达罗》具有某些相似性,但二者的不同点更多:一为单线发展,一为双线交织;一为代言体,一为不完全代言体;一为诗体,一为曲体;一为分幕结构,一为人物上下场结构;一凸显人物,一凸显行当。《张协状元》与《沙恭达罗》的某些相似性,并不能证明《张协状元》模仿了《沙恭达罗》,《张协状元》的体例主要源于宋代话本和诸宫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